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A.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造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C.甲雇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D.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题目

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

A.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造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

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

C.甲雇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

D.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A.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造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C.甲雇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D.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 )。

    A.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造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

    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

    C.甲雇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

    D.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正确答案:B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故A、D两项构成盗窃罪。C,项中,甲的行为构成侵占罪。B项中,乙构成诈骗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 第2题:

    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厅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正确答案:ABD
    【考点】贪污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牵连犯
    【详解】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区别的关键在于:挪用公款罪以非法占用为目的,贪污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意图永远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本案中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由此可见甲已经具有非法占有公司公款的主观目的,故甲的行为构成贪污罪而非挪用公款罪。至于甲之后所谓“去把公司钱款补上”的说法并不能影响行为当时的主观故意。故D项错误。本案分为两个阶段,即贪污阶段和行贿阶段。在行贿之前,甲客观上已实际控制了20万元财物,虽然甲在主观上对于其中的15万元在实施贪污之前并非是出于为已占有的目的,但是贪污罪构成要件所要求的“非法占有”并不等同于“非法占为己有”,“为他人占有公共财物”仍然可能构成贪污罪。因此,至甲从公司取得20万元之时,-g行.:4s已具备贪污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贪污数额为20万元。另外,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甲为竞争财务部主任职位,通过采用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行贿15万元的方法,意图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其行为还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万元。对于甲所犯贪污罪与行贿罪应当数罪并罚。故C正确,A、B项错误。答案为ABD。

  • 第3题:

    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人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至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中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交通肇事罪

    B.侵占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AC

  • 第4题:

    甲窃得信用卡一张,使用一段时间后欲出卖。乙以欺骗手段骗取了该信用卡,并使用,造成信用卡所有人重大经济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人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至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中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交通肇事罪
    B:侵占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诈骗罪

    答案:A,C,D
    解析:
    【考点】交通肇事罪;侵占罪、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别【详解】依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甲醉酒驾车致人死亡,故构成交通肇事罪。A正确。依照《刑法》第196条的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本案中,甲冒用乙的身份将乙信用卡中的钱款转走,构成本罪。C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因此D正确。

  • 第6题:

    共用题干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请回答96~100题。

    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答案:A,B,D
    解析:
    本案中甲、乙二人共谋“教训”丙,甲只有伤害的故意,而乙却暗藏杀心,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根据共犯理论中的实行过限也能得出相同的答案。故选项ABC判断是错误的,为本题应选答案。


    丁主观上只有对丙实施盗窃的主观故意,没有伤害、杀害丙的故意或者过失。丁也没有参与甲、乙伤害丙的犯罪过程当中。因此丁只能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才能构成共犯,而对于丙的死亡这一情节,丁属于被诱骗而实施了望风这一行为。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丁对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甲与丁均具有盗窃的共同故意,是共同构成盗窃罪的前提。由于甲是在丙受伤死亡后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的,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的规定,甲成立盗窃罪,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B正确。本案中丁在其与甲实施共同盗窃中起次要作用,属于从犯,应当按照其参与实施的共同盗窃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而不是甲谎称的3万元。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不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BC。


    本案中,甲盗窃信用卡指使乙使用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96条第3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乙不知信用卡系盗窃,以为是甲捡拾而来,但其主观上具有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的故意,符合第196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故只有选项C的判断是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丁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到案后能如实供诉自己和甲的共同犯罪事实,成立自首,但不成立立功。丁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属于知情不举,不影响自首的成立。选项B的判断是正确的,故选B。

  • 第7题:

    甲误用了乙的信用卡刷卡消费5万元,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甲拾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信用卡一张和乙的身份证,甲使用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取走现金10万元,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构成盗窃罪
    • 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 D、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甲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将骗领的信用卡提供给乙使用,甲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甲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银行离职员工乙主动接待,甲声称只办理存折不要信用卡,乙独自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告诉柜台服务员既要存折又要信用卡,办好存折和信用卡后乙将存折交给甲,甲往存折里存了5万元钱,乙从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这5万元钱,对于乙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构成盗窃罪
    • B、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C、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 D、构成侵占罪

    正确答案:B,C,D

  • 第11题:

    多选题
    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l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人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至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中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

    交通肇事罪

    B

    侵占罪

    C

    信用卡诈骗罪

    D

    诈骗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2006年真题]
    A

    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

    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

    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

    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正确答案: A,D
    解析: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窃得信用卡,乙并不知道,两人之间不存在盗窃的共同故意。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甲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根据第1款第3项的规定,乙以为信用卡为甲捡拾而来,主观上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故意,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第13题:

    甲告知女友丙打算弄来乙的信用卡给丙使用,之后甲窃取乙一张信用卡,并将卡交给丙使用。丙到商场消费、购物花去3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盗窃罪 B.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丙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D.甲、丙构成盗窃罪共犯


    正确答案:AD
    丙事先与甲通谋,两人构成盗窃罪共犯。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 并使用的构成盗窃罪。本人盗窃信用卡,他人明知是盗窃的信用卡而使用的,对他人应以盗窃罪的共犯论 处。如果他人不知是盗窃的信用卡而冒名使用的。对他人则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 第14题:

    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正确答案:ABD

  • 第15题:

    下列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是

    A.甲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甲在使用信用卡时大肆恶意透支使用

    C.甲使用假身份证骗领大量信用卡

    D.甲拾得乙的信用卡并以乙的名义使用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某甲见某乙锁上自行车后忘记拿走车筐里的钱包,乘某乙进屋之后将钱包从车筐里拿走,钱包中装有3000元现金。某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某甲对某乙谎称出售一处房产,让某乙带上30万元现金。当某甲和某乙在该待出售房屋内等候“房主”到来时,某甲建议某乙把现金放在该房屋的一个壁柜中。现金放入壁柜后,某甲将柜门锁上,钥匙交给某乙拿着。然后借故走开,从壁柜的背面将30万元现金取走。某乙久等未见某甲回来,打开柜门才发现壁柜中的巨款不见了。某甲构成诈骗罪
    C:某甲雇某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某乙谎称车胎漏气,骗某甲下车观看,某甲下车后,某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某乙构成抢夺罪
    D:某甲与某乙同住一集体宿舍,知道某乙信用卡的密码。某日某甲一人在宿舍时发现某乙的信用卡掉在宿舍的地上。某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某甲构成侵占罪

    答案:A,C
    解析:
    张某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何某以为该卡是捡来的,他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行用卡诈骗罪。由于二人没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因此不构成共同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借记卡属于“信用卡”。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甲窃取3张借记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使用假币,是指将假币作为真币置于流通状态。利用假币支付购买货物的对价、利用假币偿还债务、将假币作为保证金提供给他人、以假币作注册资本验资、交换或者赠与假币都是将假币置于流通的行为,将假币存入ATM机的场合,也是使用假币。甲先后两次采取存入假币取出真币,其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因此,A、C项正确。
    本案中甲与乙合谋以拐卖妇女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符合《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刑法中没有卖淫罪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80条的规定,重婚罪的构成,必须有主观上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不符合本案情况。
    邱应海虽然以秘密窃取为初衷,但是,被郑国荣妻子发现,邱应海转而试图以欺骗的方式获取彩电,但被郑国荣妻子识破,接着,邱应海即采取公开的方式搬走彩电,而且未使用暴力等手段威胁,可见,邱应海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彭某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故不构成贪污罪,侵吞单位资金,并无归还之意,也不构成挪用资金罪。依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彭某利用身为董事长的便利条件,将下属公司的29万元用以偿还赌债,20万元用以自由支配,数额巨大,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A项,本案中李世仁、黄百度二人的行为主要是盗窃,不是利用黄百度主管财物的便利,故共同构成盗窃罪。B项,贪污罪共犯。C项,应依主犯的身份定为共同犯罪,只有一个罪名。D项,国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国有公司,只有国有全资公司才是国有公司,故孙小能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职务侵占罪。
    选项中,某甲虽然设计圈套,获取某乙的财物,但是,某甲的行为仍然是秘密窃取,构成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同样,D选项中,某甲构成盗窃罪,而不是侵占罪。

  • 第17题:

    甲与乙进行一宗货物买卖,按照约定甲先将货物交给乙,但乙付款时却称所带现金不够,就将自己的一张金卡(信用卡的一种)交给甲用以抵押,后乙携货潜逃,甲到银行使用该金卡时发现是假的,乙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 .信用卡诈骗罪
    B . 诈骗罪
    C .想象竞合犯,以信用卡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择一重处罚
    D . 以信用卡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并罚

    答案:B
    解析:
    没有利用信用卡的经济功能,不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使用”,这种情况可定为诈骗罪。

  • 第18题:

    甲盗取李某的身份证及一张信用卡,对妻子乙谎称是在路上拾得的。甲与乙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信用卡密码,持该卡共消费4万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乙属于不当得利

    答案:C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法定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这些方法包括:(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1)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2)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3)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4)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由此可知,甲是盗窃了他人信用卡并使用,应当成立盗窃罪。乙主观上不知道信用卡是甲盗窃所得,以为是甲拾得的他人信用卡,属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成立信用卡诈骗罪。答案选C选项

  • 第19题:

    甲谎称为乙办理了信用卡而将伪造的信用卡交给不知情的乙,乙持卡消费2万元,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甲盗窃乙一张信用卡,并用该信用卡在商场消费1万元,对甲应按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到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间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 B、盗窃罪
    • C、信用卡诈骗罪
    • D、诈骗罪

    正确答案:A,C,D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可以构成诈骗罪的是(  )。
    A

    甲盗窃一张信用卡,采用伪造信用卡签名的形式大肆刷卡消费

    B

    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将手机申请入网,恶意拨打国际长途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较大

    C

    甲雇乙运输一车货物,并随车押送。途中,乙谎称车胎漏气骗甲下车查看,甲下车后,乙乘机加速逃离,把货物据为己有

    D

    甲与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知道乙的信用卡密码。一天甲一个人在宿舍时发现乙的信用卡掉在地上。甲捡起信用卡到自动取款机提取了1万元现金后,又将信用卡放到原处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人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至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中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2008年真题]
    A

    交通肇事罪

    B

    侵占罪

    C

    信用卡诈骗罪

    D

    诈骗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B项,因为信用卡并非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也非遗忘物、埋藏物,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
    C项,本案中,甲用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用乙的名义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因此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而非普通诈骗罪。
    D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的规定,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甲利用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第24题:

    单选题
    甲与乙进行一宗货物买卖,按照约定甲先将货物交给乙,但乙付款时却称所带现金不够,就将自己的一张金卡(信用卡的一种)交给甲用以抵押,后乙携货潜逃,甲到银行使用该金卡时发现是假的,乙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A

    信用卡诈骗罪

    B

    诈骗罪

    C

    想象竞合犯,以信用卡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择一重处罚

    D

    以信用卡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并罚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利用信用卡诈骗是指:①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③冒用他人信用卡;④恶意透支。使用,是指按照信用卡的通常使用方法,将伪造的信用卡作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予以利用的行为。信用卡的通常功能包括取现、转账、消费和透支功能。据此,乙的行为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B项,如果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作抵押骗取钱财的,构成诈骗罪。乙用伪造的信用卡作抵押,骗取货物潜逃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而非信用卡诈骗罪。
    CD两项,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乙的行为与合同诈骗罪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