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题目

“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考题

2.(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3分)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15、第一段中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其理由是什么?

更多““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是《老子》的核心概念。

    A、无为

    B、有为

    C、入世

    D、出世


    参考答案:A

  • 第2题:

    【判断题】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都表达了出世和入世的观点。

    A.Y.是

    B.N.否


  • 第3题:

    4、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主张入世,佛家主张出世,道家主张()


    正确

  • 第4题: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主张入世,佛家主张出世,道家主张()


    天人合一

  • 第5题:

    【单选题】以下正确描述儒家和道家对于入世和出世的观点的是()。

    A.儒家强调出世,道家强调入世

    B.二者都讲究入世

    C.二者都强调出世

    D.儒家强调入世,道家强调出世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