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的人生的起点。这段文字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 A.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情

题目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的人生的起点。这段文字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

A.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情况
B. 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C. 从零开始是人生常态,人要勇于从零开始
D. 人要勇于将所站的地方当作人生的起点

相似考题

1.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10. 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真正把你此”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认为不必对全世界喊话。

    却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

    生命中往往有连舒伯特都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特别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是与非。

    那么,不想说话,就不说吧。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和别人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甚至造成言语上的冲突,所以你闷闷不乐,因为你觉得都是别人恶意。

    别再耿耿于怀了,回家去擦地板吧。拿一块抹布,弯下腰,双膝着地,把你面前这块地板的每个角落来回擦拭干净。然后,重新反省自己在那场冲突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现在,你发现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了,是不是?你渐渐心平气和了,是不是?

    有时候你必须学习弯腰,因为这个动作可以让你谦卑。劳动身体的同时,你也擦亮了自己的心情。而且,你还拥有了一块光洁的地板呢。这是你的第二个收获。


    正确答案: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指导性面质
    B:解释
    C:尝试性面质
    D:释义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单选 ”这段话心理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指导
    B:解释
    C:引导
    D:释义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A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
    B:学生应该听话
    C:自己是老师
    D:自己非常生气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5题:

    兵兵是刚入园两个月的小班幼儿,每天吃饭时兵兵总坐在椅子上不愿动手,保育老师要求他自己吃,他说:“每天在家都是奶奶喂我吃的。”保育老师看他实在不愿动手,只好喂他吃饭。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如果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和保育老师共同商量让孩子自已动手吃饭的方法,而不是让保育老师直接喂他。孩子已经入园两个月了,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而且也具备了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作为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及发展,我会与保育老师一起调整教育方式,让兵兵自己动手吃饭,例如:多鼓励利用其他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孩子做约定;对于兵兵自己努力所获得的进步进行表扬与适当的奖励;对兵兵提出比较明确和合理的要求等等。同时,我也会和兵兵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家园共同携手,帮助兵兵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 第6题: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加入你未见到雅典,你是个笨蛋;加入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加入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时雅典()

    • A、疆域辽阔
    •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C、经济最繁荣
    •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唐吉诃德》中桑丘在作总督时曾经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件:一个女人揪住一个牧人前来告状,说牧人用暴力强奸了她。牧人申辩说,这个女人是卖身的,他已经付了钱了。桑丘就叫牧人将身上所有的钱都交给这个女人,这女人就高高兴兴地往外走。桑丘又叫牧人去夺回他的钱,牧人追上了女人死命扭着,而那女人也拼命地护着钱袋,结果无论牧人怎么使劲,钱袋都抢不回来,那女人得意洋洋地说:“你这个不中用的家伙哪里是我的对手。”桑丘说:“真相已经大白,你把钱袋还给牧人吧。你是在诬告牧人,牧人不可能强奸了你。如果牧人真的使用暴力强奸了你,那么牧人的力气一定比你大。但是事实表明牧人没有能力抢回自己的钱袋,而你也承认这一点,因此你的控告一定是虚假的。牧人一定没有强暴你。”桑丘在证明女方是诬告的命题时运用了什么证明方法?

    正确答案: 桑丘在证明女方是诬告的命题时运用了间接证明中的反证法。
    解析: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缺乏直接证明的证据或者直接证明不好进行时常常用到它。在反证法中,论题的真实性是借助假设一个与论题矛盾的命题为补充前提而推出的。
    本案中,桑丘在证明女方是诬告的命题时就运用了反证法,其推理过程如下:(a)已知:牧人无法抢回自己的钱袋。(b)求证:牧人没有强奸这个女人。(c)证明:假设牧人强奸了这个女人。
    如果牧人强奸了这个女人,那么牧人的力气一定比这个女人大;如果牧人的力气比这个女人大,那么牧人就能够抢回自己的钱袋;牧人无法抢回自己的钱袋;所以,牧人的力气比这个女人小;所以.牧人没有强奸这个女人。

  • 第9题:

    问答题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 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哪些德育原则?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陶行知先生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比如:当陶行知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这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表现,但是陶行知先生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没有使学生在同学面前难堪,而是让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比如: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时,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把这一原则运用到极致。比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陶行知先生首先肯定了王友打抱不平的优点,但话中有话,“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句话就是要让王友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最终王友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教育原则?

    正确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2、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3、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你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你也将独自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alone)

    正确答案: You come to this world, live in this world, and leave this word alone.
    解析:
    注意动词的准确应用和到位。比如,live, come to, alone。

  • 第12题:

    问答题
    材料:   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业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2)材料体现的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的人生的起点。这段文字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 ( )

    A.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情况

    B. 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C. 从零开始是人生常态,人要勇于从零开始

    D.人要勇于将所站的地方当作人生的起点


    正确答案:C
    1.C【解析】只有C表达得既准确又全面。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按ABC理论的观点,本案例中C是()。单选
    A:学生不听话
    B:学生应该听话
    C:自己很优秀
    D:自己非常生气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在咨询中,求助者多次出现沉默的原因可能是()。单选
    A:阻抗
    B:生气
    C:困惑
    D:思考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6岁,某学校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某中学任教。班里的学生经常不听自己的,因此对学生不满意,经常批评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听自己的。因师生关系苦恼,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争强好胜,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我经常为学生的事苦恼,他们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特别看不惯他们做的事,我说他们,他们不听,说我太较真。这哪像我年轻的时候,我上学时成绩门门都是优秀。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学习必须好。但他们不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这使你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对,就是因为他们不听我的话,惹我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是老师,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你信奉的是老师讲话,学生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呀,学生必须听老师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
    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
    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
    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你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你,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乡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所使用的技术是()。单选
    A:内容反应
    B:情感反应
    C:内容表达
    D:情感表达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中的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逼问”和“间接询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直接逼问如“你有什么问题,说吧”,间接询问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题干中心理咨询师问“你生气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是一个明显的开放式提问,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的“你的学生不太听你的话……是这样吗”这是很明显的反应技术,而且不是反馈的求助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内容反应技术。故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工作程序中修通阶段的技术【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第三个工作程序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尤其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如使用产婆术式辩论,即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推出谬误,促使求助者自己进行修改。产婆术辩论的基本形式是“按你所说……”或“你的意思是……”或“按照你的说法……”,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题干中的“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就是咨询师在使用产婆术按求助者的信念进行推理。因此答案选B。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面质技术【试题解析】面质是一种在发现求助者的表述和表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认识与探索,经常使用的影响性技术。而由于面质是一种对抗性比较强的技术,所以为了维护咨询关系,往往会使用“似乎”、“好像”等词语表达咨询师的看法,这样就为下面的咨询留下了较大的余地,题干中“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就是一种明显的尝试性面质,而没有所谓“指导性面质的说法”。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释义也叫“内容反应”或“说明”,是咨询师反馈求助者表述的内容,题干中的表述与两者均无关系。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解释技术【试题解析】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来描述求助者思想、情感与行为的原因和实质,或对某些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解释;案例中咨询师说:“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学生不听你的话,不按你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学生不按你的要求做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学生必须像您一样来要求自己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段话是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对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的原因和实质的解释。故答案为B。
    【考察重点】识别沉默现象【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除了思考型的沉默是正性的、积极的以外,其他5种都是阻抗型的沉默,区别时可以站在求助者的立场上来体验求助者当时的内心感受,一般比较积极的就是思考型的,其他的根据具体描述来判断。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沉默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因此,你老师说的话,你肯定听,他说学生不谈恋爱,你就不谈,他说应该考博士,你就考博士。求助者:对……噢,不是这样的,(沉默)好像不是,我老师让我读博士,我也没读。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而你又讲了你老师让你考博士,但你没考,这似乎有些矛盾,请你解释解释好吗?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听我的呀。心理咨询师:你老师让你考博士,是对还是错?求助者:(沉默)你的意思是我说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心理咨询师:你说呢?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基本上是咨询师使用产婆术和求助者进行辩论时求助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持续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倾向属于思考型的沉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试题解析】咨询师的这句话具有明显的教育或教训的口吻,违背了咨询师不批评、不评判的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且倾向于就求助者的具体问题给出明确而具体的建议。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技术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辩论时用到了产婆术技术,“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常用的技术之一。虽然A选项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包含合理情绪疗法,但是还包括贝克一雷米的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不如C选项的确切,所以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和烦恼的事件主要是“学生不听他的话”,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自己非常生气”,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结合上题具体分析,本题答案选D。

  • 第17题:

    马克思:“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恩格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请谈谈你对马克思、恩格斯这个观点的认识?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要内容是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莎士比亚在其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的正确地反映的脉搏,时代的本质;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情节不仅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所谓的“席勒式”,应该主要指席勒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概念化,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也就是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观实生活的土壤,并把人物当作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一种创作倾向。例如《唐·卡洛斯》,席勒写此剧的目的是想通过它表现反对专制主义、要求自由的思想和关于抽象的“人”的理想。但是,唐·卡洛斯的恋爱、剧本的情节和内容却并不能包含如此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剧中的人物,只能是艺术虚构的产物,完全脱离了人物所生活的历史土壤,人物是根据、按照作者的观念和理想去说和去做的。
    歌德曾谈到:“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席勒式”。并不意味着对席勒创作的全面否定,而只限于对他的创作的薄弱方面和严重缺陷作些批判。在历史上,席勒的功绩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就是说,马克思思恩格斯提出“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有其特定的语境和针对性的,他们无意于莎士比亚和席勒作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两个术语时,也不宜将内涵扩大。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作家的倾向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从情节、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些情节和场面正是由活生生的、有艺术生命的人物活动构成的。马克思认为作品应当体现“时代精神”,但这种体现不应当是“席勒式”的,而应当是“莎士比亚化”的,即以时代的社会生活为“重要背景”,“描绘”出“个性化”的“人物性格”,使作家的“主要思想”与“时代精神”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广的方面看,莎士比亚化指的是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相对,席勒式则是违背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不良倾向。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提出,无疑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它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探索和研究,已深入到艺术创作过程的内部领域。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分野,则可以看做是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分野。

  • 第18题:

    你的项目在项目型组织中执行,现在刚进入收尾阶段,在这种情形下你最应该关注的是:()

    • A、让自己能接受一个大的多年度的项目
    • B、这个团队重心不在完成这个项目上
    • C、你会受到来自客户的额外压力
    • D、确定你的经理知道这个项目已几乎完成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马克思:“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恩格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请谈谈你对马克思、恩格斯这个观点的认识?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首要内容是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莎士比亚在其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的正确地反映的脉搏,时代的本质;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情节不仅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所谓的“席勒式”,应该主要指席勒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概念化,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观念出发。也就是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观实生活的土壤,并把人物当作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样一种创作倾向。例如《唐·卡洛斯》,席勒写此剧的目的是想通过它表现反对专制主义、要求自由的思想和关于抽象的“人”的理想。但是,唐·卡洛斯的恋爱、剧本的情节和内容却并不能包含如此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而且剧中的人物,只能是艺术虚构的产物,完全脱离了人物所生活的历史土壤,人物是根据、按照作者的观念和理想去说和去做的。
    歌德曾谈到:“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席勒式”。并不意味着对席勒创作的全面否定,而只限于对他的创作的薄弱方面和严重缺陷作些批判。在历史上,席勒的功绩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就是说,马克思思恩格斯提出“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有其特定的语境和针对性的,他们无意于莎士比亚和席勒作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两个术语时,也不宜将内涵扩大。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作家的倾向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从情节、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些情节和场面正是由活生生的、有艺术生命的人物活动构成的。马克思认为作品应当体现“时代精神”,但这种体现不应当是“席勒式”的,而应当是“莎士比亚化”的,即以时代的社会生活为“重要背景”,“描绘”出“个性化”的“人物性格”,使作家的“主要思想”与“时代精神”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从广的方面看,莎士比亚化指的是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相对,席勒式则是违背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不良倾向。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提出,无疑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它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探索和研究,已深入到艺术创作过程的内部领域。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分野,则可以看做是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分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第73 -74题。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时,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诧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给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留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碰到两个学生打架,他制止后,对打人的学生说:“你先到办公室等我。”等他回到办公室时,那个学生已经在等他了。这时他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你比我先到,很准时。这块糖是奖励你的。”然后,他又掏出一块糖来,说,“我让你不打,你就不打了,你很尊重我,很给我面子,这块糖奖励你。”然后,他又掏出一块糖来,说:“我了解了一下,你打他是因为他欺侮女生,这说明你很有正义感,因此这块糖奖励你。”这时学生已经泪流满面。哭着说:“校长,我错了,他再不对,可毕竟是我的同学。”这时陶行知又拿出一块糖来,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说明你能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这块糖奖励你!”你认为以上故事里的教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陶先生的做法非常好,虽然只是处理学生打架一个简单的事例,但是充分体现了陶先生对待学生非常尊重和真诚的态度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陶先生并不是先批评学生,而是通过给糖果,对学生的每一个优点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唤起学生的自尊,使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尊重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对待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学生。这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你正在和一队从新英格兰地区来的商务人员共进午餐。每个人都要了汤作为开胃的食品。当你正要开始吃时,你听到一个让你生气的声音;10个人同时在啧啧地喝汤。你们国家的人吃饭可不是这个样子。你从小受的教育是吃饭不要出声。现在你认识到你的商业伙伴从小受到的关于吃的方面的教育与你的不一样。你对自己说,“这是我首次遇到的文化冲突”。然后你也开始啧啧地喝汤。你已将你个人的偏见放到了一边,并且已经向前走了一步,这就是()。
    A

    将其他人的世界整合进你的世界

    B

    以全球的眼光看待新的观念

    C

    随时接受改变

    D

    理解并重视别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你必须对你的身份感到自信,并且宣扬你们国家最好的一面。很自然的下一步是理解和尊重别人。通过开发以另一种方式看待世界的能力,你能开放自己来接受另一个世界提供给你的东西。

  • 第23题:

    单选题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大至地震,战争,国破家亡,死里逃生,事业一败涂地。小至丧偶,失恋,经济破产,钱财被窃,身上一文不名。凡此种种,皆会使你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种废墟感。当此之时,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条条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那么好吧,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的人生的起点。这段文字要表明的主要意思是(  )。
    A

    从头开始是人生经常可能遇到的境况

    B

    最健康的心态便是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C

    从零开始是人生常态,人要勇于从零开始

    D

    人要勇于将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人生的起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C项正确,文段主要强调了两点:①从头开始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境况;②人要勇于从零开始。AD两项错误,“从头开始”与“人生的起点”只是其中一方面。B项错误,只涉及的是从零开始的心态这一方面的内容。

  • 第24题:

    问答题
    材料: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一见面,陶行知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异地推过糖,向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学生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那个学生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问题: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8分)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