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药物预防,即从鸡出壳后第1天即开始使用抗球虫药,但由于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的困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免疫预防。
(1)药物预防用于球虫病预防药物有很多种,如氨丙啉、尼卡巴嗪、氨丙啉等。为了提高抗球虫药的预防效果,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延长其使用寿命,对肉鸡常采用下列两种用药方案。一是穿梭用药,即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常常是将化学药物和离子载体类药物穿梭应用。二是轮换用药,即合理地变换使用抗球虫药,在不同的季节
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或不同批次的鸡应用不同的抗球虫药。
(2)免疫预防由于球虫耐药性的不断产生和肉蛋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免疫预防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已有数种球虫疫苗,主要分为活毒虫苗和早熟弱毒虫苗。其中国际上已有4种商品化疫苗大量使用,目前生产中已经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国内也有多家教学和科研单位研制了球虫疫苗,其效果与进口球虫疫苗相当。
更多“详述鸡球虫的预防措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详述棘球蚴的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其中犬与家畜接触关系尤为重要。只要使棘球蚴的包囊不被犬、狼、豺、狐狸等终末宿主吃去,此病便可逐渐控制而最终消灭,即不宜食用的家畜内脏都不能喂犬,或至少也要煮熟之后再喂。
    要定期给犬驱虫,药物以氢溴酸槟榔碱和氯硝柳胺等为佳,均安全有效,一般是将药放在肉馅或其它犬喜食的食物内。
    服药前12h内将犬拴住,不给食物。注意在给犬驱虫时,一定要把犬拴住,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与粪便,彻底销毁,才不致散布病原。直接参与喂犬驱虫的人员,应妥为防护,严防感染。也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 第2题:

    详述鸡球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鸡球虫是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都很强的原虫,鸡是各种鸡球虫的唯一宿主。养鸡生产中一般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为主。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球虫病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2周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病,毒害艾美耳球虫常危害8~18周龄的鸡。
    病鸡排出卵囊达数月之久,因而是主要传染源。鸡通过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遭受感染,被粪便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器具等都有卵囊的存在,其他动物、尘埃和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的机械传播者。
    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在有树荫的运动场可存活15~18个月。温暖潮湿的地区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对低温、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的发生。拥挤、潮湿或卫生条件恶劣的鸡舍最易发病。本病多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

  • 第3题:

    有"盲肠球虫"之称的鸡球虫是

    A、毒害艾美耳球虫

    B、布氏艾美耳球虫

    C、柔嫩艾美耳球虫

    D、堆型艾美耳球虫

    E、巨型艾美耳球虫


    参考答案:C

  • 第4题:

    简述鸡球虫的生活史。


    参考答案: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属直接发育史,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3个阶段:(1)无性生殖阶段,(2)有性生殖阶段,(3)孢子生殖阶段。
    鸡随着污染的饲料,饮水吞下感染性卵囊后,在消化道内子孢子由卵囊内释出,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变为圆形的裂殖体。
    1个裂殖体可以形成许多裂殖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上皮细胞,重复进行裂殖生殖,造成大量的上皮细胞破坏。无性生殖进行若干世代之后,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大配子(雌性)和小配子(雄性),大小配子接合(受精)变为合子,合子周围迅速地形成一层被膜即变成了卵囊。卵囊排出外界在适当的条件下,数日内发育成感染性卵囊,重新感染鸡只。

  • 第5题:

    详述隐孢子虫病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1)免疫预防当给8~14日龄肉鸡经口或经气管接种卵囊后,可导致14~16日龄时黏膜的严重感染,不久之后机体可迅速地清除虫体,因此称隐孢子虫病为自限性感染疾病。当鸡体清除初次感染时,能检测出高滴度的抗贝氏隐孢子虫的特异性循环抗体,并显示有针对贝氏隐孢子虫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对于能否利用隐孢子虫抗原制作疫苗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2)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措施必须针对减少或预防卵囊的传播。隐孢子虫卵囊对很多环境因素和绝大多数消毒剂和防腐剂有着明显的抵抗力。绝大多数常规的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除去或杀死所有卵囊。卵囊在恶劣的环境中散播并存活较长时间。控制动物群的感染,目前最好的策略是迁移动物到清洁环境。对人类群体,寻求消毒程序将家庭和公共设施中人与
    人之间的传播减至最小,有效处理娱乐和饮水的污染,卫生消毒64.2℃5min、72.4℃1min可使卵囊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