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M<sub>R</sub>图必须包住M图,才能保证梁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运行以下程序后,输出结果为_____________。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1:b=2:c=3 Call test(a,b+3,(c)) Print "main:";a;b;c End Sub Private Function test(p,m,n) p=p+1:m=m+1:n=n+1 Print "sub:";p;m;n End Function

    :A. sub:2 6 4 main:1 2 3

    B. sub:2 6 4 main:2 2 3

    C. sub:2 6 4 main:2 6 4

    D. sub:2 6 4 main:1 6 4


    参考答案:B

  • 第2题:

    有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Dim m AS Integer,n AS Integer m=2:n=1 Print "m=";m;"n=";n Call TOD(m,n) Print "m=";m;"n=";n End Sub Sub TOD(x,y) x=x^2 y=y^3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A.m=2,n=1 m=1,n=2

    B.m=2,n=1 m=4,n=1

    C.m=1,n=2 m=1,n=4

    D.m=1,n=2 m=2,n=4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调用和输出语句。定义了一个函数,函数的功能是:将实参传给形参,按址传送,将改变实参的数值,语句x=x^2的作用是将x的平方值赋给x,为4;语句y=y^3的作用是将y的三次方值传给y,为1;然后返回主调过程,输出变化前后的值。

  • 第3题:

    若有如下程序: int sub(int m) { if(m==1||m==0) return 2; else return(sub(m-1)*sub(m-2));} main() { int n; scanf("%d",&n); printf("%d",sub(n)); } 如果从键盘输入4<回车>,则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

    A.8

    B.16

    C.24

    D.32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sub()函数是一个递归函数,当参数m为1或0时返回2,否则返回sub(m-1)*sub(m-2)。所以sub(4)递推下来就是sub(4)=sub(3)*sub(2)=sub(2)*sub(1)*sub(1)*sub(0)=sub(1)*sub(0)*2*2*2=25(上标)=32。所以正确答案是D。

  • 第4题: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Subl(p,m,n) p=p+1:m=m+1:n=n+1 Print"subl:";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l=1:b=2:c1=3 Call Subl(a,b1+3,c1) Print"Main:";a1;b1;c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A.Sub:2 6 4 Main:2 6 4

    B.Sub:2 6 4 Main:2 6 4

    C.Sub:2 6 4 Main:1 2 3

    D.Sub:2 6 4 Main:2 2 3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考生对参数传递的掌握情况。
      [解题要点] 这是在实现子过程被调用时参数虚实结合的问题。a1为变量按址传送,b1+3和c1为表达式按值传送。
      [错解分析] 参数的传值方式和传址方式的区别。
      [考点链接] 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 第5题:

    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______ 。程序的功能是 _______ 。

    Public Function myfun(m,n)

    Do while m>n

    Do while m>n:m=m-n:Loop

    Do While n>m:n=n-m:Loop

    Loop

    Myfun=m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Print myfun(15,15)

    End Sub


    正确答案:5 互换两数
    5 互换两数

  • 第6题:

    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sub1(p,m,n) p=p + 1 : m = m + 1 : n =n + 1 Print 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6 : y=4 : z=2 Call sub1(x,y+1,(z)) Print x;y;z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则窗体上第二行显示的内容是

    A.7 6 3

    B.7 4 2

    C.6 4 2

    D.4 6 3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函数过程的调用和参数传送。当发生了Command1的单击事件时,调用函数过程sub1,虽然sub1函数过程在定义时3个参数都被定义成传址方式传送,但在调用时只有第1个参数是变量,按引用传送,其他两个参数均按传值传送。参数传送后,进入subl函数过程执行,p、m和n均加1分别得到的值为7、6和3。函数过程调用返回后,只有x的值发生了变化,变为7,y和z的值仍为4和2。

  • 第7题: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Sub1(p,m,n)

    p=p+1:m=m+1:n=n+1

    Print "sub1:";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1=1:b=2:c1=3

    Call Sub1(a,b1+3,c1)

    Print"Main:";a1;b1;c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A.Sub: 2 6 4 Main: 2 6 4

    B.Sub: 2 6 4 Main: 2 6 4

    C.Sub: 2 6 4 Main: 1 2 3

    D.Sub: 2 6 4 Main: 2 2 3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考生对参数传递的掌握情况。这是在实现子过程被调用时参数虚实结合的问题。a1为变量按址传送,b1+3和c1为表达式按值传送。参数的传值方式和传址方式的区别。

  • 第8题:

    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Commandl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Integer,y As Integer x = 41: y = 54 Call sub1(x,y) x = x + 1 Print x; y End Sub Private Sub sub1(n As Integer, ByVal m As Integer) n=n Mod 10 m=m\10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则窗体上显示的内容是

    A.41 54

    B.2 54

    C.1 3

    D.42 3


    正确答案:B
    解析:在Function((参数表列))过程中,“参数表列”指明了调用时传送给过程的参数类型和个数,每个参数的格式为:[ByVal][ByRef]变量名[()][As数据类型]其中系统默认为ByRef,它指明参数传送是以传地址进行的,实际参数变量的值会由于过程中对形参的操作而改变。而ByVal则不同,参数传送,是以传值传送的,实际参数变量的值不再由于过程中对形参的操作而改变,本题目中过程sub1的参数n是传地址引用,而参数m是传值引用,因此x的值改变,x=21\10+1=2;而y值不改变,仍为54。答案为选项B。

  • 第9题:

    图示悬臂梁和简支梁长度相同,关于两梁的Q图和M图有下述哪种关系?


    A.Q图和M图均相同
    B.Q图和M图均不同
    C.Q图相同,M图不同
    D.Q图不同,M图相同

    答案:A
    解析:
    提示:求出两梁的支反力和反力偶,可见两梁的荷载与反力均相同,故Q图和M图均相同。

  • 第10题:

    材料图又称为抵抗弯矩图,只要是材料图全部外包住弯矩包络图,该梁就安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判断题
    设计中MR图必须包住M图,才能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图必须包住图,才能保证梁的()。
    A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B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

    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MR图必须包住M图,才能保证梁的[]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下面过程运行后,变量N的值为( )。 PRIVATE SUB MAINSUB( ) DIM N AS INTEGER N=9 CALL GET. DATA(N) END SUB PRIVATE SUB GETDATA(BYREF M AS INTEGER) M=M*3+SC-N(-9) END SUB

    A.25

    B.26

    C.27

    D.28


    正确答案:B
    解析:通过参数传递CALLGETDATA(N)语句,将N值赋予M,所以M=N=9。而SGN函数为返回参数的正负号,SGN(-9)=-1。因而M=M*3+SGN(-9)=9*3+(-1)=27-1=26。

  • 第15题: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include"stdio.h" int sub(int m) { static a=4; a+=m; return a; } void main() { int i=2,j=1,k; k=sub(i); k=sub(j); printf("%d",k); }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B
    解析:在函数sub()的函数体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存储变量a,a的值在函数调用完毕返回主函数后仍存在。第一次调用sub(i),a=a+m=4+2=6,返回值为6。第二次调用sub(j),a=a+m=6+1=7,返回值为7,最后输出k的值为7。

  • 第16题:

    要想在过程调用中返回两个结果,下面的过程定义语句合法的是

    A.Sub Submit(ByVal n,ByVal m)

    B.Sub Submit(n,ByVal m)

    C.Sub Submit(n,m)

    D.Sub Submit(ByVal n,m)


    正确答案:C
    解析:题目的意思是在调用过程后,返回两个结果,那么定义此过程时,应设两个参数,且参数传递应用传址方式,也就是引用,而"ByVal"关键字加在形参前面,则表示形参与实参结合方式为传值。所以,4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 第17题: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Test(p,m,n) p=p+1:m=m+1:n=n+1 Print "Sub: ";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Click() a1=1:b=2:c1=3 Call Test((a,b1+3,(c1)) Print "Main:";a1;b1;c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A.Sub: 2 6 4 Main: 2 6 4

    B.Sub: 2 6 4 Main: 2 6 4

    C.Sub: 2 6 4 Main: 1 2 3

    D.Sub: 2 6 4 Main: 2 2 3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在实现子过程被调用时参数虚实结合的问题。a1为变量按址传送,b1+3和(c1)为表达式按值传送。

  • 第18题:

    当发生Form_Click事件时,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Private m As Integer,n As Integer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k As Integer,p As Integer k=6:p=60 Call sub1(k,p) Print m,n,m,k,p Call sub1(k,p) Print m,n,k,p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m=7 n=70 End Sub Public Sub sub1(x As Integer,ByVal y As Integer) Dim m As Integer n=n+5 m=n+x+y x=x+y y=x+y End Sub

    A.7 75 66 60 7 80 126 60

    B.7 75 66 60 7 75 126 60

    C.7 75 66 60 7 80 66 60

    D.7 75 66 60 7 75 66 60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定义了两个窗体级变量m和n,并在窗体的Load事件中给窗体级变量m和n分别赋值7和70。当发生Form_Click事件时,首先进行第一次sub1过程的调用,把k的值6按地址传递给形参x,把p的值60按值传递给形参y。在sub1中定义了一个局部变量m,因此在该函数中使用的m是局部变量而非窗体级变量。执行下面的4条赋值语句后,窗体级变量n的值为75,局部变量m的值为142,形参x的值为66,形参y的值为126。函数调用返回后,由于p是按值传递,所以它的值没有变化,k是按地址传递,所以它的值变为邱,输出m、n、k和p的值分别是7、75、66和60。同理,分析第二次sub1过程调用,可知过程调用返回后,变量m、n、k和p的值分别是7、80、126、60。

  • 第19题:

    若要在子过程Proc1调用后返回两个变量的结果,下列过程定义语句中有效的是( )。

    A.Sub Proc1(n,m)

    B.Sub Proc1(ByVal n,m)

    C.Sub Proc1(n,ByVal m)

    D.Sub Proc1(ByVal n,ByVal m)


    正确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VBA中参数传递的知识。在VBA的过程调用时,参数有两种传递方式:传址传递和传值传递。如果在过程声明时形参用ByVal声明,说明此参数为传值调用,此时形参的变化不会返回到实参;若用ByRef声明,说明此参数为传址调用,此时形参的变化将会返回到实参;没有说明传递类型,则默认为传址传递。由于本题要求可以返回两个变量的结果,所以应该使用传址调用,不能出现传值调用,也就是不能出现使用ByVal声明的形参。

  • 第20题: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Sub1(p,m,n) p=p+1:m=m+1:n=n+1 Print "sub1:";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1=1:b=2:c1=3 Call Sub1(a,b1+3,c1) Print"Main:";a1;b1;c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A.Sub: 2 6 4 Main: 2 6 4

    B.Sub: 2 6 4 Main: 2 6 4

    C.Sub: 2 6 4 Main: 1 2 3

    D.Sub: 2 6 4 Main: 2 2 3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在实现子过程被调用时参数虚实结合的问题。a1为变量按址传送,b1+3和c1为表达式按值传送。

  • 第21题:

    图必须包住图,才能保证梁的()。

    •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 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D、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不存在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元素中列出的任一种的高处作业中,下列有关作业高度与高处作业分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

    • A、作业高度2m<h<sub>w</sub>≤5m,高处作业分级为Ⅰ级
    • B、作业高度2m<h<sub>w</sub>≤5m,高处作业分级为Ⅱ级
    • C、作业高度5m<h<sub>w</sub>≤15m,高处作业分级为Ⅱ级
    • D、作业高度5m<h<sub>w</sub>≤15m,高处作业分级为Ⅲ级
    • E、作业高度1m<h<sub>w</sub>≤30m,高处作业分级为Ⅲ级

    正确答案:A,C,E

  • 第23题:

    单选题
    MR图必须包住M图,才能保证梁的()。
    A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B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

    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标称值为10kΩ的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Rs为9.9999315k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52mΩ。在被测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当包含概率为95%时,测量结果可表示为(  )。
    A

    <p>R<sub>s</sub>=9.99993kΩ,U<sub>95</sub>=0.10Ω,k<sub>95</sub>=1.96</p>

    B

    <p>R<sub>s</sub>=9.999931kΩ,U<sub>95</sub>=0.10Ω,k<sub>95</sub>=1.96</p>

    C

    <p>R<sub>s</sub>=9.99993kΩ,U<sub>95</sub>=102mΩ,k<sub>95</sub>=1.96</p>

    D

    <p>R<sub>s</sub>=9.999931kΩ,U<sub>95</sub>=102mΩ,k<sub>95</sub>=1.96</p>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