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应缴税款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又侵犯了执行征税职务活动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税收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或者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扣缴义务人。
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认定本罪:
1、区分抗税罪与一般拒不缴纳税款行为的界限。
2、区分抗税罪与使用暴力、威胁方法拒缴错征税款的界限。
3、区分抗税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4、抗税罪共犯的认定。


更多“什么是抗税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如何认定本罪?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偷税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指纳税人或者或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数额较大,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欺骗、隐瞒等各种虚假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工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包括个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且具有偷逃应纳税款的目的。
    注意以下问题:
    1、区分偷税与漏税的界限。
    2、区分偷税与避税的界限。
    3、区分偷税罪与一般偷税行为的界限。
    4、根据2002年《解释》第2条第5款的规定,纳税人、税款扣缴义务人因同一偷税犯罪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又被移送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 第2题:

    虚假广告罪?其构成特征?如何认定本罪?


    参考答案:

    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广告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才能构成本罪。
    4、主观是故意。
    认定本罪,应当注意划清虚假广告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别:在于确认利用虚假广告欺骗用户和消费者的行为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 第3题:

    什么是拐卖妇女、儿童罪?其构成特征是什么?如何认定本罪?


    参考答案:

    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獐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买、接送或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即满16周岁。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认定本罪:获利为目的


  • 第4题:

    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如何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参考答案:

    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权法规定,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人的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或者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而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著作权管理制度以及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要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或单位可构成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界限:首先应当查明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有无合法依据。
    合法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包括:
    1、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行为
    2、虽未经著名作权人许可,但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其作品的作为
    3、作品超过权利保护期的。
    其次,应录划清本罪与一般著作权侵权行为界限。同时,应当掌握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数额标准。


  • 第5题:

    什么是强迫交易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认定本罪?


    参考答案:

    指以暴力、威胁手须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得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须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
    认定本罪: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