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城邦的“正义”状态是如何设计的?


    参考答案:

    正义问题是柏拉图研究城邦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柏拉图认为城邦的衰败是由于未能把握正义真正的内涵,导致个人生活的失范和城邦的失序,城邦的复兴取决于人们正确把握正义的内涵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义的真正内涵在于个人心灵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城邦的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职.正义是个人和城邦的福趾所在.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围绕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社会画卷.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和和谐.为了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为他所构想的"理想国"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哲学家执政,另一个是整体主义原则.这两个原则构成了柏拉图和谐社会的鲜明特征.


  • 第2题:

    简述城邦的政治结构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

    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社会基础是奴隶制度。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城邦在法理上属于全体自由公民所有,城邦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主要是在自由公民内部进行。自由公民内部的民主派和贵族派的斗争,占有首要的位置。
    ①这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大多数政治思想家都把奴隶制度看作天然合理的制度,把奴隶看作是与牲畜一样的生产工具,其职责主要是从事生产和为奴隶主服务。无权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②政治思想是公民的创造。这些思想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探讨如何协调自由公民内部各集团的矛盾,组织和管理好城邦国家,以及过优良的城邦政治生活上。他们的观点往往反映了民主派和贵族派之间的斗争。


  • 第3题:

    在社会有机体论/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与个人和家庭的关系是什么?

    A.城邦先于个人和家庭发生

    B.人在本性上是自足的,可以脱离城邦而存在

    C.城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邦高于个人

    D.奋斗


    城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邦高于个人

  • 第4题:

    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设计与其理想国的不同。


    参考答案:

    1、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整体主义是比较温和的,而柏拉图比较极端,这是他与柏拉图分歧的主要点。亚士批评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统一,他认为这会导致“城邦本质的消亡”。
    2、柏拉图的理想国废除了私有财产和家庭,主张实行共产共妻制。亚士反对这种制度。他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亚士称之为“私有公用”,即承认财产私有,但要保障它用于公共的目的。他提倡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划清了各个人所有利益的范围”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3、柏拉图的理想国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实行“哲人王”统治。这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但亚里士多德为民主的价值观辩护,并系统阐述了民主政体的根据和优越性,公民权利平等,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4、柏拉图理想国的政体是“贤人政体”,哲学家被臵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利,其他等级被完全排斥在城邦权利体系之外。而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作为基础,主张混合政体,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相结合。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法律明显地被臵于次要位臵,哲人王占主要地位。但亚里士多德在城邦的治理上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还系统的阐述了法制的优越性,是合乎正义而毫无偏私的“中道的权衡”。


  • 第5题: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


    参考答案:

    个人与城邦:温和的整体主义:承认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奴隶制是社会分工的必然,是维护城邦生活必需的;
    理想政体:城邦本性上是民主的,公民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地必要条件,理想政体应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政治权利结构:主张混合政体,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但把公民资格限制在很小的范围里;
    城邦治理:强调法治,良好法律是前提,有了良好的法律全体应一律服从。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全面的涉及到了城邦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区分国家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