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树立幼儿园与()教育一体化的大衔接观。 ”相关问题
  • 第1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小学方面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阶段的过渡。其中,幼小衔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

    A.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期
    B.进行某些方法强化训练 .
    C.幼儿园、小学、家庭通力协作
    D.避免“小学化倾向”

    答案:A,C,D
    解析:
    此题宜采用排除法。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小学的适应性,要避免某些方法的强化训练。B选项可以排除。

  • 第2题:

    试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答案:
    解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入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 第3题:

    幼儿园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效益观?
    (1)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社会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
    (2)育人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效益的根本标准,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效益的关键是要使园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使人才数量与规格适应并符合社会的需求。
    (3)幼儿园要通过合理组织有效运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提高管理的功能效益,较好地实现组织的日标、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更多的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育人的数量与质量。
    (4)要注意将资财的投入配置使用与教育目的、办园效果结合,突出其使用的意义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5)管理工作中,要把多快与好省统一起来,要把凡事讲效率、效益,作为园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 第4题:

    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论述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答案:
    解析: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J1童权利公约》,它确认每个儿童都拥有基本人权,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必须保护儿童的权利,以最大限度确保儿童的存活与发展。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命题立意】考查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 第5题: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就是要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  )。
    ①人才观②师生观③道德观④教育质量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就是要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师生观、教育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