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道统论 名词解释 ”相关问题
  • 第1题:

    韩愈道统论的政治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隋唐时期,随着政治大一统的重建,儒学也逐渐兴盛起来。隋及唐初诸帝都注重扶持儒学。同时统治者对佛道二教也注意加以提倡和利用,使其十分兴盛。佛道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尊崇儒学的士大夫的不满,他们纷纷主张排抑佛老。韩盒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及国家利益出发,坚决排斥佛老。为此,他曾触怒宪宗,险遭杀身之祸。为完善儒学体系,提高其理论水准,以在与佛老的竞争中取得理论优势,韩愈提出道统说。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的比较,阐发了儒学的内涵。他认为,仁是人的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道德与仁义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道实际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这样的道不同于佛老的道。儒之道有利于维护君主政治,佛道之道则相反。道,佛都是宗教,其基本的思想倾向都是出世,侧重于个人的修炼与解脱,都与现实社会政治有较大的距离。儒学则是一种伦理政治学说,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政治,通过内圣外王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人世性和政治性。韩愈认为,人类社会的规范、秩序、政治制度等都是道的一种体现和具体化,因而也是合理的,神圣的。道是解决小到个人问题大到国家政治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循之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直至天下大治。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道统的思维方式来自佛教。佛教禅宗重视佛法的传承关系,提出了一个由释迦牟尼直到弘忍、慧能的传法系统,称为祖统。韩愈借鉴了这种方法。同时,这也与儒家的传统相吻合。儒家从孔子起就讲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先王之道为号召,以道的传承者自居。韩盒认为,道也是一脉相承,从尧舜直到孟子,只是在孟子之后,道才失传。道统说表明,儒学之道的产生远早于佛老,是华夏文化之正统。而孟子之后,儒家经学不能继承道,将道发扬光大,只重儒学的皮毛说法,而忽视其根本,结果导致儒学的衰微。解决的方法就是破除经学旧说,以道为核心,重建儒学。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道统论。他希望用这种方法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保证儒学地位,与佛道抗衡。道统论对宋明理学有较大影响,为理学家所重视。

  • 第2题:

    "道统论"和"天刑说"是()提出的。
    韩愈

  • 第3题:

    道统论
    “道统”,指的是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认为孔子的学说是承接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先代圣王的,并且自命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正统。

  • 第4题:

    简述韩愈的道统论。


    参考答案:

    (1)韩愈学说的核心是道统论,“道”指儒家的正统学说,“统”是这种学说的师承传继关系。道的起源于发展:道发端于尧,此后经过舜、禹、汤、文、武、周公,传到孔子发展最为完善,再传至孟子,后人不得真传,到韩愈才接上。
    (2)内容:韩愈认为要传继的道由多层含义:
    1)上古野蛮时代,有圣人教之以生养之道,学会缝衣觅食、医药工商,过上了物质文明生活;
    2)又有圣人教之以礼乐,是人们懂得了道德规范,过上了道德文明生活;
    3)圣人又订立制度,有了政、邢和军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保障。
    4)这三个方面中,物质文明是手段,政邢制度是保障道德文明才是目的,也是道德核心内容。
    (3)传继:
    1)发展了孟子的性三品说,认为性的善恶在于性中所含仁以及义礼智信得多少。情也分三品,是性的外化控制得当为上,有过有不及为中,控制不当为下。二者是靠教化来节制,教化的目的是使性情合乎仁义道德。
    2)强调继承正统的孔孟之道必须反对佛道异端思想。韩愈极力反佛,正是为了维护和恢复儒家道统的本来面目。


  • 第5题:

    主张“道统论’的是()。

    A王弼

    B鲍敬言

    C嵇康

    D韩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