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

题目

《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

A.合并论罪从重

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

D.盗罪类推


相似考题
更多“《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A.合并论罪从重B.累犯加重C.共同犯罪加重D.盗罪类推”相关问题
  • 第1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一规定在适用时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律有关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减刑的刑罚适用原则。这一原则渊源于西周的“三赦之法”,后世历代予以发展。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凡是年龄在70岁以上,i5岁以下,以及轻度病残者的,犯流罪以下的,适用赎刑。80岁以上,10岁以下的,以及重病残者,犯谋反、谋大逆和杀人罪应处死刑的,须上请;犯盗罪以及伤人罪,也适用赎刑。其他犯罪均不论处。年龄在90岁以上,7岁以下,即使犯死罪,也不加刑。
    (3)唐朝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减刑原则的规定,体现了唐朝用刑宽缓持平的特点,也体现了唐朝法制的开明。因此j该原则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

  • 第2题:

    《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德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请就此予以分析。


    答案:
    解析:
    (1)这段话说明的是唐代封建贵族官员在法律上“议”、“当”的特权。
    (2)“议”即“八议”,也就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但犯“十恶”大罪的,不用此律。“当”即“官当”,也就是允许以官爵当徒罪,一般公罪比私罪加当徒一年。
    (3)“八议”、“官当”的刑罚原则源于儒家的“礼有等差”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传统法律中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法律将传统伦理道德与法律相融合,实现礼与法的统一,“礼法合一”。
    (4)表明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具有身份法与伦理法的特征,对官僚贵族的特殊法律保护集中体现了法律中的等级身份性质。

  • 第3题:

    (2008年真题)《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
    A.合并论罪从重
    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
    D.盗罪类推


    答案:B
    解析:
    解析:题干中古文的大概意思是:盗罪经判决后,仍然犯盗罪的,前后犯三次处徒刑的盗罪的,判处流刑2000里。犯三次处流刑的盗罪的,处绞刑。对于犯三次盗罪的,升格刑种加重处刑,称为累犯加重,故选B项。

  • 第4题:

    (二)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以官当流者,三流同比徒四年。”“诸以官当徒者,罪轻不尽其官,留官收赎;官少不尽其罪,余罪收赎。”
    问题: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一规定在适用时有何例外?为什么?
    (4)唐律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律规定的“官当”制度和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刑法原则。所谓“官当”,是指官僚贵族犯罪后,允许其用官品或者其爵位折抵刑罚的制度。“官当”制度始创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沿用于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摈弃了该制度。区分公罪和私罪的原则最早确立于《开皇律》,唐朝沿用。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官吏犯私罪,五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二年;九品以上的,一官可以折抵徒刑一年。如果犯公罪,一官可以多折抵一年。如果是以官品抵当流罪,原则上是三等流刑同比徒刑四年。以官品折抵徒刑如果仍有余刑不尽的,可以用铜作赎刑。因“官当”而失掉官职的人,一年后可以比原官职降一等任用。
    (3)“官当”制度是典型的官僚贵族特权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以法律形式维护自身利益的意志和要求,充分暴露了唐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本质:伺时,按照唐律,官当仅适用于折抵徒罪和流罪,而不适用于死罪本身,这一适用的例外表明,官当的实施以不影响封建统治秩序为限。
    (4)唐律关于“官当”制度的规定,区分了公罪和私霏。对于公罪,折抵刑罚年限较私罪长,说明了唐朝对官当的适用区分具体情形,其立法宗旨有二:第一,调动官吏的积极性。第二,对公罪、私罪的划分,限制了贵族官僚的肆意妄为,并有助于皇帝行使最高司法权,将贵族、官僚生杀予夺的权利及于己手。

  • 第5题:

    《唐律疏议贼盗》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这一规定所体现的唐律定罪量刑的原则是( )。

    A.合并论罪从重
    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
    D.盗罪类推

    答案:B
    解析:
    题中引文之意为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的,处以流两千里,三次犯应处流刑的罪的,处以绞刑,这是累犯加重原则。合并论罪是类似于数罪并罚的一项制度,共同犯罪是多人的犯罪行为,显然与题目要求也不符合。D项中的盗罪类推与题目中的加重处罚也并无关系。

  • 第6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罪”;“已发者,谓已被告言;及已配者,谓犯徒已配,而更为笞罪以上者,各重其后之事而累科之。”规定的是( )

    A.累犯
    B.共同犯罪
    C.自首
    D.立功

    答案:A
    解析:
    唐律刑法适用上规定了累犯加重原则。

  • 第7题:

    规定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是( )

    A.《盗法》
    B.《贼法》
    C.《网法》
    D.《捕法》

    答案:D
    解析:
    《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盗法》是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贼法》是关于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网法》也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法》《捕法》二篇属于诉讼法的范畴。《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

  • 第8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3)这一原则的制定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3)唐朝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老幼废疾减刑原则的规定,体现了唐朝用刑宽缓持平的特点,也体现了唐朝法制的开明。这样的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对百姓的治理。

  • 第9题:

    盗徙封罪规定在()。

    • A、汉律
    • B、秦律
    • C、魏律
    • D、唐律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唐律疏议》共12篇,其中第十篇是()

    • A、名例
    • B、户婚
    • C、贼盗
    • D、杂律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多选题
    唐律把盗罪分为()。
    A

    窃盗

    B

    强盗

    C

    监守盗

    D

    贼盗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犯罪,明律量刑比唐律为重()。
    A

    B

    C

    别籍异财

    D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贼盗律》:“谋反及大逆者,皆斩。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伯叔父母、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即虽谋反,辞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父子、母女、妻妾流三千里,资财不在没限。其谋大逆者,绞。诸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而无状可寻者,流二千里。”


    答案: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朝规定的十恶中的谋反罪和谋大逆罪。谋反和谋大逆罪属于“十恶”罪中处刑最重的两罪。
    (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凡属于谋反、大逆,本犯不分首从都处斩刑。本犯的父亲及年满16岁以上的男性都处绞刑,其他家属或者没入官府为奴婢,或者处流刑三千里,家财也没入官府。谋反的,即便言语道理不能煽动群众,威信、力量不能统领人们,也一律处斩,其父子,母女,妻妾一并流三千里,但家财不没入官府;预谋大逆的,处绞刑;甚至对口说要造反的话语,本心无造反的意图,同时也找不到真正造反证据的人,也流二千里。
    (3)这段文字表明,唐律将谋反大逆之罪置于“十恶”的前列,表现了统治阶级对这些犯罪的高度重视;同时,从处刑上盾,凡是涉及谋反的犯罪,最高处斩刑;最低处流刑二千里,处刑极重。这也说明,由于该罪直接危害君主专制制度,出于对统治阶级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极力维护,唐律规定的处刑极重。因此,谋反大逆之罪,为“常赦所不原”。
    (4)唐律关于谋反大逆的规定,不适用八议、官当、同居相为隐等刑法原则。
    (5)唐律关于谋反等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唐朝立法技术高超的特点。

  • 第14题:

    唐律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自首的有(  )。
    A.伤害罪
    B.坐赃罪
    C.强奸罪
    D.贼盗罪


    答案:A,C
    解析:
    解析:唐律规定,对于伤害、强奸、毁坏官文书、官印等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 第15题:

    唐朝有关强奸罪的内容规定在《唐律疏议》的(  )中。
    A.贼盗律
    B.户婚律
    C.杂律
    D.名例律


    答案:C
    解析:
    解析: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罪、买卖关系和放火罪等,列入杂律。

  • 第16题:

    (一)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朝关于更犯或累犯加重原则。唐律所称累犯,即是更犯,是指在犯罪已被告发、审判和刑罚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情形。
    (2)该段文字的含义是:犯罪已被立案起诉或判决执行,又犯笞刑以上新罪,将前后所犯罪行累计,数罪并罚;凡是盗罪经决断后,仍然继续行盗,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之罪均应处徒刑的,就不以其中的一个重罪处罚,而是处以上一种刑罚的流刑二千里。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三罪均应处流刑的,则处绞刑。
    (3)唐朝法律所指的累犯,是指盗犯,且是指三次以上犯徒罪或流罪而言。因其多次犯罪,屡教不改,危害很大,故唐律采用累犯加重处罚。唐朝法律对于累犯之所以作出详细的规定,反映了唐朝统治阶级对于盗罪的高度重视。盗罪,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说,危害都是很大的,因为盗罪会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这也是历代王朝对盗罪严加防范的主要原因。
    (4)但是,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像唐律这样对盗罪作出详尽的规定,并且把该罪的处罚上升为一项刑罚的适用原则,的确说明了唐律高超的立法技术。

  • 第17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1)这段文字反映了唐律的什么原则?


    答案:
    解析:
    (1)该段文字反映的是唐律有关刑事责任年龄中老幼废疾减刑的刑罚适用原则。

  •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篇目的有( )。

    A.职制
    B.贼盗
    C.捕断
    D.户婚

    答案:A,B,D
    解析:
    唐律共12篇,具体的篇目有:名例(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涵盖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卫禁(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职制(官吏职守、惩治贪赃和交通驿传);户婚(税赋征收、户籍、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厩库(牲畜管理、仓库管理以及官物出纳);擅兴(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贼盗(十恶、恶性杀人等);斗讼(斗殴、诉讼);诈伪(欺诈、伪造);杂律(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等);捕亡(追捕逃亡)和断狱(审讯、判决和监狱管理)。《唐律》中的篇目是《捕亡》,不是《捕断》,C项不选。

  • 第19题:

    《唐律疏议·名例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者,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2)简述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


    答案:
    解析:
    (2)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凡是年龄在70岁以上,15岁以下,以及轻度病残者的,犯流罪以下的,适用赎刑。80岁以上,10岁以下的,以及重病残者,犯谋反、谋大逆和杀人罪应处死刑的,须上请;犯盗罪以及伤人罪,也适用赎刑。其他犯罪均不论处。年龄在90岁以上,7岁以下,即使犯死罪,也不判刑。

  • 第20题:

    唐律对于侵犯人身罪的规定主要见于()。

    • A、《名例》篇
    • B、《贼盗》篇
    • C、《斗讼》篇
    • D、《断狱》篇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下列哪些犯罪,明律量刑比唐律为重()。

    • A、贼
    • B、盗
    • C、别籍异财
    • D、闻父母丧匿不举哀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唐律把盗罪分为()。

    • A、窃盗
    • B、强盗
    • C、监守盗
    • D、贼盗

    正确答案:A,B

  • 第23题:

    单选题
    《唐律疏议》共12篇,其中第十篇是()
    A

    名例

    B

    户婚

    C

    贼盗

    D

    杂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唐律对于侵犯人身罪的规定主要见于()。
    A

    《名例》篇

    B

    《贼盗》篇

    C

    《斗讼》篇

    D

    《断狱》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