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题目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曲折面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度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更多“(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参考答案:

    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大规模远航的客观条件(如造船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气候条件);郑和等远航者的才能。


  • 第2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第3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的贡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

    影响: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4题:

    (2)以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后迅速发展,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贡献。


    参考答案: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作用),(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贡献)。


  • 第5题: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正确答案: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 第6题: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参考答案: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大超过官办工业和外商企业。
    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收回路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第7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 展的总趋势,并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在经过50—60年代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70年代初期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遇到阻碍,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被称为“滞胀”的现象出现了。
    ①高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促进。
    ②出现“滞胀”的原因:一是70年代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二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减弱。
    (2)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自身经济特点不同而发展速度有别,其中德国、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英国相对缓慢。
    影响:
    ①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改变。
    ②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③经济格局的改变使战后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政治格局演变为以美国为主、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第8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归纳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正确答案: 变化:贸易主权沦丧;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海禁政策被打破;外贸管理逐渐近代化;贸易思想转变,由抑商变为护商。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外资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9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影响。


    正确答案: 积极:简化征收手续,防止官员腐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对土地依附关系有所松动,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消极:没有解决明朝存在的根本问题,出现残民害民现象,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第10题:

    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是()

    • A、赔偿白银2亿两
    •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C、增开通商口岸
    • D、开辟内河新航线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
    •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问答题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保护民族工业和引进外资,谈一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1)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率,进而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并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跨国公司是国际竞争的优胜者,竞争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等知识资产方面的优势。实践证明,跨国公司带来了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以及在质量管理、营销战略、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国公司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本地人才,为发展中国家企业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进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跨国公司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福利都比较好,大量发展中国家雇员在跨国公司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就业质量,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职业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熟练技工和专门人才。
    4)增加了政府税收。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外资前提下发展民族工业的协调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发展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国有资产的评估、名牌战略的实施、外商对企业控股以及对市场垄断均需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为此,应当建立有关产权交易的法规,使产权交易市场化、法制化;完善商标法,以保护民族名牌;建立相关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外资管理立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作出限制性的具体规定,从而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该产业的行为和操作都有法可依。对于“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应该逐渐取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逐渐改为实行“国民待遇”,这实质上就是保证外国人和本国人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避免外国人在本国获取高于本国人的不合理的特权,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二)实施名牌战略,创建企业文化,保护民族名牌
    品牌作价入股易产生两种不良后果,即东道国品牌被外商替代利用或者合资结束后东道国企业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收回。因此,在合资谈判中就要坚持对本国品牌的所有权,合资企业可以有偿使用。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合资企业发展东道国品牌,可以采用联合品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采用不同的品牌的方法。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的很多企业都重视不够,往往忽视对企业文化的积累,直接影响到民族工业的品牌形象,从而消磨了消费者信心,失去自身产品的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应重点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使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创造出具有企业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
    (三)培养我国企业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市场换技术”,即通过合资建立我国企业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民族工业才能摆脱对外资的依赖,按照自己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自己。目前,许多外资都只是将东道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将一些科研机构设在母国,这就很不利于合资企业的发展,国内企业会逐步沦为外资企业的附属品。从目前的市场看,已经有一部分的外资企业将科研机构设在东道国,但是这其中的含金量还是有待考察的,比例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国内企业应该通过合资的方式真正的达到合资的目的,吸取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能力,以逐步发展壮大。利用好外资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的是我国的民族企业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自身拓展市场的能力,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四)加强对外资利润再投资的管理某些外资在东道国设厂,但是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利润转移回母国,并不符合东道国最初吸引外资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东道国应该就外商直接投资利润的转移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可以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东道国的再投资,以保证东道国可以将部分利润用于本企业的继续发展,避免出现成为外资附属加工厂的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由单一服饰到多元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第14题: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参考答案: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15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参考答案:

    主要目的:扩大消费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 第16题: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第17题: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为发展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参考答案:

    材料二、三中主张: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


  • 第1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19题: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后所受的打击也最严重,这主要说明()

    •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少
    •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密切关系
    • C、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
    • D、民族工业应优先、重点发展重工业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就保护民族工业和引进外资,谈一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1)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率,进而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并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跨国公司是国际竞争的优胜者,竞争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等知识资产方面的优势。实践证明,跨国公司带来了大批先进实用的技术以及在质量管理、营销战略、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劳动工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国公司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本地人才,为发展中国家企业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进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跨国公司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跨国公司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和福利都比较好,大量发展中国家雇员在跨国公司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就业质量,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职业培训,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熟练技工和专门人才。
    4)增加了政府税收。外商投资企业上缴的税收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外资前提下发展民族工业的协调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发展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国有资产的评估、名牌战略的实施、外商对企业控股以及对市场垄断均需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为此,应当建立有关产权交易的法规,使产权交易市场化、法制化;完善商标法,以保护民族名牌;建立相关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与此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外资管理立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作出限制性的具体规定,从而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该产业的行为和操作都有法可依。对于“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应该逐渐取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逐渐改为实行“国民待遇”,这实质上就是保证外国人和本国人在民事法律地位上的平等,避免外国人在本国获取高于本国人的不合理的特权,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二)实施名牌战略,创建企业文化,保护民族名牌
    品牌作价入股易产生两种不良后果,即东道国品牌被外商替代利用或者合资结束后东道国企业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收回。因此,在合资谈判中就要坚持对本国品牌的所有权,合资企业可以有偿使用。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合资企业发展东道国品牌,可以采用联合品牌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采用不同的品牌的方法。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的很多企业都重视不够,往往忽视对企业文化的积累,直接影响到民族工业的品牌形象,从而消磨了消费者信心,失去自身产品的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应重点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使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创造出具有企业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
    (三)培养我国企业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市场换技术”,即通过合资建立我国企业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民族工业才能摆脱对外资的依赖,按照自己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自己。目前,许多外资都只是将东道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将一些科研机构设在母国,这就很不利于合资企业的发展,国内企业会逐步沦为外资企业的附属品。从目前的市场看,已经有一部分的外资企业将科研机构设在东道国,但是这其中的含金量还是有待考察的,比例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国内企业应该通过合资的方式真正的达到合资的目的,吸取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生产能力,以逐步发展壮大。利用好外资的同时,更加需要加强的是我国的民族企业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自身拓展市场的能力,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四)加强对外资利润再投资的管理某些外资在东道国设厂,但是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利润转移回母国,并不符合东道国最初吸引外资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东道国应该就外商直接投资利润的转移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可以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东道国的再投资,以保证东道国可以将部分利润用于本企业的继续发展,避免出现成为外资附属加工厂的局面。

  • 第22题:

    新中国成立前10年,我国民族工业呈现何种状况?试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10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20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前10年状况、原因:
    ⑴状况:民族工业处于严重萎缩状态,到解放前夕,民族工业基本上破产、停滞;
    ⑵原因:
    ①列强的长期掠夺,尤其是日本侵华期间的经济掠夺和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商品的涌入,使民族工业根本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发展,使大批企业破产;
    ③长期的战乱、动荡;
    后10年的发展:
    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⑵新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⑶先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社会主义改造;
    ⑷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说明了:
    ⑴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⑵20年间工业的衰败与繁荣,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 第23题: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曾说,“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②民族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