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应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沦》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

题目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应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沦》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 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 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相似考题
更多“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应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正确答案:B
    1.【答案】B。片段中关于王茂荫的介绍非常简单,而且是由《资本论》引起的王茂荫的情况,因此排除选项C、D;选项A,作为标题会给人一种王茂荫与《资本论》之间应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感觉,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只有选项B恰当地表示出了《资本论》在这个片段中所涉及到的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这一主题。

  • 第2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那么,请问: 这个思想对我们理解Thomas Plketty在《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所述的现象有何意义?


    答案:
    解析:
    Thomas Plketty的著作《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分析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财富分配的数据,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二十世纪短暂的财富不平等降低的现象与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关,贫富分化是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致命缺陷。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建议实行严格的财产征税制度和所得税累进税制,对高收入人群和资本征收高额税率,从而对资本主义进行制约,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也就是商品生产的等价交换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资本积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即“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因此,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无产阶级的贫困。无产阶级贫困意味着随着资本积累,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它们之间的生活状况的鸿沟越来越深。 根据上述分析,马克思对于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分析与Thomas Plketty在其著作中描述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现象一致,可以作为Thomas Plkety著作的一种理论支撑。

  • 第3题:

    ( )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

    A:纸币
    B:本位货币
    C:基础货币
    D:电子货币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马克思对货币的估价是积极的,他在《资本论》中曾提出()的说法。


    正确答案:第一推动力

  • 第5题:

    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他因此事在1854年受到申斥,他也是《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王茂荫“以实运虚”货币观点及行钞之法。


    正确答案:王茂荫的货币观点基本上是货币金属主义的,认为“纸虚银实”,但他没有根本否定不兑现纸币流通的可行性。他认为纸币虽然是“虚”的,但在把它同“实”币也就是金属货币保持某种联系的条件下,借助金属货币的支持,纸币是可以流通的,按他的话就是“以实运虚,虽虚可实”。王茂荫设想通过“以数实辅一虚”来行钞,流通领域仍以金属货币为主,同时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来辅助金属货币的不足。后来他又提出通过发行兑现纸币实现“以实运虚”。王茂荫的行钞之法对纸币发行数量进行了严格限制,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一个较好的改革方案,他的货币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对纸币和金属货币之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说明。

  • 第7题:

    莎士比亚剧作中,有一段关于“金子”的名言,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它说明货币的本质。这段名言出自剧本()。

    • A、《李尔王》
    • B、《暴风雨》
    • C、《雅典的泰门》
    • D、《威尼斯商人》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多选题
    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A

    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

    B

    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C

    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

    D

    大明宝钞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年),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应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

    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

    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工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理论传入中国,促使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倾销,导致白银外流; ③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 ④通商口岸日本开设工厂,政府收入锐减。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的中国人,清代理财家是(  )。
    A

    罗聘

    B

    王茂荫

    C

    汪士慎

    D

    戴震


    正确答案: B
    解析:
    王茂荫(1798年~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中国清代著名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安徽歙县人,历任清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和左副都御史等高职,毕生致力于我国经济史尤其是货币史的研究和实践,他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680多个人物中惟一的中国人。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王茂荫“以实运虚”货币观点及行钞之法。

    正确答案: 王茂荫的货币观点基本上是货币金属主义的,认为“纸虚银实”,但他没有根本否定不兑现纸币流通的可行性。他认为纸币虽然是“虚”的,但在把它同“实”币也就是金属货币保持某种联系的条件下,借助金属货币的支持,纸币是可以流通的,按他的话就是“以实运虚,虽虚可实”。王茂荫设想通过“以数实辅一虚”来行钞,流通领域仍以金属货币为主,同时发行一定数量的纸币来辅助金属货币的不足。后来他又提出通过发行兑现纸币实现“以实运虚”。王茂荫的行钞之法对纸币发行数量进行了严格限制,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一个较好的改革方案,他的货币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他并没有也不可能对纸币和金属货币之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说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人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答案:B
    解析:
    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及提到他的原因,而不是讲王茂荫与《资本论》的关系,所以B正确,A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在文段中体现不出来。

  • 第14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或私有权规律,通过它本身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辩证法转变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那么,请问: 这里的“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是指什么?“直接对立物”又是指什么?


    答案:
    解析:
    ①“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指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即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的商品具有所有权,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占有别人的商品。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意味着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参与商品交换的双方,都是自己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在交换中都承认对方的所有权,从而商品所有者之间是平等关系,只能按等价进行交换。遵守了等价交换原则,就意味着遵守了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②“直接对立物”是指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即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而工人却不能占有产品。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购买劳动力的等价交换,仅仅在外表上是等价交换,即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总是用他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剩余劳动。所以,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特点,是以等价交换为形式,而以无偿占有并且不断扩大这种占有为实质。资本主义占有的结果,是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

  • 第15题:

    清代著名的理财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的唯一中国人。


    正确答案:王茂荫

  • 第16题:

    下列关于马克思及《资本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
    • B、《资本论》共四卷
    • C、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叫做历史部分
    • D、马克思把市场经济叫做商品经济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简述王茂荫反对铸大钱的“似实而虚”论。


    正确答案:王茂荫主张发行纸币,但坚决反对铸大钱。他较正确地指出了纸币和不足值铸币的区别:纸币是价值符号,它自身是“虚”的,没有价值的,但它在发行量不超过货币流通需要量的前提下,是可以代替金属货币(“实”)流通而不致贬值的,所以是“虽虚而实”。大钱是货币,它只能按照自身的货币金属含量所体现的价值流通。如果大钱的金属含量不足,它在流通中就只能按其货币金属含量所体现的价值流通,就必然贬值,所以是“似实而虚”。纸币流通的规律和金属货币流通的规律是不同的。

  • 第18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材料反映出()

    • A、王茂荫给天子的奏折推动清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
    • B、马克思认为王茂荫为商人指使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
    • C、马克思认可王茂荫的货币政策并同情他的不幸遭遇
    • D、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与洋务派官员的思想相一致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王茂荫反对铸大钱的“似实而虚”论。

    正确答案: 王茂荫主张发行纸币,但坚决反对铸大钱。他较正确地指出了纸币和不足值铸币的区别:纸币是价值符号,它自身是“虚”的,没有价值的,但它在发行量不超过货币流通需要量的前提下,是可以代替金属货币(“实”)流通而不致贬值的,所以是“虽虚而实”。大钱是货币,它只能按照自身的货币金属含量所体现的价值流通。如果大钱的金属含量不足,它在流通中就只能按其货币金属含量所体现的价值流通,就必然贬值,所以是“似实而虚”。纸币流通的规律和金属货币流通的规律是不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室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

    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

    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被称为一代训诂、考据大师的安徽籍名人是(  )。
    A

    姚鼐

    B

    王茂荫

    C

    戴震

    D

    朱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戴震为安徽休宁人,字东原,对天文、数学、训诂等均有精深研究,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大师,治经反对师法汉儒,主张以原经典本身为主,仍属古文经学,被称为一代训诂、考据大师。

  • 第22题:

    单选题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议》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B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C

    中国清代的理财官王茂荫

    D

    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及提到他的原因,而不是讲王茂荫与《资本论》的关系,所以B项正确,A项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在文段中体现不出来。

  • 第23题:

    填空题
    马克思对货币的估价是积极的,他在《资本论》中曾提出()的说法。

    正确答案: 第一推动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