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

题目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xì):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相似考题

3.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方 ③时时而间进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疾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而且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包括家、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命题者可能是想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
更多“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正确答案:
    (二)9(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10(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1.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2.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解释下列语句中画横线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

  • 第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 请写出两条。(4分)


    答案:
    解析:
    示例:①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苟子))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 第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答案:
    解析:
    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的母亲吃用,不使他母亲穷困。

  • 第5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问者曰:“以予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
    勖:
    字而:
    遂:
    劳:
    病:
    怠:
    (2)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译成现代汉语。
    (3)将“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译成现代汉语。
    (4)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解析:
    (1)勖:勉励。字:养育;而:你,你们。遂:成长。劳:慰劳。病:困苦。怠:疲劳。 (2)把您种树的理论,用到为官治民上,行吗?
    (3)那些做官的喜欢颁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爱惜百姓,但最终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4)这段文字的写作的特点是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即以种树之道“移之官理”。郭橐驼种树贵在得树之天性,为政也贵在使民得其天性。而那些不善种树的人的做法,与“好烦其令”的为官者是一样的。这样写体现了作者善于以小见大,在平凡的种树中寄寓了深刻抽象的哲理和治民之道。?

  • 第6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选出对两个“以”、两个“焉”字释义正确的一项()。以明洪武中、以善书名吴中、敬厚焉、徘徊焉。

    • A、在、因为、他、于之
    • B、在、因为、于之、他
    • C、因为、在、他、于之
    • D、因为、在、于之、他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正确答案: 对比表现手法。说明胡服骑射的重要外因。

  • 第8题:

    问答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正确答案: 对比表现手法。说明胡服骑射的重要外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不放牛羊归贺兰(二字唐诗人)()

    正确答案: 杜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选出与“至苏州,遂家焉”中的“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中的“函”。

    B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

    C

    “人皆得以隶使之。”中的“隶”。

    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中“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以”字的意义:今近焉,请以遗之()寘诸橐以与之()倒戟以御公徒()

    正确答案: 把,连词,来,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教学文言文阅读,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之”字的用法。教师举出以下示例,请学生找出与“子犯请击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选项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极视听之娱

    C

    夫人之相如

    D

    以之兴怀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分)


    正确答案:
    (l)(邹忌)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4分,“寝”、“美”、“私”各1分,大意1分)
    (2)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让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 (4分,“谤讥”、“市朝”、“闻”各l分,大意1分)

  • 第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翻译下面的句子。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答案:
    解析:
    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媵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 第15题: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日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这体现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活动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品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品性有三种,上品性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恶;下品五德都不具备。性恶。

  • 第16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语句。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答案:
    解析: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

  • 第17题:

    材料一:
    (隋文帝)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内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 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宫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于仁壽宮見 而悅之因得幸後伺帝聽朝陰殺之上大怒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人山谷間三十餘裡高潁楊素等追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潁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夜方還宮
    ——《隋书》卷36《文献孤独皇后传》
    材料二 :
    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部大人,與魏俱起,祖侯民,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
    ——《周书》卷16《孤独信传》
    材料三
    婦人多幸,生逢今世,舉朝略是無妾,天下殆皆一妻。設今人強志廣娶,則家道離索,身事迍邅 ,内外親知共相嗤怪。凡今至人,通無准節,父母嫁女,則教之以妒;姑姊逢迎,以相勸以忌。 持制夫為婦德,以妒為女工。
    ——《北史》卷16《元孝女傳》
    问题:
    (1)在答题卡上对材料一加以句读。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载独孤信与独孤皇后父女籍贯不同,简析其原因。
    (3)概况材料一、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简析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隋文帝)文獻獨狐皇后,河南洛陽人,周大司馬、河内公信之女也。信見高祖有奇表,故以後妻焉,時年十四。高祖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禦。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帝于仁壽宮見而悅之,因得幸。後伺帝聽朝,陰殺之。上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人山谷間三十餘裡。高潁、楊素等追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曰: “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 ”上意少解,駐馬良久,夜方還宮。
    (2)材料一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材料二说独孤信云中人。独孤信是云中人,祖籍云中,生于云中。独孤皇后应该生于洛阳。北周孝文帝迁都洛阳,皇室贵族,籍贯都改为了洛阳。
    (3)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地位较高,以控制丈夫为能,崇尚妒忌。即使皇帝、皇后也是如此。造成皇后干政,皇后专权的机会。

  • 第18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选出与“祖奇之”中“奇”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耻不得及时有为。”中的“耻”。
    • B、“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
    • C、“匹夫有重于社稷也。”中的“重”
    • D、“复钞书,竟老于家。”中的“老”。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兴趣为基础、为();阅读兴趣又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长期()下,不断强化,得以巩固。

    • A、目标;推动
    • B、核心;影响
    • C、动力;引导
    • D、源泉;培养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配伍题
    小肠者()。|肾者()。
    A

    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B

    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C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D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E

    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素问.灵兰秘典论》日"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 第21题:

    问答题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节选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说明"愚者所笑,贤者察焉"的表现作用。

    正确答案: 表达了赵武灵王改革的信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此句的正确翻译是()。
    A

    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在吴地很有名。

    B

    祖父留下指令,让先生用好的书法在吴地扬名。

    C

    祖贻令先生因为藏有善本书籍,名满吴地。

    D

    祖贻令先生因为善于著书,所以在吴地很出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兴趣为基础、为();阅读兴趣又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长期()下,不断强化,得以巩固。
    A

    目标;推动

    B

    核心;影响

    C

    动力;引导

    D

    源泉;培养


    正确答案: A
    解析: 阅读兴趣能促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故第一空应选择“动力”;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激发阅读兴趣的强化,第二空应填入“引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