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
更多“功能固着性有助于问题解决。()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举例说明功能固着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 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 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 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发用的,其 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当作衣服的烘干器;砖, 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 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 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2)例如,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 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 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柴、几个图 钉。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被分别装进了三个 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被放在了三个 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86%的被试按时解 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 题。为什么第一组的成绩不如第二组呢?原因 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 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 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 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 解决了问题。

  • 第2题:

    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实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 第3题:

    【简答题】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都对问题解决起着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依赖于过去成功运用过的策略的倾向。定势能够使人们对一些常规性问题作出较快的解答,但是又会使人们难以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考虑问题,从而使思考问题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地限制,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定势的作用还极明显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它是指人们不能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的物体的功能,囿于狭窄的思维空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们创造性地进行问题解决。

  • 第4题:

    举例说明功能固着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1)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 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 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发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 可以用作衣服之类的烘干器;砖的主要功能 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2)例如让被试把三支点燃的蜡烛,沿着与木板墙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板墙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三支蜡烛、三个纸盒、几根火 柴、几个图钉。把发给第一组的所有材料分 别装进三个纸盒里,而发给第二组的所有材料放在三个纸盒之外。结果是:第二组有 86%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第一组只有 41%的被试按时解决了问题。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成绩不如第二组被试呢?原因在于第一组被试一开始就把纸盒的功能固定地看成装东西的容器,而没有看到纸盒还有当烛台 用的功能,所以没能顺利解决问题。第二组被试一开始就没有把纸盒看成仅仅是装东西的容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到了当烛台用,所以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 第5题:

    试述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
    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
    (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
    (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
    (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