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是国家从宏观上分配资金的两种不同的渠道,二者均能调节社会总供求,但二者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式上、对社会总需求的作用方向和力度、适用的经济前提等方面各有不同。
(1)两者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方式不同
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政府收支活动。财政直接参加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表现为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具体而言,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银行是国家再分配货币资金的主要渠道,除了收取利息,并不直接参加国民收入分配,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财政再分配基础上的一种再分配。由于银行信贷主要是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进行余缺的调剂,因此信贷主要通过信贷支出规模的伸缩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信贷收入对需求的影响也需要通过信贷支出才能产生。
(2)两者对社会总需求影响的侧重点不同社会总需求包括了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为简化分析,仅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含社会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的影响。
社会消费需求,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中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形成的,财政通过公共部门的购买支出调整从而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银行信贷对社会消费需求的影响则非常小。
个人消费需求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财政通过个人所得税和财政补贴、社会保障支出等杠杆影响个人消费,银行则通过工资基金的监管以及现金投放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政府投资、财政贴息等手段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资金运用的重点是保证流动资金的供应和短期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其作用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3)两者在创造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与信贷在创造需求方面的作用是有区别的。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不具有直接“创造”货币从而创造需求的能力,惟一能够创造需求的是一国的中央银行。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信贷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如果财政实行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时,银行相应压缩或扩大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抵消财政政策效应。换言之,当财政实现扩张和紧缩政策,银行相应扩大或收缩货币量,财政政策的扩张和紧缩效应才能真正实现。此外,中央银行还通过信贷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来起到扩张和紧缩需求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4)两者在不同经济时期对总需求的作用效果不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的作用效果有差异。在经济繁荣时,央行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或提高利率,可以对抑制总需求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经济进入衰退期,由于投资和消费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等因素的影响,中央银行固然可以降低利率,但不一定能立即刺激投资和消费。因此,当出现经济萧条时,政府宜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启动需求。正是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形成中的作用方向、力度和经济前提等因素各有不同,则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运用时必须取长补短,相互协调配合。
更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主要是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决定的。主要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
      (3)时滞性不同。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现象。时滞有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种。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这是因为财政问题易被发现,但财政政策调整较难,花费时间较长。货币政策正相反,认识时滞长而决策时滞短,货币问题不易发现,但一旦被发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决策。
      (4)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通常需要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有一个传导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要求两者密切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 第2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什么需要相互配合?怎样配合?


    正确答案: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是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⑴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仅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还需要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配合。其中,主要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各有特点,手段各异,因此两大政策的正确、合理搭配使用就可以兼顾宏观经济制裁控中的各个目标的要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国家)却由不同机构具体实施,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却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为达到同一个目标却又经过不同的过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要协调和配合,只有达到最佳配合,才能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的目标。
    ⑵一般说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四种组合模式:
    ①货币、财政双松模式。适用于在经济中存在着大量没有被充分利用的人力、机器设备等资源时的情况。
    ②货币、财政双紧模式。一般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采用的,目的是压缩总需求,稳定物价。
    ③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模式。适用于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
    ④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模式。该模式既能调整财政投资比例和结构,又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适宜于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⑶两种政策的互相配合:
    ①双松模式和双紧模式都是同向搭配,缺乏相向交叉灵活的配合,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按同一方向操作,政策效果显著,实施起来能量很大,但由于制约力量的缺乏,实施起来往往导致经济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
    ②一紧一松模式都采用了松紧结合的逆向组合,用于两大政策相互制约,避免宏观经济失控。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可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实现的调控目的来选择。

  • 第3题: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的政策组合。


    正确答案: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①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②作用方向不同;
    ③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的政策组合:
    ①膨胀性财政政策与膨胀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松”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紧”政策;
    ③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与膨胀性货币政策的配合;
    ④膨胀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

  • 第4题:

    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 第5题:

    适用与严重通货膨胀时期的政策结合方式为()

    • A、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
    • B、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相结合
    • C、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相结合
    • D、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相结合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当宏观经济处于严重萧条的情况时,政府不适宜选择()的政策搭配。

    • A、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B、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C、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D、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当宏观经济处于消费需求偏旺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时期时,运用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 A、松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 B、紧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 C、松的货币政策与紧的财政政策
    • D、紧的货币政策与松的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
    A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D

    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国家规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财政、货币具有独自的功能和运行机理

    B

    国家规划不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约

    C

    国家规划是制定和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

    D

    国家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国家规划(计划)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有力配合和支撑,同时也受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约。

  • 第10题:

    单选题
    当总供给与总需求严重失衡、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是(  )。
    A

    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B

    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C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D

    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什么需要相互配合?怎样配合?

    正确答案: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是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它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
    ⑴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仅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还需要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配合。其中,主要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各有特点,手段各异,因此两大政策的正确、合理搭配使用就可以兼顾宏观经济制裁控中的各个目标的要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国家)却由不同机构具体实施,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却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为达到同一个目标却又经过不同的过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必须要协调和配合,只有达到最佳配合,才能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的目标。
    ⑵一般说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四种组合模式:
    ①货币、财政双松模式。适用于在经济中存在着大量没有被充分利用的人力、机器设备等资源时的情况。
    ②货币、财政双紧模式。一般是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采用的,目的是压缩总需求,稳定物价。
    ③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模式。适用于国民经济运行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
    ④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模式。该模式既能调整财政投资比例和结构,又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适宜于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⑶两种政策的互相配合:
    ①双松模式和双紧模式都是同向搭配,缺乏相向交叉灵活的配合,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按同一方向操作,政策效果显著,实施起来能量很大,但由于制约力量的缺乏,实施起来往往导致经济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
    ②一紧一松模式都采用了松紧结合的逆向组合,用于两大政策相互制约,避免宏观经济失控。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可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要实现的调控目的来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有(  )。
    A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C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E

    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E,D
    解析: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有四种:①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②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③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④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 第13题:

    下列关于国家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
    B:国家规划是制定和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
    C:财政、货币具有独自的功能和运行机理
    D:国家规划不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约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

    • A、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 B、扩张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 C、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
    • D、紧缩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方式。


    正确答案: 必要性:
    (一)特点不同:
    1、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起作用的猛烈程度也不同。
    2、政策效应的时滞不同。
    3、实施过程中所遭受的阻力不同,货币政策的阻力小于财政政策的阻力。
    (二)对国民收入影响机制不同货币政策先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国民收入,财政政策首先影响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然后才是国民收入。
    方式:
    1、双松--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效果最佳,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慎用。
    2、双紧--有利于抑制总需求,长期使用会造成经济萎缩或衰退,慎用。
    3、紧松配合--二者选择其互补性,使它们共同对现实宏观经济目标发挥作用。

  • 第16题:

    以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下,最有代表性的模式包括()

    • A、“双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 B、“双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 C、“松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 D、中性的财政政策与中性的货币政策
    • E、中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重要联系,是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和()。


    正确答案:桥梁;纽带

  • 第18题: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中,通过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刺激需求,增加供给;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是()。

    • A、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 B、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 C、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 D、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2005年,中央决定实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

    • A、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B、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 C、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D、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以及不同的政策组合。

    正确答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①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②作用方向不同;
    ③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的政策组合:
    ①膨胀性财政政策与膨胀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松”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双紧”政策;
    ③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与膨胀性货币政策的配合;
    ④膨胀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分析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意义。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为各国所重视,两类政策的共同点在于通过影响总需求并进而影响产出。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工具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其支出和税收进行控制并进而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功能不同,在实现扩张的目标中财政政策的作用更直接,时滞较短。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现扩张目标比较困难财政政策对攻击的作用比较直接、有力,而货币政策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弱。
    由于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配合,如在经济过热或衰退时,采取双松政策,在内外经济状况不同时,采取一松一紧的政策组合。只有合理搭配政策,才能提高政策有效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及方式。

    正确答案: 必要性:
    (一)特点不同:
    1、所采取的措施不同,起作用的猛烈程度也不同。
    2、政策效应的时滞不同。
    3、实施过程中所遭受的阻力不同,货币政策的阻力小于财政政策的阻力。
    (二)对国民收入影响机制不同货币政策先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和国民收入,财政政策首先影响总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然后才是国民收入。
    方式:
    1、双松--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效果最佳,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慎用。
    2、双紧--有利于抑制总需求,长期使用会造成经济萎缩或衰退,慎用。
    3、紧松配合--二者选择其互补性,使它们共同对现实宏观经济目标发挥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主要是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决定的。主要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
    (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银行信贷的透明度差。
    (3)时滞性不同。时滞性是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滞后现象。时滞有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种。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这是因为财政问题易被发现,但财政政策调整较难,花费时间较长。货币政策正相反,认识时滞长而决策时滞短,货币问题不易发现,但一旦被发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决策。
    (4)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通常需要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有一个传导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要求两者密切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