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市卫生局接到报告,2005年3月2日,某市报告某社区出现疑似人禽流感病例。作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你被委派到该社区发病现场采样。问题:1.你认为采样的对象、采样时间、采样种类有何要求?2.可疑标本采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采集可疑标本样品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题目

某市卫生局接到报告,2005年3月2日,某市报告某社区出现疑似人禽流感病例。作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你被委派到该社区发病现场采样。问题:1.你认为采样的对象、采样时间、采样种类有何要求?2.可疑标本采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采集可疑标本样品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采样的对象、采样时间、采样种类要求(1)采集对象:禽流感病人,疑似病人,根据需要可采集人禽流感密切接触者。(2)采集标本的种类:疑似禽流感患者的咽、鼻拭子或含漱液、血清、粪便以及死亡病例的尸检肺组织、气管分泌物、其他脏器。(3)采集标本时间1)咽、鼻拭子或含漱液、粪便在发病后头3天内采集。2)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7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在发病后2~4周采集。3)尸检标本尸检时采集。2.可疑标本采样时注意事项(1)病毒分离标本:应采集发病后3天内相关标本进行分离病毒。标本采集后应立即放入适当的采样液中低温保存,常用的采样液为:普通肉汤,pH7.4~7.6的Hank液、Eagle液或水解乳蛋白液。在采样液中需加入抗生素,抗生素多用青、链霉素(1000U/ml),庆大霉素(其终浓度为1mg/ml)和制霉菌素(终浓度为50μg/ml)。主要的采集样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鼻拭子:将棉签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以同一拭子拭两侧鼻孔。将棉签浸入4~5ml采样液中,尾部弃去。2)咽拭子:用棉签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同样将棉签头浸入4~5ml采样液中,尾部弃去。3)鼻咽抽取物:用与负压泵相连的收集器从鼻咽部抽取黏液。先将收集器头部插入鼻腔,接通负压,旋转收集器头部并缓慢退出。收集抽取的黏液,并用采样液涮洗收集器3次。4)鼻洗液:患者取坐姿,头微后仰,用移液管将1~1.5ml洗液注入一侧鼻孔,嘱患者同时发K音以关闭咽腔。然后让患者低头使洗液流出,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重复此过程数次。洗两侧鼻孔最多可用10~15ml洗液。5)漱口液:用10ml洗液漱口。漱口时让患者头部微后仰,发"噢"声,让洗液咽部转动。然后,用平皿或烧杯收集洗液。注:取鼻洗液和漱口液时,需预先了解患者是否对抗生素有过敏史,如有则洗液和含漱液中不应含有抗生素。6)肺活检材料:肺活检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过的乳钵磨碎,用生理盐水配成20%悬液,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加入上述提到的抗生素。7)粪便标本:采集10~20g粪便(或用塑料杆人造纤维头的肛拭子2支)放入含有10mlPBS或生理盐水无菌的50ml有螺旋盖的塑料瓶内,密封,4℃环境下立即送至有关实验室。(2)血清标本:血清标本应包括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5~10ml。急性期血样应尽早采集,一般不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则在发病后2~4周采集。血液标本2000~2500转/分离心15分钟。收集血清,血清可在4℃存放1周,长期保存置﹣20℃。3.采集可疑标本样品的包装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1)禽流感病例(包括疑似禽流感病例)标本必须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且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管里(一级容器),拧紧。(2)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3)直接在一级容器上用油性记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采样时间、编号、患者姓名。(4)同时也将标本有关信息填在禽流感人体标本送检表中,连同一级容器封于塑料袋内。(5)将装标本的密封袋放入二级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容器内,拧紧盖,在容器上标明有关信息。(6)将二级容器摆放在专用运输箱内(或疫苗运输箱),放入冰排,然后以柔软物质填充,并密封。1)同一患者2份以上的密封标本,可以放在同一个二级容器内。2)二级容器要承受不少于95kPa的压力,内衬具吸水和缓冲能力的物质。3)若进行病毒分离,可将密封好的装有标本的一级容器直接放入液氮运输罐内运输。4)所有容器必须印有危险生物标注。5)标本需由专人(2人)运送,不得邮寄,最好使用专车。(7)标本的运送:采集的标本若不能在24小时内送达,则应尽快在﹣70℃以下保存。无﹣70℃条件的需在﹣20℃冰箱短时间暂存,并尽快联系递送标本。
更多“某市卫生局接到报告,2005年3月2日,某市报告某社区出现疑似人禽流感病例。作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你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行为的包括()

    A、某市卫生局处罚某市林业局

    B、某市卫生局与某建筑公司签定修建办公大楼的合同

    C、某市卫生局为某申请人颁发许可证

    D、某市卫生局的公务员为同学的婚礼作证婚人

    E、某市卫生局的公务员到医院接受治疗


    参考答案:A,C

  • 第2题:

    某村近三年疟疾病例每年都是1-2例,本月上旬出现7例疟疾病人,上月也有两例病人。通常疟疾病人的治疗药物由卫生院防保科及区疾控中心负责管理。区疾控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当A、向村卫生站医生提供必要的抗疟疾药,由村医视情况治疗病人

    B、向该村近期所有发热病人发放抗疟疾药进行治疗

    C、要求当地卫生院对该村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检查

    D、要求村医将所有疑似病人转送附近医院就诊

    E、按常规报告疫情,不必另行报告

    F、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G、立即报告区卫生局

    H、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完毕后,再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结果

    区疾控中心对本次事件应当进行的工作有A、在全区范围开展疟原虫血检,及时发现病人

    B、在全区范围开展流动人口疟原虫血检,及时发现病人

    C、对疫点周围近期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

    D、仅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疟原虫血检

    E、查清疟原虫种类

    F、调查情况居民外出及流动人口情况

    G、查清蚊媒情况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DFG


    问题 2 答案:CEFG

  • 第3题: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疫情发现后,需要对哪些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A人禽流感确诊病例

    B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C人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D人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E可疑禽流感病、死动物的密切接触者


    A,B,C,D,E

  • 第4题:

    车站发现疑似鼠疫、霍乱等重大疫情的病例或接到车站有疑似病例的通知时,应立即向铁路疾控部门报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5题:

    案例简介
    某市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该市××小学共6个班,教职工共400人,其中377学生,教师23人,6月23日放暑假,6月25日起师生在家中陆续发生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该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答案:
    解析:
    调查设计及实施
    在治疗和控制现在患者的前提下,迅速制订调查方案,对所有病例开展了个案调查。部分病例采取大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分离,并对学校生活用水进行分析和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1)核实诊断:病例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共有164例患者,其中有腹泻者占总病例数的95.92%,腹痛占65.31%,恶心呕吐占69.02%,发热占60.10%,乏力占83.71%,头晕占72.92%。
    (2)时间分布:首例病例出现于1999年6月25日,7月9日流行终止,流行期14天。6月28至7月3日为流行高峰,共发病164例。
    (3)人群分布:发病率为41.00%。其中男性220人,发病102人,发病率为46.36%,女性180人,发病88人,发病率60.12%,发病率在性别间差无统计学意义(χ=0.25,P>0.05)。
    (4)地区分布:全校6个年级,每个年级1个教学班,共6教学班,每个班均有发病,班级间无显著性差异(χ=10.496,P=0.105),见表2-6。
    [YS191_122_(4).gif]
    (5)因素研究:感染发病与在校就餐、住校与走读的关系在校就餐和不在校就餐均有发病,在校就餐的298人中发病140人,发病率46.98%,不在校就餐者102人中24发患者,发病率23.53%,两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χ=17.28,P<0.05),在校就餐者发病率较高。寄宿284人,发病152例,发病率53.52%,走读116人,发病12人,发病率10.34%,两者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63.47,P<0.05),寄宿生发病率明显高出走读生。
    发病与饮生水习惯的关系:该学校生活用水水源为井水调查发现,学校师生普遍有饮生水习惯。164例患者中,所有病例在发病前一周内均曾直接饮用生水。
    生活用水调查:全校供生活用水的水井一口,无井盖,井围沿仅高出地面25cm,距厕所较近,周围有杂草垃圾,环境卫生较差,且无任何消毒处理设施。6月份为梅雨季节,该地多次降雨,雨量较大。
    (6)实验研究:对30例患者采集粪便,并送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便培养,16份沙门菌阳性,为猪霍乱沙门菌。井水水质检查结果:细菌总数1200cfu/ml,大肠菌群65MPN/100ml,离子浓度正常。
    (7)结果分析:该病发病率在性别、班级无显著差异;学生与教职工、在校就餐者与不在校就餐者均有发病;寄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表明在校就餐和寄宿生活均与流行因素有关。患者发病前均饮用过生水,普遍有饮生水习惯可能是疾病发生的一个原因。水源周围环境卫生差,加之雨水冲刷,地面污水涌入井内,井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未作消毒处理,直接饮用造成感染。粪便分离培养出沙门茵使假设得以证实。故可确定该次流行是由沙门茵引起,为水源污染所致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
    (8)疫情控制:对所有患者实行住院隔离治疗,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并要求学校停用该水并,另选新址建井。指导患者家属对家庭生活饮用水消毒。通过上述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9)撰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