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讲,原子和分子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一层次。原子又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所组成,这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层次。原子核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现在,人们把这些次一级的小粒子,比如: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不断发现的其他小粒子统称为\\\"基本\\\"粒子,它们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层次或者更深的层次。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具有微观结构的B.质子、中子、原子、电子、光子都是"基本"粒子C.物质的微观结构共有三个层次D."基本"粒子

题目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讲,原子和分子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一层次。原子又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所组成,这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二层次。原子核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现在,人们把这些次一级的小粒子,比如: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和不断发现的其他小粒子统称为\\\"基本\\\"粒子,它们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层次或者更深的层次。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具有微观结构的

B.质子、中子、原子、电子、光子都是"基本"粒子

C.物质的微观结构共有三个层次

D."基本"粒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相似考题
更多“: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讲,原子和分子是物质微观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举例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生活中: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盛放在容器中的水减少等。 自然界:远处闻到花香等。

  • 第2题: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是( )。

    A.前者指各种小粒内部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

    C.二者反映了微观物质世界结构,即小粒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D.二者都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以及中子等各种小粒


    正确答案:A

      根据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知道,物质的微观结构指的是微观物质即各种小粒的内部结构,只有A选项清楚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 第3题:

    初中化学《分子结构》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上午 四川省成都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分子结构
    2.内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当品红溶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再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氯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性质不再保持。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3-5)。



    图3-5 几种分子的模型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例如,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如图3-6)。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3-6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3.基本要求:
    (1)讲解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2)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
    (3)讲课时配合相应的板书。
    (4)如需要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引入
    【提出问题】到了夏天,经常下过雨之后地面很快就干了,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面温度高,水很快由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
    【提出问题】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那从微观上怎么去解释物质由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动画演示液态水蒸发成气态水的过程,学生观察动画中粒子的变化。
    【学生回答】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提出问题】除了蒸发之外,还有哪些现象分子也不会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糖的溶解、品红的扩散等。
    【提出问题】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吗?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我们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和氧分子是与过氧化氢不同的分子。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视频演示】几种常见的分子结构图,如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观察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视频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
    【提出问题】在分解过程中,发生了何种变化?
    【学生回答】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教师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环节三: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从微观角度解释由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发生的变化。
    【学生回答】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意识。
    作业:思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简要评价你本节课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2.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培养了学生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物质的分子结构,我借助了媒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在教学语言上,注重直观系统,层次分明,力求通俗易懂。但是,由于经验有限,没有过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缺乏灵活性,但是这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进的。

  • 第4题:

    对物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

    B.分子由原子组成

    C.原子由核及电子组成

    D.原子核由中子及质子组成

    E.原子核围绕着电子轨道旋转


    正确答案:E
    E。电子沿一定的轨道绕核旋转。

  • 第5题:

    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两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答案: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解题重点在第二句话。“变革微观物质”是和“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相对应的;而“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相对应的是“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它们”指小粒子。

    由此可知C项是对二者的正确理解。

    根据文段可知应该是微观物质构成微观结构,A项不正确;B项将微观物质的含义分割开来,理解错误;D项内容仅是微观物质的含义。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