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准备到后备箱提取行李,出租车司机甲驾车迅速离开获取乙行李的,由于甲开车逃离时财物仍然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B.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正在整理自己财物,乘客甲发现车内有一名贵手机,迅速上车,吩咐出租车司机驾车离开,甲获取该手机的,由于乙在车旁,车内乙的手机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C.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两小时后,乘客甲发现该手机后将其拿走的,对乙来说,其手机属于遗忘物,故甲成立侵占罪 D.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

题目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准备到后备箱提取行李,出租车司机甲驾车迅速离开获取乙行李的,由于甲开车逃离时财物仍然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B.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正在整理自己财物,乘客甲发现车内有一名贵手机,迅速上车,吩咐出租车司机驾车离开,甲获取该手机的,由于乙在车旁,车内乙的手机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C.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两小时后,乘客甲发现该手机后将其拿走的,对乙来说,其手机属于遗忘物,故甲成立侵占罪
D.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晚上出租车司机甲清理出租车,发现该手机,据为己有的,由于司机已经占有乙的手机,故司机甲成立侵占罪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和盗窃罪的主要区别为:
    (1)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持有公私财物之后才产生犯罪故意,产生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盗窃罪的行为人是在没有占有财物之前就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犯罪对象不尽相同。侵占罪对象是行为人业已持有的公私财物,公私财物已经在行为人的控制之下:盗窃罪的对象则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财物,公私财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
    (3)客观方面不尽相同。侵占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占行为,即将自己已经控静1下的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盗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行为,行为人采取自以为不会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持有人等发觉的方法窃取其财物。
    (4)侵占罪是亲告罪,而盗窃罪不是亲告罪。

  • 第2题:

    试述贪污罪与盗窃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两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两者则是单纯以盗窃、侵占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两者是公私财物。
    (4)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两者只侵犯公私的所有权。


  • 第3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 第4题: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侵占罪既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盗窃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即合法持有转为非法占有。甲将汽车停放在楼下,只是忘记拔车钥匙,汽车并非遗忘物,也不属于埋藏物,更不是乙代替甲保管之物,因此乙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相反,乙企图趁机将甲的车偷偷开走,属于盗窃行为,不过由于甲及时发现而未得逞,构成盗窃罪的未遂。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 第5题: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准备到后备箱提取行李,出租车司机甲驾车迅速离开获取乙行李的,由于甲开车逃离时财物仍然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 B、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正在整理自己财物,乘客甲发现车内有一名贵手机,迅速上车,吩咐出租车司机驾车离开,甲获取该手机的,由于乙在车旁,车内乙的手机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 C、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两小时后,乘客甲发现该手机后将其拿走的,对乙来说,其手机属于遗忘物,故甲成立侵占罪
    • D、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晚上出租车司机甲清理出租车,发现该手机,据为己有的,由于司机已经占有乙的手机,故司机甲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 B、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 C、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 D、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 B、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 C、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 D、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0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 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 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 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甲被某国有资本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聘用,负责查验出场单、验货放行。甲与无业人员乙串通,趁甲一人值班时,由乙开车从货场拉出价值10万元的货物,并销赃平分。对甲、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盗窃罪

    B

    甲构成职务侵占罪,乙构成盗窃罪

    C

    甲、乙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

    D

    甲、乙共同构成贪污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是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以贪污罪论处。本题中,甲为国有公司的聘用人员并非公务人员,因此不能构成贪污罪。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所以,甲和乙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

  • 第10题:

    问答题
    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其与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1)侵占罪的构成特征
    ①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行为方式不同。本罪以合法持有、管理他人财物为前提,将合法持有、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转为己有;而后者是将他人持有、保管的财物秘密窃为己有。
    (3)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对象不同。前者是单位的财物;而后者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
    ③行为方式不同。前者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而后者主要是侵吞。
    构成要件不同。前者不以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为要件;而后者则以此为要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挡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构成侵占罪既遂

    B

    构成侵占罪未遂

    C

    构成盗窃罪既遂

    D

    构成盗窃罪未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AB两项,侵占罪以已然持有他人财物为前提,侵占罪的本质是变持有为占有,盗窃罪是窃取他人财物,在实施盗窃之前,财物在他人的合法控制之下,正是通过盗窃而获得对他人财物的非法控制。本题中,甲尽管将车钥匙遗忘在车上,但是此时汽车还是由甲实际占有的,不能认为忘记将车钥匙拔下,汽车就是遗忘物,不能把乙将车开走的行为视为侵占,而应是盗窃。
    CD两项,只有客观上行为人完成了盗窃行为并占有了公私财物,主观上达到了非法占有的目的,才能认为是盗窃罪的既遂。本题中,乙虽然发动了汽车但并未开走,当场被甲抓获,应当构成盗窃罪未遂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盗窃罪与侵占罪的认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准备到后备箱提取行李,出租车司机甲驾车迅速离开获取乙行李的,由于甲开车逃离时财物仍然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B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正在整理自己财物,乘客甲发现车内有一名贵手机,迅速上车,吩咐出租车司机驾车离开,甲获取该手机的,由于乙在车旁,车内乙的手机属于乙占有,甲成立盗窃罪

    C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两小时后,乘客甲发现该手机后将其拿走的,对乙来说,其手机属于遗忘物,故甲成立侵占罪

    D

    乙乘坐出租车,下车后将名贵手机落在车上,晚上出租车司机甲清理出租车,发现该手机,据为己有的,由于司机已经占有乙的手机,故司机甲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盗窃罪和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侵犯的客体不同。


    参考答案:错

  • 第14题:

    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参考答案:BCD

  • 第15题:

    下列关于保险公估人法律责任的认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D
    D项,我国保险公估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应提供证据证明保险公估人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有过错的,而且自己所蒙受的损失同保险公估人的过错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16题:

    下列关于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区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犯罪对象不同
    B.犯罪目的不同
    C.刑罚处罚幅度不同
    D.犯罪主体不同

    答案:B
    解析: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2)犯罪对象不同。(3)刑罚处罚幅度不同。

  • 第17题:

    甲将自己的信用卡交乙保管,乙私下取走卡内现金,下列关于乙所犯罪行说法正确的是()。

    • A、盗窃罪
    • B、侵占罪
    • C、信用卡诈骗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什么是侵占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当划清与哪些犯罪的界限?


    正确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界限:
    1、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表现在非法侵占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如果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而占有他人财物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有法律依据而占有或者处分他人财物的不构成本罪;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2、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的界限。表现主观内容不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方式不同;行为性质不同。
    3、侵占罪与盗窃罪;界限。表现在犯罪对象不同;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犯意形成的时间不同。

  • 第19题:

    甲系私营速递公司卸货员,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收取的货物从汽车上卸下,再按送达地重新装车。某晚,乘公司监督人员上厕所之机,甲将客户托运的一台价值一万元的摄像机夹带出公司大院,藏在门外沟渠里,并伪造被盗现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诈骗罪
    • B、职务侵占罪
    • C、盗窃罪
    • D、侵占罪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B

    不构成犯罪

    C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D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由于乙实施的放火行为超过了甲乙共同犯罪的范围,乙无须对甲的放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放火罪。同时,对乙的盗窃行为,由于乙不满16周岁,对盗窃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 第21题:

    单选题
    乙全家外出数月,邻居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某日,甲谎称乙家门口的一对石狮为自家所有,将石狮卖给外地人,得款1万元据为己有。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5年真题]
    A

    甲同时触犯侵占罪与诈骗罪

    B

    如认为购买者无财产损失,则甲仅触犯盗窃罪

    C

    如认为购买者有财产损失,则甲同时触犯盗窃罪与诈骗罪

    D

    不管购买者是否存在财产损失,甲都触犯盗窃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侵占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财物,他人的财物既包括他人所有并占有的财物,也包括他人占有但并非其所有的财物,而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是不可能成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
    AD项,甲主动帮乙照看房屋,但房屋依然属于乙的支配领域,故应认为石狮仍属于乙占有,甲只是乙家财物的占有辅助者。因此甲擅自售卖石狮并将钱款据为己有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
    BC项,无权处分行为也可能构成财产犯罪,无权处分行为可能侵害财产所有人或者受让人的权益。如果认为无权处分是完全有效的,受让人没有遭受财产损失,仅可能对财产的所有权人成立犯罪,甲仅构成盗窃罪。如果认为无权处分无效的,则财产的所有权人与受让人都可能遭受财产损失,甲同时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贪污罪与盗窃罪、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两者是一般主体。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两者则是单纯以盗窃、侵占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而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3)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两者是公私财物。
    (4)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后两者只侵犯公私的所有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将自己的信用卡交乙保管,乙私下取走卡内现金,下列关于乙所犯罪行说法正确的是()。
    A

    盗窃罪

    B

    侵占罪

    C

    信用卡诈骗罪

    D

    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甲潜入乙的住宅盗窃,将乙的皮箱(内有现金3万元)扔到院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15分钟后,甲来到院墙外,发现皮箱已无踪影。对于甲、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8年真题]
    A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无罪

    B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盗窃罪(既遂)

    C

    甲成立盗窃罪(既遂),丙成立侵占罪

    D

    甲成立盗窃罪(未遂),丙成立侵占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根据控制说,既遂并不意味着拿在手中,而是指行为人事实上占有了财物。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本题中,甲已经将装有现金3万元的皮箱窃得,并扔出墙外,构成盗窃罪既遂。丙发现皮箱无人看管以为是遗忘物而据为己有,构成侵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