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A.“萧伯纳专号” B.“莎士比亚专号” C.“托尔斯泰专号” D.“易卜生专号”

题目
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

A.“萧伯纳专号”
B.“莎士比亚专号”
C.“托尔斯泰专号”
D.“易卜生专号”

相似考题
更多“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9年5月, <<新青年>>出版了一期由()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


    正确答案:李大钊

  • 第2题:

    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正确答案:杨振声

  • 第3题:

    1919年5月《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了哪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第4题:

    《新青年》在一九一八年六月出版“专号”,这是我国书出版外国作家专号的肇始,掀起了“五四”时期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热潮。()


    正确答案:戏剧改良

  • 第5题:

    简述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


    正确答案: (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
    (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
    (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
    (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
    (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 第6题: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指出下列属于《新青年》的作者()

    • A、郭沫若
    • B、胡适
    • C、刘半农
    • D、宗白华
    • E、沈玄庐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正确答案:《狂人日记》

  • 第8题:

    1918年6月的《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剧本()、《国民之敌》(《全民公敌》)、《小爱友夫》。


    正确答案:《娜拉》(即《玩偶之家》)

  • 第9题:

    单选题
    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
    A

    易卜生专号

    B

    萧伯纳专号

    C

    托尔斯泰专号

    D

    莎士比亚专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新青年》是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指出下列属于《新青年》的作者()
    A

    郭沫若

    B

    胡适

    C

    刘半农

    D

    宗白华

    E

    沈玄庐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新青年》在一九一八年六月出版“专号”,这是我国书出版外国作家专号的肇始,掀起了“五四”时期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热潮。()

    正确答案: 戏剧改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正确答案: 杨振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的是刘半农和()。

    • A、陈独秀
    • B、钱玄同
    • C、李大钊
    • D、胡适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

    • A、易卜生专号
    • B、萧伯纳专号
    • C、托尔斯泰专号
    • D、莎士比亚专号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正确答案:《文学改良刍议》

  • 第16题:

    1918年5月,鲁迅的()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正确答案:《狂人日记》

  • 第17题:

    鲁迅早期的白话诗发表在()。

    • A、《莽原》
    • B、《未名》
    • C、《语丝》
    • D、《新青年》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发了()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李大钊

  • 第19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2月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这是文学革命的标志。


    正确答案:《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 第20题:

    填空题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发了()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李大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新青年》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新青年》主要功绩。李大钊是在中国报刊上自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主持和影响《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政论,促使《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变成无产阶级的刊物。

    正确答案: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被捕,在胡适等众多朋友的营救下,三个月后获释,但再不能呆在北京,于是1920年春,化妆南下到了上海,与最初的共产主义者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交上了朋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深入传播,特别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乃至后来几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在陈独秀编辑下,各种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量出现。《新青年》从1920年9月八卷一号开始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其共产主义色彩逐步鲜明。从此以后,《新青年》逐渐与新文化运动脱离,走向政治斗争的宣传,成为在中国宣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专门刊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18年,《新青年》发表的"专号"是()
    A

    萧伯纳专号

    B

    莎士比亚专号

    C

    托尔斯泰专号

    D

    易卜生专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

    正确答案: (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
    (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
    (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
    (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
    (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