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请简要论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两者关系的看法正确的是( )。

    A.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B.正确的教育方针反应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

    D.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正确答案:B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不等同于教育规律,也不能替代后者。

  • 第2题:

    请简要论述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了以下几个阶段:
    (1)选题与设计阶段。
    ①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通常必须达到三个标准,即必须有新意、有价值、具有可行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同时,选定的题目还应该有价值,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较高的外部价值。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②查阅文献。一般来说,文献的查阅即文献的检索,它通常包括了三个阶段:
    第一,分析和准备阶段。首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体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第二,搜索阶段。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
    第三,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③提出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 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性质来决定是否需要正式提出假设:
    通常定量研究、验证性研究、涉及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要求明确提出研究假设。
    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研究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之中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④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①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②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①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②鉴定和评价成果。

  • 第3题:

    请简要对幼儿教育的概念进行论述。


    答案:
    解析: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者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都可以称为幼儿教育。
    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目的性等。

  • 第4题:

    试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研究并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 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当然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教育方针政策 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 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概括。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 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 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的、一般的问题,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的,而其他学科则是从某个角度对某 个方面问题的研究。

  • 第5题:

    请简要说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之问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是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 (2)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合格人才的总要求或共同标准。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表现为,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与教育方针相比,教育目的是具体的,培养目标则更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