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2013年)根据项目外排污水的污染因子进行河道水质预测因子排序,其排序指数ISE的可能值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项目污染因子及河流特征指数如下表,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COD、氨氮、总磷
    B:氨氮、COD、总磷
    C:氨氮、总磷、COD
    D:COD、总磷、氨氮

    答案:A
    解析:
    污染因子ISE=cpiQpi/(csi-chi)Qhi,式中:cpi为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mg/L;Qpi为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m3/s;csi为水污染物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为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mg/L;Qhi为评价河段的流量,m3/s。将题中数据代入计算,ISE(COD)=5,ISE(总磷)=2.5,ISE(氨氮)=3。因此,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OD、氨氮、总磷。

  • 第2题:

    根据项目外排污水的污染因子进行河道水质预测因子排序,其排序指数ISE的可能值()。

    A:0
    B:100
    C:-100
    D:-1

    答案:B,C,D
    解析:
    水质预测因子选取的数目应既能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水质因子数目。对于河流水体,可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ISE=cpiQpi/(csi—chi)Qhhi。式中,cpi为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mg/L;Q>pi为含水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m3/s;csi为水污染物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为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mg/L;Qhi为评价河段的流量,m3/s。ISE值是负值或者越大,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因子的污染影响越大。

  • 第3题:

    (2016年)某拟建项目,主要排放4种污染物质进入河道,设计水文条件下,假定初始断面完全混合,各污染物的背景浓度占标率及项目排污占标率见下表:



    则该项目主要影响预测因子选择排序应为( )。

    A.COD Cd Cu NH 3
    B.Cd NH 3 COD Cu
    C.NH 3 COD Cd Cu
    D.NH 3 COD Cu Cd

    答案:C
    解析:


    的类比计算,同一污染源不同污染物的ISE之间比较可以简化为:



    Cd和Cu的ISE相同的情况下,由于Cd为第一类污染物,故Cd优先选择;

  • 第4题:

    关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指数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标准指数=1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达标
    B:标准指数<1时,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
    C:标准指数>1时,数值越小,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D:标准指数>1时,数值越大,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答案:A,D
    解析:
    对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参数,其标准指数法公式为Pi=ci/Si,式中:Pi为标准参数,ci为水质参数i的监测浓度值,Si为水质参数i的标准浓度值。当标准指数≤1时,表示某地下水水质因子的的监测浓度值≤该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即:达标;此时,该分式数值越小,则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越符合标准。当标准指数>1时,表示某地下水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该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即:超标;此时,该分式数值越大,则该地下水水质因子超标越严重。

  • 第5题:

    ISE值(),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因子的污染影响越大。

    A:为1
    B:为负值
    C:越大
    D:越小

    答案:B,C
    解析:
    ISE是负值或者越大,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因子的污染影响越大。

  • 第6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预测和评价的因子应包括反应建设项目特点的()和生态因子。

    A.常规污染因子
    B.特殊污染因子
    C.主要污染因子
    D.特征污染因子

    答案:A,D
    解析:
    建设项目(常规、特征)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

    A.地下水的水位
    B.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Ⅰ类项目和Ⅱ类项目的要求。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关于土壤环境预测与评价因子,说法正确包括()

    A.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出的特征因子选取关键预测因子
    B.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出的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选取关键预测因子
    C.可能造成酸化影响的建设项目,选取土壤盐分含量、pH值作为预测因子
    D.可能造成碱化影响的建设项目,选取土壤盐分含量、pH值作为预测因子

    答案:A,C,D
    解析: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
    B.预测因子应根据现状评价因子而定
    C.预测因子应选择所有总量控制因子
    D.预测因子应选择项目排放的所有污染物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第10题:

    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值)()时,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参数的污染影响越大。

    • A、正值或者越小
    • B、正值或者越大
    • C、负值或者越小
    • D、负值或者越大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 A、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
    • B、引发地下水水质变化的因子
    • C、引发地下水水量变化的因子
    • D、地下水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ISE(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值)()时,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参数的污染影响越大。
    A

    正值或者越小

    B

    正值或者越大

    C

    负值或者越小

    D

    负值或者越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项目排放污水中含重金属,排放口下游排放区域内分布有鱼类产卵场等敏感区。现状评价中应调查()。

    A:常规水质因子
    B:项目特征水质因子
    C:水生生物项目特征因子
    D:沉积物项目特征因子

    答案:A,B,C,D
    解析:
    需要调查的水质因子有三类:①常规水质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②特殊水质因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可以适当删减;③其他方面的因子,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其调查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或从下列项目中选择部分内容,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底质方面主要调查与建没项目排污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

  • 第14题:

    已知项目污染因子及河流特征指数如表2所示,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表2

    A.COD、氨氮、总磷
    B.氨氮、COD、总磷
    C.氨氮、总磷、COD
    D.COD、总磷、氨氮

    答案:A
    解析:
    对于河流水体,可按公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ISE=cpiQpi/[(csi-chi)Qhi]。式中,cpi为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mg/L;Qpi为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m3/s;csi为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为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mg/L;Qhi为评价河段的流量,m3/s。ISE值越大,说明拟建项目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数的影响越大。本题中,ISE(COD)=5,ISE(总磷)=2.5,ISE(氨氮)=3。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OD、氨氮、总磷。

  • 第15题:

    根据项目外排污水的污染因子进行河道水质预测因子排序,其排序指数ISE的可能值有( )。

    A.0
    B.100
    C.-100
    D.-1

    答案:B,C,D
    解析:
    水质预测因子选取的数目应既能说明问题又不过多,一般应少于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水质因子数目。对于河流水体,可按下式将水质参数排序后从中选取:ISE=cpiQpi/(csi-chi)Qhi。式中,cpi为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mg/L;Qpi为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m3/s;csi为水污染物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i为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mg/L;Qhi为评价河段的流量,m3/s。ISE值是负值或者越大,说明拟建项目排污对该项水质因子的污染影响越大。A项,排序指数ISE不为0。

  • 第16题:

    (2014年)已知项目污染因子及河流特征指数如下表,污染因子ISE指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COD、氨氮、总磷
    B.氨氮、COD、总磷
    C.氨氮、总磷、COD
    D.COD、总磷、氨氮

    答案:A
    解析:

  • 第17题: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指数法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单因子指数法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
    B:单因子指数法不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
    C:综合指数法需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D:综合指数法中对各评价因子赋予权重有一定难度,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答案:A,C,D
    解析:
    单因子指数法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如以评价区现状植被覆盖率为评价标准,可评价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权重的赋予一般都是据专业、专家判断,不同人赋予值有所差异。

  • 第18题:

    附录D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般性水质因子(随浓度增加而水质变差的水质因子)的指数计算公式:表示()。

    A.评价因子i的水质指数
    B.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
    C.评价因子i的水质评价标准限值
    D.评价因子j的水质指数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有关单项水质因子评价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一般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单项水质因子的评价
    B.常用该评价的水质因子有DO值和pH值等
    C.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则说明其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D.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则说明其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答案:A,B,C
    解析:
    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建议采用标准指数法;常用该评价的水质因子有DO值和pH值等;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

    A:地下水的水位
    B: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规定,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Ⅰ类项目和Ⅱ类项目的要求。

  • 第21题: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 ),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 、简单三级。

    A.污水水污染物数量 B.污水水质指标数量
    C.污水水质变化情况 D.污水水质指标变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污水水质指标数量,将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

  • 第2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是正确的

    • A、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所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B、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C、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
    • D、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
    • E、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主要污染源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正确答案:B,C

  • 第23题:

    单选题
    水质参数排序公式ISE=cpi Qpi /(csi - chi) Qhi中,cpi为( )。
    A

    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

    B

    水质参数i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C

    评价河段水污染物i的浓度

    D

    含水污染物i的废水排放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