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有科学家对澳大利亚约35亿年前的一块岩石中的微化石进行了分析,他们用二次离子质谱仪,从每个微化石中的碳-13中分离出碳-12,并测量出两者比例。他们发现这些化石包含一个原始生物群体。因此,他们推测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A.早在43亿年前,地球上就有液态水存在 B.微化石的碳-13和碳-12比例具有生物学和代谢功能的特征 C.甲烷是氧气出现之前地球早期大气的重要成分,是简单有机物 D.在格陵兰和加拿大都发现了三十几亿年前的疑似生物遗迹的石头

题目
有科学家对澳大利亚约35亿年前的一块岩石中的微化石进行了分析,他们用二次离子质谱仪,从每个微化石中的碳-13中分离出碳-12,并测量出两者比例。他们发现这些化石包含一个原始生物群体。因此,他们推测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早在43亿年前,地球上就有液态水存在
B.微化石的碳-13和碳-12比例具有生物学和代谢功能的特征
C.甲烷是氧气出现之前地球早期大气的重要成分,是简单有机物
D.在格陵兰和加拿大都发现了三十几亿年前的疑似生物遗迹的石头

相似考题

2.回答45—48题.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源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小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特性。“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Yln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48—50题。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光”。因为用×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48.下列对“达尔文的猜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A.“达尔文的猜想”认为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只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B.“达尔文的猜想”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C.“达尔文的猜想”涉及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前尚缺失的环节D.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科学性的有力的证明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
论据:对澳大利亚约35亿年前的一块岩石中的微化石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化石包含一个原始生物群体。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明地球上液态水存在的时间,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补充前提。用否定代入法,微化石的碳-13和碳-12比例不具有生物学和代谢功能的特征,则推出生命在35亿年前没有在地球上出现,论点不成立,所以该项是需补充的前提,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甲烷是氧气出现之前地球早期大气的重要成分,但是未涉及生命,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在格陵兰和加拿大发现了三十几亿年前的疑似生物遗迹的石头,未涉及到二次离子质谱仪测量与生命的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更多“有科学家对澳大利亚约35亿年前的一块岩石中的微化石进行了分析,他们用二次离子质谱仪,从每个微化石中的碳-13中分离出碳-12,并测量出两者比例。他们发现这些化石包含一个原始生物群体。因此,他们推测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45亿年前,而根据目前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距今500年前,古猿才进化成最初的原始人类。( )


    正确答案:×
    根据目前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距今300万年前,古猿才进化演变成最初的原始人类。

  • 第2题: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地球足够的氧气,使其能孕育出动物和人类。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下列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出人意料地多产,他们大大提升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B.通过电脑模拟可以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
    C.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而这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
    D.氧气含量的增加使得地球上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可移动的智慧生物成为可能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论据: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的是陆生植物导致的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但无法确定苔藓类植物是否与氧气含量大增有关,排除;
    B项: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说明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比不高,所以氧气大增不是因为苔藓类植物,属于削弱项,排除;
    C项:说明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是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是对论点的解释,当选;
    D项:讨论的是氧气增加的结果,而题干讨论的是氧气增加的原因,两者讨论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 48. 下列对“达尔文的猜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 “达尔文的猜想”认为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只是没有找到或者没有保存下来
    B. “达尔文的猜想”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
    C. “达尔文的猜想”涉及到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前尚缺失的环节
    D. 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科学性的有力的证明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文中指出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进化论的试金石,“达尔文的猜想”不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主要是关于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的猜想,故B项不正确。A项内容符合题意。文中第二自然段表明了C、D项是正确。故答案为B。

  • 第4题: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0多亿年前的蓝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通过对珊瑚化石生长线的研究,发现4亿年前地球一年有()。


    正确答案:400多天

  • 第6题:

    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 A、大气层
    • B、海洋
    • C、岩石圈
    • D、化石燃料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化石的分类:()、模铸化石、()、遗迹化石、()、超微化石。


    正确答案:遗体化石;遗物化石;微体化石

  • 第8题:

    单选题
    一些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动物或植物的身体经过几万年的变化有可能会变成化石。最常见的化石是动物的骨头和贝壳。研究化石不但可以了解生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能够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A

    化石是留在岩石中的动物

    B

    常见的化石是骨头和牙齿

    C

    化石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D

    化石不能帮助了解生物的演化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化石的分类:()、模铸化石、()、遗迹化石、()、超微化石。

    正确答案: 遗体化石,遗物化石,微体化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的年龄是()。
    A

    4.5Ga

    B

    3.8Ga

    C

    3.5Ga

    D

    3.0Ga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通过对珊瑚化石生长线的研究,发现4亿年前地球一年有()。

    正确答案: 400多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

    指相化石

    B

    微化石

    C

    标准化石

    D

    大化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距今3.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泥盆纪中晚期,古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那一时期的植物体化石,由于绝大多数化石只保存了植物体的一部分。因此,他们通常利用植物茎的直径来确定植物体高度。测定的结果表明:有大量的乔本植物其高度至少达到5米,因此他们推测当时可能出现了森林。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重要前提是:

    A.在一些特定的植物中,植物茎的直径与植物本身的高度存在相关性
    B.只有高大乔木(高度超过4米)才具备构成森林的基本条件
    C.泥盆世纪中晚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的变化几乎呈直线下降
    D.这些化石都是生长中的植物被原位保存下来的,能揭示出植物的分布特征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当时可能出现了森林。
    论据:他们通常利用植物茎的直径来确定植物体高度。测定的结果表明:有大量的乔本植物其高度至少达到5米。
    A项:不明确项。“一些特定植物中植物茎的直径与植物高度存在关系”,但无法确定这些植物是否是乔本植物,以及是否能根据这些植物推出森林的存在,不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B项:建立联系。说明只有高度超过4米的乔木才能够成为森林,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的变化,与论点讨论的是否出现了森林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说明这些化石能揭示出植物的分布特征,与论点讨论的是否出现了森林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 第14题: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


    A. 科学家在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到了重要的演化关系,所以它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
    B. 研究胚胎化石的常规技术不能观察到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X光拍照成像分辨能力低、反差不好,也不能解决难题
    C. 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成像分辨能力高,可以拍摄清楚胚胎内部结构;三维成像具有高精度,可以显示出胚胎卵裂球排列方式
    D. 瓮安动物化石研究成功是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技术结合的范例,它说明学科交叉、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是必然选择,也将大有作为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由第三段最后一句话,“……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可知A项不正确。第三部分判断推理能力,故答案为A。

  • 第15题:

    在对贵州瓮安多细胞动物胚胎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后,科学家证实早在5.8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两侧对称动物,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新的证据。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但受到强烈质疑,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为什么三叶虫等复杂的生命在寒武纪突然出现,而在此之前却没有化石记录?进化论似乎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要么前寒武纪根本不存在化石,进化论错了;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于是化石成为检验达尔文理论的试金石,古生物学家为在比寒武纪更加古老的地层中寻找化石付出了巨大努力。直到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21亿年前微体植物化石和澳大利亚5.6亿年前伊迪卡拉化石群的发现,给进化论带来了一个重大突破,困惑达尔文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伊迪卡拉化石群是否属于多细胞动物仍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即便可能是多细胞动物,它们也属于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与寒武纪生物之间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贵州省瓮安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还要早2000万年,比寒武纪还要早4000万年。胚胎化石大多很小,只有0.2~0.6毫米。研究胚胎化石主要采用两种常规技术:一是通过醋酸把胚胎从岩石里分离出来,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外部进行观察。二是把含化石的岩石加工成薄片,用投射显微镜寻找其中含有的化石,但薄片中的化石已遭破坏,而且所提供的化石结构有方向随机性的缺点。因此胚胎化石内部结构和卵裂球排列方式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如何使体积如此小的胚胎化石清晰成像,科学家想到给瓮安化石照“X光”。因为用X光拍照可以避免通常的把化石分层切片观察的方式,不会对化石造成破坏。但不能使用通常的X光机达到研究目的,因为它的成像分辨能力最好也只有毫米的量级,拍不到胚胎的内部结构。另外,拍出来的图像反差也不好。而同步辐射正好具有足够强度的短波长X光和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于是他们把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应用到瓮安化石的研究中,在不损坏化石的情况下,把亚毫米大小的胚胎内部结构拍得一清二楚,并且给出了高精度的三维成像,解决了古生物学的一大难题。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能够证实“达尔文的猜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 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比伊迪卡拉化石群要早2000万年
    B. 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非常特化了的生物类型的化石
    C. 8亿年前的动物胚胎的化石
    D. 瓮安多细胞动物化石是前寒武纪多细胞动物的化石

    答案:D
    解析:
    解题指导: 由第一段,证实了“达尔文猜想”,是因为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故D项符合。C项只点明了时间,并未交待另一重要特征,即多细胞的特点。故答案为D。

  • 第16题: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两栖动物的化石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我国科学家在湖南省道县发现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证明8万至12万年前该地区出现现代人。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如果请你以此撰写新闻,其标题可以是()

    • A、湖南发现人类牙齿化石或挑战人类起源非洲说
    • B、湖南发现人类牙齿化石或挑战人类起源东亚说
    • C、湖南发现人类牙齿化石证明氏族公社血缘说
    • D、湖南发现人类牙齿化石证明母系氏族存在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45亿年前,而根据目前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到距今500万年前,古猿才进化演变成最初的原始人类。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地球上已找到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微体化石(即最原始的形式)距今的年龄是()。

    • A、4.5Ga;
    • B、3.8Ga;
    • C、3.5Ga;
    • D、3.0Ga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化石按保存的特点分()。
    A

    遗体化石、模铸化石、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B

    大化石、微体化石、超微化石

    C

    标准化石、指相化石、标记物化石

    D

    遗体化石、模铸化石、指相化石、超微化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0多亿年前的蓝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

    指相化石

    B

    微化石

    C

    标准化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两栖动物的化石出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