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方正apabi系统不提供自动还书功能,读者必须到期还书,否则将被罚款。()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某图书管理系统的技术说明和数据流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4。

    [说明]

    某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图书管理和信息查询。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和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

    该系统的图书管理功能主要分为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及图书注销4个方面。

    (1)购入新书时需要为该书编制入库单。入库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价格、数量和购书日期,将这些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并修改文件中的库存总量(表示到目前为止,购入此种图书的数量)。

    (2)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借书单内容包括读者号和所借图书分类目录号。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若有效,则进一步检查该读者已借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假设每位读者能同时借阅的书不超过10本),若已达到最大限制数,则拒绝借书;否则允许借书,同时将图书分类目录号、读者号和借阅日期等信息写入借书文件中。

    (3)读者还书时需填写还书单。系统根据读者号和图书分类目录号,从借书文件中读出与该图书相关的借阅记录,标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到借书文件中,若图书逾期,则处以相应的罚款。

    (4)注销图书时,需填写注销单并修改图书目录文件中的库存总量。

    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读者信息查询和图书信息查询。其中,读者信息查询可得到读者的基本信息及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图书信息查询可得到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借出情况。

    该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如图2-21所示;该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DFD图,如图2-22所示;其中加工2的细化图,如图2-23所示。

    请用1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逻辑数据流图(Logical Data Flow Diagram)和物理数据流图(Physical Data Flow Diagram)之间的主要差别。


    正确答案: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逻辑数据流图和物理数据流图区别点的简答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如下。 ①数据流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于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图形描述工具解决信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它可分为逻辑数据流图和物理数据流图。 ②逻辑数据流图强调参与者所做的事情可以帮助设计者决定需要哪些系统资源、为了运行系统用户必须执行的活动、在系统安装之后如何保护和控制这些系统等内容。逻辑数据流图说明应该具有哪些加工和数据存储而不关心这些加工和数据存储是如何实现的。 ③物理数据流图关注的是系统中的物理实体以及一些具体的文档、报告和其他输入/输出数据。它通常用做系统构造和实现的技术性蓝图。在物理数据流图中需要说明加工和数据存储是如何实现的。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逻辑数据流图和物理数据流图区别点的简答题。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如下。 ①数据流图是系统分析阶段用于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图形描述工具,解决信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它可分为逻辑数据流图和物理数据流图。 ②逻辑数据流图强调参与者所做的事情,可以帮助设计者决定需要哪些系统资源、为了运行系统用户必须执行的活动、在系统安装之后如何保护和控制这些系统等内容。逻辑数据流图说明应该具有哪些加工和数据存储,而不关心这些加工和数据存储是如何实现的。 ③物理数据流图关注的是系统中的物理实体,以及一些具体的文档、报告和其他输入/输出数据。它通常用做系统构造和实现的技术性蓝图。在物理数据流图中需要说明加工和数据存储是如何实现的。

  • 第2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数据流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图书管理和信息查询。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

    系统的图书管理功能分为四个方面:购入新书、读者借书、读者还书以及图书注销。

    1.购入新书时需要为该书编制入库单。入库单内容包括图书分类目录号、书名、作者、价格、数量和购书日期,将这些信息写入图书目录文件并修改文件中的库存总量(表示到目前为止,购入此种图书的数量)。

    2.读者借书时需填写借书单。借书单内容包括读者号和所借图书分类目录号。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若有效,则进一步检查该读者已借图书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数(假设每位读者能同时借阅的书不超过5本),若已达到最大限制数,则拒绝借书;否则允许借书,同时将图书分类目录号、读者号和借阅日期等信息写入借书文件中。

    3.读者还书时需填写还书单。系统根据读者号和图书分类目录号,从借书文件中读出与该图书相关的借阅记录,标明还书日期,再写回到借书文件中,若图书逾期,则处以相应的罚款。

    4.注销图书时,需填写注销单并修改图书目录文件中的库存总量。

    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包括读者信息查询和图书信息查询。其中读者信息查询可得到读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读者借阅图书的情况;图书信息查询可得到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借出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图如图1-1所示;图书管理系统的第0层DFD图如图1-2所示,其中,加工2的细化图如图1-3所示。

    数据流图1-2中有两条数据流是错误的,请指出这两条数据流的起点和终点。


    正确答案:起点:读者文件 终点:登记读者信息或3 起点:处理查询请求或2 终点:读者文件
    起点:读者文件 终点:登记读者信息或3 起点:处理查询请求或2 终点:读者文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流图方面的基础知识。对这种类型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要仔细阅读题目,注意解题技巧,从一些常规的入口作为突破口,即利用分层数据流图数据流的平衡原则(即父图和子图(加工图)的一致性)来解题。
    (子图是其父图中某一部分内部的细节图(加工图),它们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应该保持一致。子图也是如此,在上一级中有几个数据流,他的子图也一定有同样的数据流。)而且它们的输送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原图有3条进的数据流2条出的,子图同样也是)。
    比较数据流图1-1和数据流图1-2可以得到,图书管理系统的所有输入流和输出流都是正确的,所以可以初步判断是图1-2中从加工2到读者文件的数据流和从读者文件到加工3的数据流是错误的,再分析题目说明:“对于初次借书的读者,系统自动生成读者号,并与读者基本信息(姓名、单位、地址等)一起写入读者文件”,此段说明表示加工3应该向读者文件中写入数据,从“系统首先检查该读者号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拒绝借书”可以得出加工2从读者文件中读取数据。另外,从数据流图1-3可以看出数据流图是从读者文件到读者查询加工。所以错误的数据流是加工2到读者文件和从读者文件到加工3。

  • 第3题:

    以下关于用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中包含“还书”用例和“到书通知”用例,对于“还书”用例,应先查询该书是否有人预定,若有则执行“到书通知”。“还书”用例和“到书通知’’用例是(2)关系,以下用例图中,(3)是正确的。管理员处理“还书”用例时,需要先执行“验证身份“用例,那么“还书”用例和“验证身份”用例之间是(4)关系。
    1、_____

    A.系统用例图反映了整个系统提供的外部可见服务
    B.系统用例图对系统的协作建模
    C.用例图主要包含用例、参与者及其之间关系三个要素
    D.系统用例图对系统的需求建模

    答案:B
    解析:
    用例图展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包括:用例;参与者;扩展关系、包含关系。用例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产生一个对特定的参与者有价值而且可观察的结果。用例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进行建模。这个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行为,即该系统在它的周边环境的语境中提供的外部可见服务。当对系统的静态用例视图建模时,可以用下列两种方式来使用用例图。1、对系统的语境建模。对一个系统的语境进行建模,包括围绕整个系统画一条线,并声明有哪些参与者位于系统之外并与系统进行交互。在这里,用例图说明了参与者以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2、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对一个系统的需求进行建模,包括说明这个系统应该做什么(从系统外部的一个视点出发),而不是考虑系统应该怎么做。在这里,用例图说明了系统想要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用例图使我们能够把整个系统看作一个黑盒子。可以观察到系统外部有什么,系统怎样与哪些外部事物相互作用,但却看不到系统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扩展:对基用例的扩展,基用例是一个完整的用例,即使没有子用例的参与,也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在用例图中使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在线上标注<>),箭头从子用例指向基用例。
    包含:include为包含关系,当两个或多个用例中共用一组相同的动作,这时可以将这组相同的动作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用例,供多个基用例所共享。include关系在用例图中使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在线上标注<>),箭头从基用例指向子用例。

  • 第4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说明]

    某单位资料室需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初步的需求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己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

    (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还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D、姓名、电话和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

    (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唯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

    (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ID:

    (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①、所借图书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

    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

    某书目的信息,以及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下表所示。

    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

    (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月信息并输入系统,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输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

    (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

    (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

    (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

    (5)通知处理:对于己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E-mail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

    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


    正确答案:(1)n (2)m (3)1 (4)n或m (5)m (6)n 其中(1)、(2)的答案可互换(5)、(6)的答案可互换。
    (1)n (2)m (3)1 (4)n或m (5)m (6)n 其中,(1)、(2)的答案可互换,(5)、(6)的答案可互换。 解析: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3类:
    1)一对一联系(1:1)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最多有一个(也可以没有)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1。
    2)一对多联系(1: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o)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最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有一对多联系,记为1:n。
    3)多对多联系(m: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0)与之联系,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为m:n。
    读者与图书之间形成了借还关系,题中说明“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显然一本图书可被多名读者借阅,而每名读者应该能够借阅多本图书,因此读者与图书之间的借还联系为多对多(n:m)。另外,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唯一的图书①,所以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为一对多 (1:m)。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由于一名读者可借阅多种图书,因此书目与读者之间的预约联系类型为多对多(n:m)。

  • 第5题:

    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中包含“还书”用例和“到书通知”用例,对于“还书”用例,应先查询该书是否有人预定,若有则执行“到书通知”。“还书”用例和“到书通知”用例是( )关系。

    A.关联
    B.扩展
    C.包含
    D.泛化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