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论述各学派关于宏观调控方法的分歧。 ”相关问题
  • 第1题:

    南宋和朱熹学说观点分歧的主要理学学派是陆九渊的“()”。


    参考答案:心学

  • 第2题:

    试论述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分歧。


    答案:
    解析: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各学科课程,各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自成一体;二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三是重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其指导思想是把教育看作生活的准备,课程是为生活的准备而服务的。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学科课程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这种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知识来组织,以学科作为教学活动的单位,这给教材编订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顺序就是学科知识的选择、结构、顺序,一切从学科知识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标;教材的编写与审订也相应地分学科进行。第二,从教学看,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学科课程便于教学。一个学科教师,只要掌握了本学科的系统知识,便可胜任教学。第三,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科课程便于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内容,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相对简单的过程。此外,学科课程还有便于管理、便于评价等长处。正是学科课程的这些长处,使这种传统的课程设计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学科课程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断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其危害日益突出,人们深感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的区别、轻学科的联系,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其特点有: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动机、需要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课程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构;课程进度无严格规定,以学生的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变化随意删定。活动课程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的获得。局限: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活动课程的局限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了人类积累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即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容易导致“功利主义”,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另外,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3)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讨论主要有以下观点:①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②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补充”,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延伸,根本上违背了活动课程的本义,是不足取的。③发展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 第3题: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上,存在两个学派的分歧,也就是强人工智能学派及弱人工智能学派。


    弱人工智能

  • 第4题:

    论述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


    答案:
    解析: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由于高等教育内部有着不同的层次、学科、类型,我国行业、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程度又很不平衡,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只能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1)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①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我国专科层次应用性、技艺性人才的培养规模。②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③在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适当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缓解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足而高等教育需求紧张的局面。④在能级结构上,国家重点支持少数大学的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的大学,同时应鼓励其他学校探索自我发展的途径和办学形式。⑤在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同时适当从政策角度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落差。
    (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综合发展”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3)确立新的高等学校层级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按学术型和职业型的程度不同,将我国的高等学校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教学科研型大学,主要承担本科教育和大量的研究生教育及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二是教学型大学,主要承担本科教育兼有研究生教育和少量专科教育;三是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包括现有的专科学校、短期职大、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经过调整的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这类学校只提供专科课程和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课程。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发展数量、质量规格、办学条件、评估标准、管理权限等方面应有不同的政策规定和要求。
    (4)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使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立足国内。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重点是高等职业教育)和高中后的短期高等教育(重点是社区教育),努力打通人才通向农村、中小企业的渠道,积极面向第三产业就业市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 第5题:

    请阐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i→I→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应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Y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