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

题目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


相似考题

2.高中生物《标志重捕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9日 上午 广东省东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标志重捕法 2.内容: 活动目标:1.举例说出标志重捕法的程序。2.尝试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的数量。 设计实验: (1)材料选择:塑料盆,盘,白色粉笔头,红墨水等 (2)具体实验步骤: 1.将若干个白色粉笔头放入塑料盆中。 2.从塑料盆中随机取30个粉笔头,放在盘中,并用红墨水染色。 3.把染色后的粉笔头重新放入盆中,并与未染色的粉笔头混合。 4.再从盆中随机逐个取20个粉笔头,数一数染过色的有多少。 5.利用数学知识估算盆中全部粉笔头的数量。 6.数一数全部的粉笔头数,与估算出的数量比一比,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总结与讨论:①是否必须第一次取30个,第二次取20个?②与同学交流你总结出的公式。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然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来估算被调查种群的数量。这种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不断移位的动物的调查。例如,对某种鼠的种群数量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为M,第二次捕获数为n,其中被标志数为m,设该种群总数量为N,则N=n/m*M。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情境设计; (2)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要有适当的板书。 答辩题目 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 2.这节课你是怎么导入的?

更多“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em>不正确</em>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测量结果(单位是J/hm2·a),其中食物链仅为“植物→田鼠→鼬。



    据表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_____J/hm2。a。(3分)
    (2)从田鼠到鼬的能力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3分)
    (3)田鼠获得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值为 ____________ J/hm2.a,其余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散失。(6分)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50只田鼠,标记放回;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20只,该种群密度为一只/hm2。(3分)


    答案:
    解析:
    (1)2.45×1011
    (2)3%
    (3)3.5×107;热能
    (4)100
    解析: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太阳能。
    (2)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
    (3)田鼠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同化量-呼吸量=7.50×108-7.15×108=3.5×107(J/hm2.a);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理论公式为N=M×m/n,其中标记个体为M,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为m。
    m知识补充: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 第2题: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的标记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再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由公式可知,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分母变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A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少计了方格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数量,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B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则基数偏大,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C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则由于患者家系中患病率偏高,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D错误。故答案选B。

  • 第3题: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答案:B
    解析: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故A项错误。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故B项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C项错误。在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故D项错误。

  • 第4题:

    用抽样调查法是不能估计鼠类种群总体数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估计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有()。

    • A、间接计数法
    • B、标志重捕法
    • C、渔获物组成法
    • D、直接计数法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 B、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C、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 B、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 D、N=39×34÷15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正确答案: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 第9题:

    为调查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捕获30只鸟,其中麻雀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次年又捕获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麻雀2只,没有标志的麻雀6只。则此地区麻雀种群个体数约为()。

    • A、15只
    • B、20只
    • C、45只
    • D、75只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

    • A、去除取样法
    • 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
    • C、痕迹计数
    • D、标志重捕

    正确答案:B,C

  • 第11题: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发病率较准确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 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B

    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C

    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

    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11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答案:C
    解析:
    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引入天敌后,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种群的数量,而非指某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C错误:能量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第三营养级能量最少,D正确。

  • 第14题: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A.给鲫鱼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蚂蚁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
    D.用样方法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洄游是鱼类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移动,鲫鱼不是洄游鱼类,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蚂蚁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B项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15题:

    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下列哪一种群可使用标志重捕法 ( )

    A.一片池塘中的鲤鱼
    B.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杨树
    D.一片花丛中的菊花

    答案:A
    解析: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而B、C、D项中的对象都为不会活动的植物,故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而池塘中的鲤鱼活动能力强,可用标志重捕法。

  • 第16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 B、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
    • B、标志重捕法
    • C、逐个计数法
    • D、样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标志重捕法只能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


    正确答案:环境容量

  • 第21题:

    标记重捕法常被用来估计种群数量,先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一定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的比例,可以估计种群的数量,这就是Lincoln指数法。使用该方法无需遵守下列哪条假设?()

    • A、种群在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 B、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也没有迁入和迁出,或者即使有,但可以计数
    • C、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被捕机会
    • D、标记需要维持足够的时间,至少在重捕期间不能脱落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什么情况下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调查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就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 第23题:

    填空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正确答案: 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估计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有()。
    A

    间接计数法

    B

    标志重捕法

    C

    渔获物组成法

    D

    直接计数法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