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杜威论教育的本质的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


    答案:
    解析: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 生活”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 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 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囚笼和监牢,使儿童 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 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 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校 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 教育即生长。杜威要求摒除压抑、阻碍 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 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3)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首先,经验 不再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印象, 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 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其次,经验 不仅仅是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 动。第三,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

  • 第2题:

    试论述杜威教育本质论。


    答案:
    解析:
    教育本质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以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的观点。(1)教育即生长杜威把生长这一生物学概念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涵,他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长混为一物,而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首先,“教育即生长”是针对当时无视儿童天性,按成人标准去要求儿童的教育时弊提出来的。“教育即生长”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和要求。杜威所理解的生长指的就是机体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杜威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他们,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区别。其次,“教育即生长”所体现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思想的反映。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儿童的充分生长和发展亦有助于社会目的的达成。然而杜威并不仅仅把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视为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他认为儿童充分生长本身便是民主主义的要求,便含有丰富的价值意义。可以说杜威把民主主义发展到学校中求学的儿童中间,给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其充分、自由生长,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简而言之,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因此,教育是一个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2)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之所以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和明显的影响。总之,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这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的过程。于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条件。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质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 第3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本质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最终提出三个重要的论点来对教育本质进行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教育即生长”,即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儿童的本能生长。他指出,儿童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2)杜威认为:“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既然经验是世界的基础,因此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取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得经验。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通过教育去增加儿童的经验,二是通过教育去提高儿童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 第4题:

    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 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 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 观念。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 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 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 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 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 第5题: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在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和教育本质观的影响下,形成了其活动课程论: (1)杜威反对以既有的知识编写系统教材,更反对用这种教材进行教育。他要求把课程与教材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即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儿童本身的活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这样获得的知识完全是通过儿童的自身体验得来的,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最准确,最有价值的,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
    (2)在活动课程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他认为儿童是在自己的活动中去求取经验,获得知识的。获取直接经验就是获得知识,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