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日本人及瑞典人红细胞中缺乏或基本没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对过氧化氢解毒能力低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题目

日本人及瑞典人红细胞中缺乏或基本没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对过氧化氢解毒能力低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相似考题
更多“日本人及瑞典人红细胞中缺乏或基本没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对过氧化氢解毒能力低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而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试对其进行评析。(10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10分)


    答案:
    解析: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使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策。
    材料中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使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对酶的存在理解自然。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探究学习教学策的特征有: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地获得知识。
    ②为了研究丽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 第2题:

    为了验证pH值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回答有关问题。
    完成实验:



    材料用具: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2)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分数为3%。再向1号试管内加入l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人1mL__________(1分),向3号试管内加入1mL__________(1分),并振荡试管。
    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__________(1分)。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__________(1分)的多少,并记录。
    (3)实验结果(3分):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__________(1分)。
    (5)将某一溶液pH直接由1升到l0的过程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__________(1分)(变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1分)。
    (6)在坐标图中画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曲线(画出大致趋势即可)。(2分)
    (7)要鉴定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1分)。


    答案:
    解析:
    (2)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肝脏研磨液;产生气泡的多少。 (3)1号试管的气泡数很多,2、3号试管的气泡数很少。
    (4)pH。
    (5)不变;过低的pH已经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
    (6)如右图:
    (7)蛋白质。
    解析:1号试管作为对照,为了创造不同的pH条件,故在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肝脏溶液引入过氧化氢酶,最终观察到试管中的气泡量不同。1号试管的气泡数很多,2、3号试管中的过氧化氢酶被过低或过高的pH环境破坏了,因此气泡数很少。过高和过低的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甚至使其变性失活。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反应液呈紫色,这是蛋白质的鉴定反应。



  • 第3题:

    19、在报告外来化合物的LD50时应注意报告的内容包括

    A.实验动物种、挥发性、LD50值

    B.溶解度、染毒途径、LD50值及95%可信限

    C.实验动物物种、染毒途径、LD50及95%可信限

    D.溶解度、实验动物物种、LD50值及95%可信限


    ABCE

  • 第4题: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而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试对其进行评析。(10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10分)


    答案:
    解析: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使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材料中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对酶的存在理解自然。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特征有: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究自然地获得知识。
    ②为了研究丽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 第5题:

    选用新鲜肝脏做酶的高效性实验,是因为新鲜肝脏中()

    A含Fe3+多

    B过氧化氢酶易发挥作用

    C含的酶的种类多

    D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