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24m以上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下列哪一种情况?( )A.底部二层 B.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小值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

题目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24m以上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底部二层
B.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小值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24m以上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下列哪一种情况?( )A.底部二层 B.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小值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相关问题
  • 第1题: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说法正确的是()

    A.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
    B.抗震墙厚度大于12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
    C.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
    D.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问距不宜大于240mm

    答案:C
    解析: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问距不宜大于200mm 。
    2)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 , 直径不应小于6mm 。
    3)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 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

  • 第2题:

    关于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B.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中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C.部分框支抗震墙以外的抗震墙,根据情况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比部分框支抗震墙的加强高度略大
    D.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0条规定,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②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③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 第5题:

    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结构的底部抗震墙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6度设防且总层数不超过六层时,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
    B.7度、8度设防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C.上部砌体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可不对齐
    D.应沿纵横两方向,均匀、对称设置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抗震墙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7.1.8条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②房屋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 第6题: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 A、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 B、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 C、不步于两层层高
    • D、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
    • B、较小值
    • C、平均值
    • D、差值

    正确答案:A

  • 第8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 第9题:

    单选题
    高度不超过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为()
    A

    底部两层的高度

    B

    墙肢总高度的1/8

    C

    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D

    墙肢总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A

    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B

    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C

    不步于两层层高

    D

    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哪一项要求是错误的?(  )
    A

    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

    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

    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5.1条的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时,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 第12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A

    较大值

    B

    较小值

    C

    平均值

    D

    差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

    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 )。

    A.底部二层
    B.墙段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

    答案:C
    解析:

  • 第15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允许底框支二层,但应采取有效措施,下列( )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A.调整侧向刚度,且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1.0
    B.抗震墙采用条形基础、筏式基础
    C.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对齐或基本对齐
    D.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和框架柱共同承担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抗震设计时,框架-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的厚度是下列哪一个数值?( )

    A.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B.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C.不应小于250mm
    D.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高度不超过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为()

    • A、底部两层的高度
    • B、墙肢总高度的1/8
    • C、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 D、墙肢总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 A、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 B、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 C、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 D、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按高规抗震设计要求,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 A、1/6;
    • B、1/7;
    • C、1/8;
    • D、1/10。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

    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B

    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C

    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7条第1款,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7条第1款,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第2款,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中,其中何项不够准确?()[2007年真题]
    A

    框架-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B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C

    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D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4条,当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大于或等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时,不需要调整,故错误;C项,根据《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13条条文说明,正确。说明:BD两项内容已被最新规范删除。

  • 第22题:

    问答题
    GB50011规范中7.1.8条第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正确答案: 底框房屋由于结构沿竖向刚度突变,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历次地震中均产生比较正确严重的破坏。为提高其抗震能力,GB50011规范7.1.8条第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上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由次梁支托。托梁的次梁应按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建议在上部结构减少无法上下对齐的抗震墙数量,改为由次梁支承的非抗震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按高规抗震设计要求,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A

    1/6;

    B

    1/7;

    C

    1/8;

    D

    1/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