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创造社、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观点及其错误


    正确答案: 主要观点:1、文学是有阶级性的2、文学是宣传的武器3、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要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错误:1、对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点2、夸大文学的作用3、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

  • 第2题: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最初社团是()、()和()。


    正确答案:创造社;太阳社;语丝社

  • 第3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有何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把文学革命运动推进到革命文学阶段,使新文学运动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2.在政治低潮中高举革命大旗,极大地振奋了人心,鼓舞了斗志,配合了社会革命的深入。
    3.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的建立,提高了许多革命作家的思想水平。

  • 第4题:

    鼓吹标语口号文学发生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期。


    正确答案:创造社;太阳社

  • 第5题: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鲁迅在与创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他对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意见是,“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他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茅盾在此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闷,如他在《蚀》三部曲中所写的那样。他在《从牯岭到东京》等文中批评了创造社有革命热情而忽视艺术性,形成标语口号化,既不能正确表现无产阶级意识,又不为工农大众所接受。

  • 第6题: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

    • A、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 B、革命文学和为艺术派的论争
    • C、革命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
    • D、革命文学和反对派的论争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简要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及其论争的意义。


    正确答案:1928年初,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率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蒋光慈、冯乃超等在《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和《太阳月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求小资产阶级作家努力获得阶级意识和辩证法的唯物论。其意义一是他们在中国最黑暗的白色恐怖时期,响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二是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释文艺问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

  • 第8题:

    填空题
    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正确答案: 太阳社,创造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

    正确答案: 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最初社团是()、()和()。

    正确答案: 创造社,太阳社,语丝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从政治角度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势在必然。大革命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以配合革命斗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浓厚的政治文化心理,是产生革命文学的合适土壤。
    ②从文学本身来看,由文学革命发展成为革命文学,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国民文学”到“平民文学”再到“民众文学”最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③从作家队伍来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和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作家纷纷从广州、武汉、欧洲、日本、香港等5个方向云集上海,其力量的聚集和建设革命文学的愿望都是空前的。
    ④从国际形势来看,此期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对国际文学思潮的回应。以苏联为核心,以日本和欧洲为两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对中国呈包围态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及其论争的意义。

    正确答案: 1928年初,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率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蒋光慈、冯乃超等在《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和《太阳月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求小资产阶级作家努力获得阶级意识和辩证法的唯物论。其意义一是他们在中国最黑暗的白色恐怖时期,响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二是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释文艺问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从政治角度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势在必然。大革命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以配合革命斗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浓厚的政治文化心理,是产生革命文学的合适土壤。
    ②从文学本身来看,由文学革命发展成为革命文学,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国民文学”到“平民文学”再到“民众文学”最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③从作家队伍来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和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作家纷纷从广州、武汉、欧洲、日本、香港等5个方向云集上海,其力量的聚集和建设革命文学的愿望都是空前的。
    ④从国际形势来看,此期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对国际文学思潮的回应。以苏联为核心,以日本和欧洲为两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对中国呈包围态势。

  • 第14题: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


    正确答案: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 第15题:

    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1928年至1929年上半年,在上海展开了创造社、太阳社一些作家在鲁迅、茅盾等人之间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这次论争实际上是革命文学界内部的争论。
    收获:
    1、多方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主张。
    2、指出了革命作家确立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3、双方深入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理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4、鲁迅不仅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而且还肯定了文学的自身特征,批评了左倾幼稚病,这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 第16题:

    1928年,以后期的()和新成立的()为一方,以鲁迅和茅盾为一方,展开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创造社;太阳社

  • 第17题: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1928年,创造社除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外,又新增加了刚从日本回国的冯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镜我等文学青年,继续出版《创造月刊》,又新创刊《文化批判》。太阳社于1927年底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人,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海风周刊》等。1928年1月,郭沫若在《创造月刊》上宣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代替他们而起的”将是“无产阶级文艺”。此后,在《文化批判》、《流沙》和太阳社的《太阳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文章。这些倡导初步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根本性质、任务,接触到作家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倡导者把文学的功能、作用归结为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实践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宣传作用、标语口号替代了文学自身的价值。创造社和太阳社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为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或夸大文艺作用,或忽视文艺特征、轻视生活,或主张作家世界观的突变,对“五四”文学革命给予过多的否定,甚至把小资产阶级作家当做革命的对象,把批判矛头对准了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这些又都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创期的幼稚和不成熟。

  • 第18题:

    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正确答案:太阳社;创造社

  • 第19题:

    问答题
    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1928年至1929年上半年,在上海展开了创造社、太阳社一些作家在鲁迅、茅盾等人之间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这次论争实际上是革命文学界内部的争论。
    收获:
    1、多方面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主张。
    2、指出了革命作家确立无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性。
    3、双方深入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基本理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4、鲁迅不仅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而且还肯定了文学的自身特征,批评了左倾幼稚病,这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运动的发起和发展情况。

    正确答案: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1928年,创造社除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外,又新增加了刚从日本回国的冯乃超、李初梨、彭康、朱镜我等文学青年,继续出版《创造月刊》,又新创刊《文化批判》。太阳社于1927年底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人,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海风周刊》等。1928年1月,郭沫若在《创造月刊》上宣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代替他们而起的”将是“无产阶级文艺”。此后,在《文化批判》、《流沙》和太阳社的《太阳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文章。这些倡导初步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根本性质、任务,接触到作家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倡导者把文学的功能、作用归结为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实践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宣传作用、标语口号替代了文学自身的价值。创造社和太阳社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为20世纪30年代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他们或夸大文艺作用,或忽视文艺特征、轻视生活,或主张作家世界观的突变,对“五四”文学革命给予过多的否定,甚至把小资产阶级作家当做革命的对象,把批判矛头对准了鲁迅、茅盾、叶绍钧、郁达夫等,这些又都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创期的幼稚和不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928年鲁迅、茅盾和创造社、太阳社的革命文学论争,其性质是()
    A

    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论争

    B

    革命文学和为艺术派的论争

    C

    革命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

    D

    革命文学和反对派的论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正确答案: 鲁迅在与创造社的论争中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提倡,他对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意见是,“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针对创造社忽视艺术特性的错误,他指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茅盾在此同时,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他们的苦闷,如他在《蚀》三部曲中所写的那样。他在《从牯岭到东京》等文中批评了创造社有革命热情而忽视艺术性,形成标语口号化,既不能正确表现无产阶级意识,又不为工农大众所接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
    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