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题目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相似考题
更多“(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是如何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


    答案:
    解析:
      此话出自《论语·述而》,讲述的是孔子的启发教育之道。“不愤不启”,强调教育要掌握时机;“不悱不发”,强调教育要因势利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例如在语文《归园田居》的教学中,我们应在导入阶段,通过陶渊明的其他诗歌,给学生营造一种闲适恬淡的氛围;抓住这一时机,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在诗歌的学习中,通过对诗歌的解读,由浅入深进行解读,引出“陶渊明真的喜欢隐居的生活吗”此类探究性的问题;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后,进而将高一课本学过的《归去来兮辞》与《归园田居》进行比较鉴赏,得出陶诗的艺术特色。当然,如果在引导到最后探究性问题的解决时,需要老师在课前给予学生预习的准备,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应有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拓展。

      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第2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启发。


    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很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很想讲出来而又无法恰当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讲明一个方面,他却不能触类旁通,推知与此相类的其他方面,就不再教他新知识了(举:指明)(隅:方角。物之方者皆有四隅,故举一隅,则可知另外三隅)(以:介词,用)(反:类推)(复:重复,再),

  • 第3题: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启发。


    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很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很想讲出来而又无法恰当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讲明一个方面,他却不能触类旁通,推知与此相类的其他方面,就不再教他新知识了(举:指明)(隅:方角。物之方者皆有四隅,故举一隅,则可知另外三隅)(以:介词,用)(反:类推)(复:重复,再),

  • 第4题:

    3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启发式教育的思想。


    正确

  • 第5题:

    5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启发。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