niusouti.com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题目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相似考题
更多“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正确答案:
    17.(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 第2题: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正确答案:
    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 第3题: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列数字、作比较。(2分)准确、突出(1分)地说明了将运动饮料和酒精饮料混合喝更容易喝醉。(1分)

  • 第4题:

    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正确答案:
    答: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微博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答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作用1分)

  • 第5题:

    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 第6题:

    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4分)


    正确答案:
    该句采用比喻,将墙角那整棵玉米比作“如同穿了火红的裙子”,从色彩、外形等方面将凌霄缠绕在玉米上开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让人如见其景。“嘤嘤嗡嗡”模拟了蜜蜂在花间飞舞时发出的声音,既表现出墙角的生机,又衬托了凌霄花开得热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第7题:

    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正确答案:
    “跌跌撞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在陌生的土地上被人歧视、被人轻视、被人误解的坎坷历程。

  • 第8题:

    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仿照前后句子的形式,在选文第⑧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2分)


    正确答案:
    示例: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对即可)

  • 第9题:

    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


    正确答案:
    ⒗ (4分)“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 第10题:

    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请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赏析。(6分)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切入角度:最向往的地方和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
    语言运用:(1)典雅华丽的词语;(2)抑扬顿挫的音韵;(3)对比的句式;(4)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

  • 第11题:

    读第4段划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妙处。


    正确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看阅兵之后活泼调皮的睡姿,喻体生动、形象、贴切。(或答:巧妙地把儿子的睡姿与阅兵式上的武器装备联系起来,显得形象、贴切、风趣。)

  • 第12题:

    选文语言优美,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并加以赏析。(4分)


    正确答案:
    示例①:句子:红莲穿破碧波,擎着炽烈的火焰,逼出明丽的色调。赏析:这句话运用“穿破、擎着、逼出”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红莲明丽奔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示例②:句子: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着四周的露水的月光,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赏析: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怯生生”一 词赋予莲以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莲花初绽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 第13题:

    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


    正确答案:

    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 第14题:

    选文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正确答案:

  • 第15题: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做到宽厚待人,就要善于沟通,进而论证了“我与人恩,一定相忘”是一种艺术(或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 第16题:

    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


    正确答案:
    排比。(1分)  作用:结构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更能把作者听了母亲的话后内心“酸楚”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1分)  

  • 第17题:

    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正确答案:
    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 第18题: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正确答案: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 第19题:

    请从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并说说你对红色字的理解。(5分)


    正确答案:
    (1)第一段“原来,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系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第五段“她将生命不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而是关系着每一个孩子。”或第六段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自己,都会天然地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
    (2)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还属于社会,属于爱我们的亲人、朋友。生命注定互相连接和互相拥有。(找出照应句得2分,理解句意得3分)   

  • 第20题:

    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句运用了景物(或自然环境或环境)描写和心理(或心理活动)描写,烘托了“我”当时害怕(或恐惧)的心情,为下文“我”决定回家埋伏笔。

  • 第21题:

    品读文中两处画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4分)

    (1)第③段中把“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第④段中“他仍然无法走入雨的梦幻之中”,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梦幻”的意思。


    正确答案:
    (1)“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在本文中的含意是指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
    (2)“梦幻”一词是指雨中的快乐。

  • 第22题: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第⑦段中和画线句。(2分)


    正确答案:
    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无论什么样的父亲,当儿女依恋他时,内心都会变得柔软,感到幸福。

  • 第23题:

    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正确答案:
    示例: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野菊花人格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野菊花灿烂开放的状态,突出了野菊花蓬勃的生命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