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已知正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cm,母线为3cm,P为底面圆周上一点,由P绕过圆锥回到P点的最短路径如图所示,由顶点V到这条路线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8 cm,圆心角120°的扇形,则此圆锥底面半径是( )。



    答案:B
    解析:
    由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半径和圆心角可得出扇形的弧长,扇形的弧长则为底面圆的周长,

  • 第2题:

    正圆柱体的高为10cm,底面半径为那么,在圆柱体的表面,从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为( )。


    答案:B
    解析:
    沿AC这条线把圓柱剪开,由题意可得,其展开图的矩形的宽为,长为10cm,D为其一边长的中点,故从A点到D点的最短距离为故选 B。

  • 第3题:

    已知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桩土应力比为5,基础底面压力为p(kPa),其中桩间土的应力为(  )。

    A、3.13p
    B、0.63p
    C、0.47p
    D、0.53p

    答案:D
    解析:
    设基础面积为A,则桩面积为0.15A,设桩间土体承载力为f,则桩承载力为5f,故桩间土的应力为:p×0.85Af/(0.85Af+0.15A×5f)=0.53p。

  • 第4题:

    已知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桩土应力比为5,基础底面压力为p(kPa),其中桩间土的应力为(  )。

    A.3.13p
    B.0.63p
    C.0.47p
    D.0.53p

    答案:D
    解析:
    设基础面积为A,由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置换率为0.15可知,桩面积为0.15A。由桩土应力比为5可知,若桩承载力为5f,则桩间土体承载力为f,故桩间土的应力为:p×0.85Af/(0.85Af+0.15A×5f)=0.53p。

  • 第5题:

    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6所示。有一半经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

    A.r

    B.1.5r

    C.2r

    D.2.5r

    答案:C
    解析:
    玻璃的折射率为1.5,可得临界角小于45。。经过第一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零,所以折射角也是零,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当第二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60。,光线发生全反射,此时反射光譬恰好垂直射出。因为0N等于r,则0A等于2r,由于∠MOA=∠AMO=300,所以AM等于2r。故选C。

  • 第6题:

    已知P1为已包括上部结构恒载、地下室结构永久荷载及可变荷载在内的总荷载传至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已考虑浮力)P2为基础底面处的有效自重压力,P3为基底处筏形基础底板的自重压力,P4为基础底面处的水压力,在验算筏形基础底板的局部弯曲时,作用于基础底板的压力荷载应取下列4个选项中的何值,并说明理由?()
    A. P1-P2-P3-P4 B. P1-P3-P4 C. P1-P3 D. P1-P4


    答案:C
    解析:

  • 第7题:

    计算题:已知一圆锥台下底面直径为50,上底面直径为30,长为100,求其锥度?


    正确答案: 锥度=(D-d)/L=(50-30)/100=1:5
    其锥度为1:5。

  • 第8题:

    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在t=0时经过P点,此后它的速率v按v=A+Bt(A,B为正的已知常量)变化,则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再经过P点时的切向加速度at=(),法向加速度()。


    正确答案:B;an=(A2/R)+4πB

  • 第9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正确答案:2π/λ·dy/D

  • 第10题:

    单选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A

    B到P的长度

    B

    A到B的长度

    C

    P到B的长度

    D

    A到P的长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已知点O到直线l上一点P的距离为3cm,圆O的半径为3cm,则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

    正确答案: 相切或相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两个正、负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p、Q为电场中两点,则(  )。
    A

    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

    B

    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

    C

    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

    D

    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一实心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2r。若截圆锥体得到两个同样的椎体(如下图所示),则所得两个椎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圆椎体表面积的比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2r,可得圆锥体的表面积为。
    所截得的两个锥体的表面积之和要比原圆锥体的表面积多两个等边三角形截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r,则其面积为,所以两个锥体的表面积之和为。则两个锥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锥体表面积比值是。C项当选。

  • 第14题:

    如图,圆锥高厘米,底面半径为6厘米,一只蚂蚁从A.点沿圆锥侧面爬行到B.点,则最短的距离为_________厘米。



    A.12
    B.
    C.6π
    D.24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抛物线x2=-16y上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是6,则点P的坐标是( )


    答案:A
    解析:
    【考情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抛物线的定义. 【应试指导】本题应从抛物线的定义去考虑.


    ∴F(0,-4),
    ∴准线方程y=4,由题意得|PF|=6,
    ∴|PA|=6,
    ∵|AB|=4,
    ∴|PB|=2,
    ∴P点的坐标为(x,-2),
    ∵P(x,-2)点在抛物线上,
    ∴x2=-16×(-2)=32.

  • 第16题:

    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5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

    B.1.5r

    C.2r

    D.2.5r

    答案:C
    解析:
    玻璃的折射率为1.5,可得临界角小于450。经过第一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零,所以折射角也是零,因此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当第二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60。。所以光会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射出。因为0N等于r,则0A等于2r,由于LMOA=LAM0=30。,所以AM等于2r。故本题选C。

  • 第17题: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母线长为5,那么它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 A、B到P的长度
    • B、A到B的长度
    • C、P到B的长度
    • D、A到P的长度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设空间有一点p,则p到平面(n,d)的最短距离为()

    • A、n.p+d
    • B、d
    • C、n.p
    • D、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光程差为()


    正确答案:dy/D

  • 第21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点的初相位是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2,S2点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r2-r1=kλ
    • B、2-1=2kπ
    • C、2-1+2π(r2-r1)/λ=2kπ
    • D、2-1+2π(r1-r2)/λ=2kπ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填空题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光程差为()

    正确答案: dy/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正确答案: 2π/λ·dy/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