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起源甚早,在发展进程中虽历经磨难,但却总是一脉相承的得以传承下来。中国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时常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威胁,不断受到来自异域文化的挑战,有些时候甚至濒临灭亡的境地,但都因为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而得以保存。 中国历史上虽数度出现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竞争结果都是先进的中原文明战胜了落后的游牧文明。所以,中国历史上虽出现过如五胡乱华、元蒙、契丹、女真入主中原等文明的插曲,但都没有使中国文化陷入根本性的危机,结果往往是即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统治中原,乃至出现极端的民族歧视和压迫,但在文化上都以“进入中国则中国之”而结束。不管主动与否,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一旦入主中原,无论他们原本是多么保守和落后,都会立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明,有时甚至因此而出现很激进的情况,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全面封建化和汉化的措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竞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因为传统中国民族主义的宽仁,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深厚,这些冲突常能在中国文化的熏濡下得到解决”。①中国历代少数民族的改革有的是在入主中原后进行,有的是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实施的,但都是因为欣羡中原发达的生产力、先进的制度文明和物质文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进行的。正因为如此,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而进行的封建化和汉化构成了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课题。 至于外族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虽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和落差,但也以中国文化的胜出而告终,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和吸收性。中国文化史上早期出现的如佛教文明的进入,后期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碰撞冲突中,最终实现了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和文化的重新整合,从而使中国文化绵绵不绝,得以长久持续。佛教的进入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它虽在特定时期为统治者所依赖,但最终还是没有取儒家而代之。佛教,乃至后来的基督教进入中国后都被迫中国化,以更好的适应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和内涵,实现广泛的传播。佛教在不断地变革中与道教和儒家文化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西学东渐及此后西方文明的进入是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生死转折点,中国文化依靠其良好的韧性再次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转变,后来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明和价值观念的进入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文化的地位,在它们的冲突中,都以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而告终。 中国文化虽然有很多弊端和劣势,但因为它在关键时刻和面临文化存亡的攸关点时,能够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吸取先进和优秀的文化而使中国文化虽历经沧桑却能够完整而系统的保存和传承下来。正因为中国文化在具有自保性的同时能够兼容并收,才使中国文化在数千年中绵绵不绝,构成了中国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个特性,正如有著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文化 “不仅具有坚韧的“内聚性”,而且对于外来的文化具有“抗异性”,它在免受外民族的心理、精神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有力的维系着中国民族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这种“内聚性”与“抗异性”的结合,产生了对外来文化的强大消化力”。②中国文化的这些优点,使中国文化能够在遭受挑战时对外来文化持兼容并收的态度,从而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同时因为中国文化历经的时间跨度大,各地区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显著差距和不平衡性,以及中国文化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转折和飞跃,由此而提出的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便具有了重要意义。
更多“结合中国文化史,论述文化变迁的原因,进程及结果。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
    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 第2题:

    (论述题)结合史实,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以上都是

  • 第3题: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新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逻辑及启示。


    一项社会政策对其所对应的社会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完全解决。 第二,减轻严重性。 第三,并未产生实际效果。 第四,加剧。 第五,预防。

  • 第4题: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五百多年间社会动荡,列国纷争,诸侯割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乱频繁,但却造就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辉煌,形成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展开论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思想家的原因。


    D

  • 第5题:

    论述中国土地制度的产生、变迁以及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


    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诸侯只有土地使用权 农业以集体劳动为主至西周后期出现公田与私田之分,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国家统主制开始走向区域统主制。 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以军事行动争夺土地,为常用之法 接下来土地买卖也出现了,金文中有“爰田”例 集体生产为主走向家庭生产为主,国家开始直接向个体征收赋税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