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均可用于评价等级一、二级,评价范围≤50km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更多“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3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模式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9年)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达的图表应包括()。

    A.基本信息底图
    B.项目基本信息图
    C.达标评价结果表
    D.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答案:A,B,D
    解析:
    见原文8.9。

  • 第2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9.3.预测范围
    9.3.1预测范围应捜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 围环境空气敏感区的位罝等,并进行适当调整。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平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大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其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的最大地面浓度,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对于小于1小时的短期非正常排放,可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 第4题:

    (2019年)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AERMODCALPUFF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6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2.5km
    C.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D.地面水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答案:B
    解析:
    B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选项B所述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2.5km范围,是错误描述,故为正确答案。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
    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
    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 。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太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
    解析:

  • 第9题:

    处于复杂地形的某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适用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AERMOD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DMS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

  • 第10题:

    某建设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各污染源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6.8%。评价范围包含自
    然保护区的部分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说法,正确的是( ).

    A.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B.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D.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从简


    答案:B
    解析:

  • 第11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估算模式是一种()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A:单源
    B:二源
    C:多源
    D:由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多少确定

    答案: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不属于大气环境导则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的是(  )。
    A

    ADMS模式

    B

    CALPUFF模式

    C

    估算模式

    D

    AERMOD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A.确定评价等级
    B.确定评价范围
    C.确定气象条件
    D.确定面源排放温度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为:①确定预测因子;②确定预测范围;③确定计算点;④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⑤确定气象条件;⑥确定地形数据;⑦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⑧选择预测模式;⑨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⑩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第14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答案:A
    解析:
    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第15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新建燃煤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应包括()。

    A:烟囱高度方案
    B:非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C: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D:非正常排放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答案:A,B,C
    解析:
    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质量浓度,非正常排放无日平均质量浓度,排除D项。

  • 第16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应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第17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2.5km
    C.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D.地面水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答案:B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 第18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适用于计算海陆风气象条件下环境影响日平均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式为()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4.22.3.1 CALPUFF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CALPUFF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千米的模拟范围,包括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处 理,如复杂地形的影响: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如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化学转化,以及颗粒 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

  • 第19题:

    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
    B.AERMOD
    C.CALPUFF
    D.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 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5 km时,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B.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取5 km。
    C.对于新建、迁建及飞行区扩建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范围还应考虑受影响的周边城市,最大取边长50 km。
    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CALPUFF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千米的模拟范围,包括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处理,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城市道路建设项目长度为30km,则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  (    )
    A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

    B

    2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

    C

    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

    D

    边长50km矩形区域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