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李某为实施某方面诈骗活动,伪造了身份证、工作证、某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印章及其他有关的公文,但在行骗过程中被人识破了真相,导致诈骗失败,而对于李某的行为我们应()。A.认定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未遂)与伪造公文罪,实行数罪并罚B.认定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未遂)与伪造公文罪,两罪构成牵连犯,以一重罪论处,应定诈骗罪(未遂)C.认定为只构成了诈骗罪(未遂),伪造公文的行为被诈骗犯罪所吸收D.认定为构成伪造公文罪,因为李某的诈骗行为并没有既遂

题目

李某为实施某方面诈骗活动,伪造了身份证、工作证、某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印章及其他有关的公文,但在行骗过程中被人识破了真相,导致诈骗失败,而对于李某的行为我们应()。

A.认定为已经构成诈骗罪(未遂)与伪造公文罪,实行数罪并罚

B.认定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未遂)与伪造公文罪,两罪构成牵连犯,以一重罪论处,应定诈骗罪(未遂)

C.认定为只构成了诈骗罪(未遂),伪造公文的行为被诈骗犯罪所吸收

D.认定为构成伪造公文罪,因为李某的诈骗行为并没有既遂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B
更多“李某为实施某方面诈骗活动,伪造了身份证、工作证、某单位的授权委托书、印章及其他有关的公文,但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民警赵某利用职务之便,与无业游民李某共谋诈骗某贸易公司。两人伪造该公司印章和货款支付凭证,由李某提起民事诉讼,非法获利500万元。对赵某应当以虚假诉讼罪和伪造公司印章罪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错

  • 第2题:

    张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的下列哪一证据既属于言词证据,又属于间接证据?( )A.用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设备、工具 B.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C.张某关于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供述 D.甄别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真伪的鉴定意见


    正确答案:C
    证据的理论分类,尤其是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判断与区分,是历年司法考试的必考部分。A、B选项以客观外在特征证明案件事实,属于典型的实物证据;同时,设备、工具本身不可能单独说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C选项属于言辞证据,但能够单独说明案件主要事实,属于直接证据。D选项中的鉴定意见是鉴定人的主观判断意见,属于言辞证据;另外,鉴定意见只针对案件的专门性技术问题,而根本不涉及案件普通事实,所以鉴定意见不可能单独说明案件主要事实,只可能为间接证据。综上,正确答案只能选D。

  • 第3题:

    张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的下列哪一证据既属于言词证据,又属于间接证据?

    A:用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设备、工具
    B: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C:张某关于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供述
    D:判别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真伪的鉴定结论

    答案:D
    解析:
    【考点】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详解】言词证据是指,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实物证据是指,凡是表现为物品、痕迹和以其内容具有证据价值的书面文件,即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由于A是物品,因此属于实物证据,故而A选项错误。而B同样属于实物的范畴,仍然属于实物证据,故B选项错误。而对于C选项,由于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直接证据,故而C错误。对于D选项,由于其不能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同时,由于鉴定结论仍然是以鉴定人的言词为其表现形式,因此鉴定结论归属于言词证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第4题:

    张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案的下列哪一证据既属于言词证据,又属于间接证据?

    A.用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设备、工具

    B.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C.张某关于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供述

    D.判别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真伪的鉴定结论


    正确答案:
    暂无

  • 第5题: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并用于诈骗、招摇撞骗等犯罪活动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

    A.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B.诈骗罪、招摇撞骗罪
    C.应当将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
    D.是牵连犯,按照其中的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招摇撞骗罪的竞合关系。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并用于诈骗、招摇撞骗等犯罪活动的,是牵连犯,按照其中的重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