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学者是( )单选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艾里克森
    D. 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 /艾里克森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 第2题: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
    解析: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3)区别: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而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的阶段只到青春期为止,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联系: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在阶段的划分上,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五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在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上,艾里克森并不排除生物因素的影响。

  • 第3题:

    试着比较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儿童发展观的异同。


    (1)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见表2-1)。 弗洛伊德认为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家长如果能适度满足儿童的性需要儿童就能健康成长;如果儿童的性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固着或倒退成为各种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见表2-2)。 (3)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比较 二者都看到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只不过埃里克森不仅从纵向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而且从横向的角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 二者主要区别是: ①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伊底的力量;埃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理智的力量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可以协助自我监督伊底。 ②弗洛伊德在研究儿童人格发展时仅把儿童置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而埃里克森则把儿童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对发展的影响。 ③弗洛伊德对儿童人格发展的研究只到青春期为止而埃里克森则把个性发展的阶段扩展到八个阶段贯穿人的一生。 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埃里克森则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儿童出生后都存在向善的或恶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他对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这里考查发展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两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的不同观点的论述和比较。虽然很多考生多少都有所了解,但要答得全面还需要对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应该有意识的去将代表人物的理论进行相应的比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第4题:

    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斯腾伯格
    C.艾里克森
    D.科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识记性知识。

  • 第5题: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异同点。
    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相同点: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影响,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修正,也可以说艾里克森个性形成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发展和继承。艾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个性形成理论的不同点:
    第一,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后者的生物欲望说主张本能的冲动是形成个性和发展的动力。前者虽然承认生物本能动力性,但他把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他认为个人欲望满足和得不到满足都是社会环境不同而有差异。
    第二,关于自我同一性问题。后者认为儿童在4-5岁知道男女区别,显示出生来就有好奇心和内心怀有的空想,因而发生论之爱,这是伊底情结同一性表现;前者则认为同一性在幼儿期曾一度过,在青年期形成和建立。青年期是个性成熟期,是自我同一性时期。
    第三,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不同。后者划为3期(出生-5岁,前性期阶段,包括口期、肛门期、生殖器期;6-12岁,潜伏期阶段,克服恋亲情绪;12、13以后,生殖阶段)。前者划分为8个阶段(0-1.5婴儿期、1.5-3幼儿前期、3-5幼儿后期、5-11学龄期、11-18青年期、18-30成人初期、30-50中年期、老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