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一本书售价8元,如果小张买了这本书,小张剩余的钱数与小王钱数之比是2 : 5;如果小王买了这本书,小张钱数与小王剩余的钱数之比是8 : 13,买书前小张与小王共有( )。 A. 84 元 B. 92 元 C. 100 元 D. 104 元

题目
一本书售价8元,如果小张买了这本书,小张剩余的钱数与小王钱数之比是2 : 5;如果小王买了这本书,小张钱数与小王剩余的钱数之比是8 : 13,买书前小张与小王共有( )。
A. 84 元 B. 92 元
C. 100 元 D. 104 元


相似考题
更多“一本书售价8元,如果小张买了这本书,小张剩余的钱数与小王钱数之比是2 : 5;如果小王买了这本书,小张钱数与小王剩余的钱数之比是8 : 13,买书前小张与小王共有(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张、小李、小王、小刘共买苹果144个。小张买的苹果比小李多10个,比小王多26个,比小刘多32个。小张买了()个苹果。

    A.73

    B.63

    C.53

    D.43


    参考答案:C

  • 第2题:

    一本书售价8元,如果小张买了这本书,小张剩余的钱数与小王之比是2:5;如果小王买了这本书,小张与小王剩余的钱数之比是8:13,买书前小张与小王共有( ).

    A.84元

    B.92元

    C.100元

    D.104元


    正确答案:B
    B[解析]设小张与小王买书前分别有x元和y元,依题意有(x-8):y=2:5,x:(y-8)=8:13,解得x=32,y=60,所以两人原来共有32+60=92(元),故选B.

  • 第3题:

    小王、小张和小李三个人称体重。小王的体重是小张、小李体重之和的小张的体重是小王、小李体重之和的则小王和小张的体重之比是( )。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2016年安徽公务员面试真题与解析(4)
    三个场景:1、领导让小张写工作总结,小张推给了小王,说小王文笔好;
      
      2、党支部书记让小张推荐优秀党员,小张说你们看着推荐;
      
      3、工会主席让小张调查福利院,小张说我已经调查过了;
      
      如果你是小张同事,你该如何与小张处理关系?


    答案:
    解析:
    在工作中,我们会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同事打交道,在交往中,我们要尊重理解,真诚相处,对于有着自己想法和主见的小张,我们不仅要尊重,还需要在相处中学习他身上的闪光点。
      
      第一,尊重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和做事特点,我和小张是同事,在相处过程中应该相互尊重,尊重他做事的原则和风格,换位思考,从小张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的做事风格,求同存异,当然,也不能盲目尊重失去自己做事的自主性,互相尊重和保持自我。
      
      第二,学习他的品德闪光点。对于领导布置工作的回复,一方面看来是对工作的推诿,不值得给予肯定,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有何尝不是对自己能力的清晰认知?这样的回答恰恰也是小张个性率真的体现。对于优秀党员这个荣誉的退让,这样优良的品德、淡泊名利的做法让人钦佩,己所欲却施于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贵的品格和更伟大的人格魅力呢?这样的品德值得学习。
      
      第三,向他的工作能力看齐。对工会主席布置的调查工作,小张已经提前做好,这无疑体现出小张工作的主动性和看待问题的前瞻性。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仅仅停留在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是要加强主观能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对工作要有规划,看待事物要有前瞻性,从领导角度想问题,将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要做早,小张的业务能力值得学习。
      
      第四,以诚相待,交流情感。无论是谁,我们在相处的时候都应该以诚相待,互相促进提高。小张身上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否认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他对任务的拒绝,虽然出于率真的本性,但简单粗暴的拒绝会让领导难堪,在认识自己不足的时候也不应该简单的拒绝,而是应该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多方求教,不断提升自我,将工作完成。对于这些想法,我会在恰当的时候真诚委婉的向小张表明,向他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很乐意倾听小张对我的建议,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升华我们的革命友情。
      
      我们和别人相处过程中,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智商,更是我们的情商,发现并学习他人闪光点,提升自己同时帮助别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小张,更是和周围的所有人处理好关系。

  • 第5题:

    某公司领导根据员工小张、小李和小王的工作业绩,提出选派他们出国培训的两个相容的选择方案:[1]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2]派出小王。综合考虑这两个方案,其意思可以表达为:

    A. 如果小王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B. 如果小张和小李都没有被派出,则要派出小王
    C. 只要小张和小李有一人被派出,就要派出小王
    D. 如果小王没有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答案:C
    解析:
    解题指导: [1]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2]派出小王是两个相容的方案。这说明小王表现是最好的。因此可以知道,只要另外两人(他们表现都没有小王好)中有一人被派出,小王一定会被派出的。但是小王被派出,另外两人不一定被派出。小王没有被派出,另外两人一定不会被派出。故答案为C。

  • 第6题:

    有人问战士小王、小李、小张的年龄。小王说:“我22岁,比小李小2岁,比小张大1岁。”小李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小张和我差3岁,小张25岁。”小张说:“我比小王年岁小,小王23岁,小李比小王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那么这三个人的年龄分别是( )。

    A.小王23岁,小李25岁,小张22岁
    B.小王22岁,小李25岁,小张21岁
    C.小王23岁,小李22岁,小张25岁
    D.小王22岁,小李23岁,小张21岁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因而选择代入法。已知:每个人回答都说错一句,代入选项后,只要符合每人只有一句是错的,则为正确答案,反之不选。
    A项:代入后,小王、小李、小张说的话均是有两句对一句错,符合已知条件,当选;
    B项:代入后,小李说的话有一句对两句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
    C项:代入后,小王说的话三句都是错的,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
    D项:代入后,小李说的话有一句对两句错,不符合已知条件,排除。

  • 第7题:

    小张因急需用钱,于2002年2月3日向小王提出借款。小王当即将5000元现金借给了小张,两人约定,小张应于2002年9月1日前还款。假设,碍于情面,小王从未向小张催款,小张也不在主动与小王联系,那么小王的这一债权自()起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 A、2004年2月3日
    • B、2004年2月4日
    • C、2004年8月31日
    • D、2004年9月1日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小王欠小李500元,小李欠小张500元,小李告诉小王由小王向小张支付欠款,结果小王到期未还钱,下列关于还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张应向小王主张债权
    • B、小张应向小李主张债权
    • C、小李没有向小张还钱的义务
    • D、小王没有向小张还钱的义务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小张、小李、小王共有340元钱,小张的钱数是小李的二分之一,小李的钱数是小王的四分之三。问:小王有多少钱?()

    • A、60元
    • B、160元
    • C、130元
    • D、200元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张副书记:“我建议,小王和小张两人至少提拔一人。”李书记:“不行”。 如果向有关部门转达李书记的意见,以下准确的是( )。

    • A、小王和小张两个人都提拔
    • B、小王和小张至少提拔一个人
    • C、小王和小张两人都不提拔
    • D、如果不提拔小王,就提拔小张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小张因急需用钱,于2002年2月3日向小王提出借款。小王当即将5000元现金借给了小张,两人约定,小张应于2002年9月1日前还款。假设,碍于情面,小王从未向小张催款,小张也不在主动与小王联系,那么小王的这一债权自()起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A

    2004年2月3日

    B

    2004年2月4日

    C

    2004年8月31日

    D

    2004年9月1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小张、小李、小王共有340元钱,小张的钱数是小李的二分之一,小李的钱数是小王的四分之三。问:小王有多少钱?()
    A

    60元

    B

    160元

    C

    130元

    D

    200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知小张和小王都和小李比,则小李是中间量,故由小张︰小李=1︰2,小李︰小王=3︰4,知道小张︰小李︰小王=3︰6︰8。因此将总钱数分成17份,对应340元,即1份对应20元,故小王有8×20=160元。

  • 第13题:

    小李、小张、小王三人在操场跑步,小李与小张跑步的速度比是2:3,小张与小王跑步的速度比是4:5.已知小王10分钟比小李多跑490米,那么小李在15分钟里比小张少跑多少米?( )

    A.360

    B.400

    C.420

    D.540


    正确答案:C
    C[解析]设小张每分钟跑12x米,则小李每分钟跑8x米,小王每分钟跑15x米,且有10×(15x-8x)=490,解得x=7,故小李在15分钟里比小张少跑15×(12×7-8×7)=420(米),故选C。

  • 第14题:

    小王和小张两人平时总闹矛盾,不仅影响到了工作,而且也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如果你是小王和小张的上司,你会( )。
    (A)把小王和小张两人的所有缺点罗列出来,痛加批评
    (B)把小王和小张两人的优点找出来,都给予表扬
    (C)要小王和小张两人同时分别找自己的优点和对方的缺点
    (D)要小王和小张两人同时分别找出自己的缺点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关于小王、小李和小张,我们知道他们三人中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教师,并且我们还知道:小张比教师的年龄大;小王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小李年龄小。由此可知( )。

    A. 小王是律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教师
    B. 小王是医生,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律师
    C.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律师,小张是医生
    D. 小王是教师,小李是医生,小张是律师

    答案:C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小张不是教师,小王和小李均不是医生,那么小张必然是医生,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中的小张是医生。故答案为C。

  • 第16题:

    某单位需要派出下乡扶贫人员1至2人。经过宣传号召,众人纷纷报名。经过一番考虑,领导最后将扶贫人选集中在小王和小张两人身上。大家对最终的挑选结果作了如下猜测:
    (1)小王会被挑选上;
    (2)如果小王被挑选上,那么小张就不会被挑选上;
    (3)只有小王被挑选上,小张才会被挑选上;
    (4)小王和小张都会被挑选上。
    事后得知,这四句猜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据此,可以推断:

    A.两人都会被挑选上
    B.两人都不会被挑选上
    C.小王会被挑选上,而小张不会
    D.小张会被挑选上,而小王不会

    答案:D
    解析:
    (2)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是“P且非Q",即(4),故两者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为真”得(1)和(3)为假。(3)假即“小王没被选上且小张会被选上"。故答案选D。

  • 第17题:

    小张从甲地出发匀速前往乙地,同时小李和小王从乙地出发匀速前往甲地,小张和小李在途中的丙地相遇,小张和小王在途中的丁相遇,已知小张的速度比小李快一半,小王的速度比小李慢一半,则丙丁两地之间的距离与甲乙之间的距离之比为:

    A.2:15
    B.1:4
    C.3:20
    D.1:15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小张、小王、小李、小赵四名同学去吃饭,总共消费157元,由于四人中无人能付清全部餐费,需一起出钱结账。已知小张所出的钱数是小王、小李所出钱数之和,小李所出的钱数是小赵、小王所出钱数的和,四人所出钱数均为整数,且各不相同,问小张出了多少元钱?( )

    A.35
    B.44
    C.56
    D.65

    答案:D
    解析:
    设小张、小王、小李、小赵所出的钱数分别为A、B、C、D,由题意可知A=B+C,C=B+D,A+B+C+D=157。因为小李所出的钱数是小赵、小王所出钱数之和,因此,所出总钱数减去小张所出的钱数后应当为一偶数,小张所出的钱数应当为奇数,B、C两项排除。小张出的钱数最多,则4A>157,排除A项,答案为D。

  • 第19题:

    小张、小李、小王、小刘共买苹果144个。小张买的苹果比小李多10个,比小王多26个,比小刘多32个。小张买了()个苹果。

    • A、73
    • B、63
    • C、53
    • D、43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小王、小李、小张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因此我们可知()。

    • A、小李是工人,小张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 B、小李是农民,小张是工人,小王是教师
    • C、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工人,小王是农民
    • D、小李是工人,小张是教师,小王是农民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如果小张和小王都参加比赛,那么小李也参加比赛。现在小李没有参加比赛,那么请问还有谁也没有参加比赛()

    • A、小张
    • B、小王
    • C、小张和小王都没有参加比赛
    •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有以下几个条件成立: (1)如果小王是工人,那么小张不是医生。 (2)或者小李是工人,或者小王是工人。 (3)如果小张不是医生,那么小赵不是学生。 (4)或者小赵是学生,或者小周不是经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得出“小李是工人”的结论( )

    • A、小周不是经理
    • B、小王是工人
    • C、小张不是医生
    • D、小周是经理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小王、小李、小张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因此我们可知()。
    A

    小李是工人,小张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B

    小李是农民,小张是工人,小王是教师

    C

    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工人,小王是农民

    D

    小李是工人,小张是教师,小王是农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和"农民比小李年龄小"可知小王和小李不是农民,农民是小张,对比选项,只有A项正确。

  • 第24题:

    单选题
    小张、小李、小王、小刘共买苹果144个。小张买的苹果比小李多10个,比小王多26个,比小刘多32个。小张买了()个苹果。
    A

    73

    B

    63

    C

    53

    D

    4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