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所谓“土断”,就是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什么侨州郡县?


    参考答案:

    永嘉乱后,晋室渡江南迁,暂处建康,中原人民大部分渡淮南迁,也有一小部分迁往辽东和河西地区。当地政府为了招抚流亡,安置世家大姓,即就地按原来籍贯的州郡县名设置政区,给予不纳税的待遇,称为侨置郡县。
    侨置郡县多集中于两点三线:即长江中游的荆州和下游的扬州。三线是今汉中至成都、重庆;襄阳至江陵、武昌;当涂、扬州、镇江至常州。


  • 第2题:

    东晋政府安置北方移民和侨姓大族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土为断
    B.侨置郡县
    C.移民戍边
    D.屯田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这类郡县被称为侨置郡县。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侨置郡县在南方大量设置,后历经南北朝延续。

  • 第3题:

    56、东汉的郡县同西汉相比的明显变化是由于户口减少,郡国空虚,()数量有所减少。

    A.属国

    B.郡国

    C.郡县

    D.州部


    郡县

  • 第4题:

    道路交通事故是由( )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A.事故发生地
      B.驾驶人户口所在地
      C.驾驶人驾照颁发地
      D.受害人户口所在地

    答案:A
    解析: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章的第九条: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故本题选A。

  • 第5题:

    简述六朝时期的侨州郡县。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中国东晋南朝为流寓百姓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由于它是寄治在别的州郡境内,故称侨。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但因本是外地迁来,故继续称为侨州、侨郡、价县。侨州郡县的名称始于东晋。西晋末,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导致北方汉族人民大量南迁,东晋政府遂在其聚居之地,以他们原籍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的地方行政机构以登记和管理他们。这些人称侨人,州郡县称侨州郡县,而以流亡百姓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县令。
    侨州郡县的户籍是临时性的白籍,着籍的人享受免除调役的优待。但是时间既久,他们与土著百姓杂居错处而户籍各别,负担不同,不但管理不便,而且影响赋役征发。于是东晋政府实行土断,并省侨郡县,所有侨人必须在居留之地编入正式户籍黄籍,与土著百姓同样负担调役。当时大族标榜郡望,为了照顾他们的利益,不能不保留一些北方郡邑的名称,很多侨州郡县机构仍保留下来,从所寄治的南方旧郡县中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的领土。
    十六国时期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又形成新的侨州郡县。过一段时期又分割原州、郡、县土地为其领土,于是州郡分割得愈多、愈小,而且还出现两郡同治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因此,南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划十分混乱,大体南朝侨置的州郡以在今鄂北及苏南、苏北、皖南者为多。北方政权也里侨州郡。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也是笼络大族首领的一种办法。隋统一全国后,废除这种办法,并省郡县,许多侨郡县废罢,但还是有不少名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