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mg/m3。A.0.05 B.0.13 C.0.15 D.0.17

题目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mg/m3。

A.0.05
B.0.13
C.0.15
D.0.17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中,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05+0.10=0.15mg/m3。
更多“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mg/m3。”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0.35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3),其超标倍数为()。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则其超标倍数=(0.35-0.3)/0.3≈0.17。

  • 第2题:

    某地大气环境监测PM10的日平均浓度为0.45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为0.15mg/m3,则超标倍数为()。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答案:B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超标倍数=(0.45-0.15)/0.15=2倍。

  • 第3题: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

    A:0.30mg/m3,0.40mg/m3
    B:0.35mg/m3,0.45mg/m3
    C:0.35mg/m3,0.40mg/m3
    D:0.28mg/m3,0.38mg/m3

    答案:C
    解析: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即0.1+0.25=0.35(mg/m3);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预测值+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即0.2+0.20=0.40(mg/m3)。

  • 第4题:

    某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日均浓度为0.35mg/m3(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3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为0.15mg/m3),其超标倍数为( )。

    A.2.33
    B.1.33
    C.1.17
    D.0.17

    答案:D
    解析:
    电厂煤堆场附近监测点处颗粒物的浓度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则其超标倍数(0.35-0.3)/0.3=0.17。

  • 第5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质量监測结果统计分析内容应包括()。
    A.污染物浓度范围 B.日平均浓度
    C.一次最高值 D.—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


    答案:A,B,C,D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測结果统计分析内容。答案显然。

  • 第6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A:0.05mg/m3
    B:0.13mg/m3
    C:0.15mg/m3
    D:0.17mg/m3

    答案:C
    解析:
    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05+0.10=0.15mg,/m3

  • 第7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6个监测点位的现状监测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分别是0.30mg/m3、0.20mg/m3、0.10mg/m3,预测范围内的日平均浓度最大预测值是0.15mg/m3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应采用的最终质量浓度是()。

    A:0.15mg/m3
    B:0.25mg/m3
    C:0.35mg/m3
    D:0.45mg/m3

    答案:C
    解析:
    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15+0.20=0.35(mg/m3)。

  • 第8题:

    火电厂改造


    某发电厂现有6台机组(2*25 MW、4*125 MW),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为当地区域集中供热的热源点,替代周围拆除的1 0t/h以下1 3台小工业锅炉,公司对现有2*25 MW机组进行了抽汽供热改造。项目规模为2*300 MW,总容量为600 MW。辅助工程为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除尘装置,改建煤码头,停靠3个3 000 t级煤驳的泊位。本工程日运行20 h,年运行5 500 h。本工程耗煤量为824 t/h。


    【问题】


    1.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为:SO2 0.016 1 mg/m3,NO20.062 9 mg/m3,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是多少?大气现状环境监测需要选择哪些监测因子?如何选择现状监测时间?


    2.在该发电厂东南方向5 km处有一居民居住区,现状大气监测最大小时平均浓度SO20.178 mg/m3,NO2 0.119 mg/m3,预测值SO2 0.006 3 mg/m3,NO20.053 2 mg/m3,现状大气监测最大日平均浓度SO2 0.100 mg/m3,N02 0.083 mg/m3,预测值SO20.001 1 mg/m3,NO2 0.008 7 mg/m3,试判断该居民居住区这两种污染物是否超标?


    3.火电厂建设项目的温排水指的是什么水?对于点源的废热以什么来表征,以什么模式来预测?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作为火力发电的项目应该选取哪些特征水质参数进行水质调查? (列举其中主要5项)


    5.煤码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至少列举3个)




    答案:
    解析:

    1.在本项目中,SO2和NO2的小时平均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分别为0.50mg/O2和0.24 mg/m3,经计算,


    =0.016 1/0.50=3.22%,


    =0.062 5/0.24=26.0%。


    由于80%>>10%,故本项目大气评价定为二级。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


    因子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烟尘。监测时间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在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的有效数据,在每天的监测时段,至少要获取当地时间02、0 8、1 4、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日平均质量浓度应符合GB 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2.该居民区的大气污染物SO2小时平均质量浓度=0.1 78+0.006 3=0.184 3(mg/m3)NO2小时平均质量浓度=0.119+0.053 2=0.1 72 2(mg/m3)SO2小时平均的标准值为0.50 mg/m3, NO2小时平均的标准值为0.24 mg/m3,说明这两种污染物的小时质量浓度均可达标。该居民区的大气污染物SO2日均质量浓度=0.100+0.001 1=0.101 1(mg/m3)NO2日均质量浓度=0.083+0.008 7=0.091 7(mg/m3)SO2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 mg/m3, NO2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2 mg/m3,说明这两种污染物的日均质量浓度均可达标。


    3.温排水指通过电厂冷汽器向环境水体排放,且水温高于环境水温的直流冷却水,其排水中没有其他废水掺入。温排水的评价因子是温升。对于点源的废热以水温来表征,可以采用河流一维日均温度模式近似地估算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的温度情况,或参照河流相关模式处理。


    4.选取的特征水质参数有pH、悬浮物、硫化物、挥发性酚、砷、水温、铅、镉、铜、石油类、氟化物。


    5.(1)煤炭在装卸、输送等作业过程中由于搅动、落差而产生的煤粉扬尘。(2)码头面初期雨水及作业后的冲洗含煤废水、含油废水、船舶机舱生活污水。(3)作业区固体废物、船舶固体废物以及环保冲洗设施产生的煤污泥等。煤码头作业固体废物主要是装卸过程中撒落在码头面、地面的煤炭;船舶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4)车、船鸣号时的交通噪声,港口作业机械运转时的机械噪声。





    1.本题主要考察环评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 2.2—2008)的基本了解。确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需要根据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和环境质量浓度标准计算出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再据此来进行判断。污染物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ci /c0i*100%,式中,Pi为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ci为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为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浓度标准,一般选用GB 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量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对于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考TJ 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同一个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 2.2—2008)对不同大气评价等级下应进行的大气环境监测有着明确的规定。


    2.本题主要考察环评人员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并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相对照,判断是否达标。


    3.温升是火电厂建设项目特殊的评价因子,是用于评价温排水的水环境特征的。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于点源的废热以水温来表征,可以采用河流一维日均温度模式近似地估算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的温度情况,或参照河流相关模式处理。


    4.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中指出,火力发电、热电的特征水质参数为pH、悬浮物、硫化物、挥发性酚、砷、水温、铅、镉、铜、石油类、氟化物,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适当删减。


    5.煤码头的污染源是坐落于港口或江边的发电厂经常会有的,煤码头的污染调查和治理是这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污染源来自煤粉扬尘、洗煤废水、含油废水、作业区固体废物等。


  • 第9题:

    对于采石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在于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TSP,PM10的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TSP和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分别为()。

    • A、0.20mg/m3,0.10mg/m3
    • B、0.30mg/m3,0.15mg/m3
    • C、0.50mg/m3,0.25mg/m3
    • D、0.12mg/m3,0.05mg/m3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验收监测时应应用标准正确评价监测结果,应严格按照标准指标评价,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是按()进行评价。

    • A、年日均浓度值
    • B、季度、月均浓度值
    • C、监测期间污染物最高排放浓度值
    • D、日均浓度值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技改项目N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05mg/m3,现状监测值为0.10mg/m3,削减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3,在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另有一拟新建项目,据环评报告该项目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3,则技改完成和新建项目完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
    A

    0.25mg/m3,不达标

    B

    0.10mg/m3,达标

    C

    0.20mg/m3,不达标

    D

    0.20mg/m3,达标


    正确答案: B
    解析: 建成后的小时浓度值=0.05+0.10-0.05+0.10=0.20mg/m3,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NO2小时浓度二级标准为0.24mg/m3,达标。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地大气环境监测PM10的日平均浓度为0.45 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淮中PM10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为0.15 mg/m3,则超标倍数为(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陪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某拟建项目S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3,现状监测值为0.35mg/m3,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3,则建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

    A:0.50mg/m3,达标
    B:0.50mg/m3,不达标
    C:0.40mg/m3,达标
    D:0.40mg/m3,不达标

    答案:C
    解析:
    建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0.10+0.35-0.05=0.40(mg/m3),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SO2小时浓度二级标准为0.50mg/m3,达标。

  • 第14题:

    某供热项目位于大气环境:二类区,以下预测结果符合接受条件的是()。


    A:NOx日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550ug/m3
    B:SO,日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80ug/m3
    C:PM.s年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13ug/m3
    D:PMo年均浓度预测最大值为20ug/m3

    答案:B,D
    解析:
    10.1.1达标区域,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a)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b)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S02的二级小时浓度标准限值(短期浓度)为500ug/m3,因此A超标,,不能接受;NO2的日均浓度(短期浓度)标准限值为80ug/m3,因此B达标,可接受;PM2.5年均浓度(长期浓度)标准限值为35ug/m3,其30%为10.5ug/m3,因此C不满足占标率≤30%;PM10年均浓度(长期浓度)标准限值为70ug/m3,其30%为21ug/m3,故D满足占标率≤30%,可接受。

  • 第15题:

    (2019年)某水泥厂项目对所有网格点pm 2.5年均浓度贡献值为1.25ug/m3,日均浓度为2.54ug/m 3,区域削减源对所有网格点pm 2.5年均浓度贡献值为1.64ug/m3,日均浓度为3.42ug/m 3,则该项目预测范围内年平均浓度质量变化率K值为( )。

    A.-23.8%
    B.-25.7%
    C.-50.8%
    D.-52.0%

    答案:A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8.8.4,实施区域削减方案后预测范围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 k:

  • 第16题:

    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 )。

    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包括: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因为该项目处于运行期,以烟尘排放为特点且正常排放,属于全年逐日气象条件,所以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PM10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PM10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 第17题:

    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

    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⑤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因为该项目处于运行期,以烟尘排放为特点且正常排放,属于全年逐日气象条件,所以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PM10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PM10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 第1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

    A: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B: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
    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
    D:日均值超标率

    答案:A,B,C,D
    解析: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包括: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估算模式适用于( ) 。

    A.评价范围的确定
    B.评价等级的确定
    C.点源日均浓度的预测
    D.线源最太地面浓度的预测

    答案:A,B
    解析:

  • 第20题:

    某拟建项,目S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3,现状监测值为0.35mg/m3,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3,则建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

    A:0.50mg/m3,达标
    B:0.50mg/m3,不达标
    C:0.40mg/m3,达标
    D:0.40mg/m3,不达标

    答案:C
    解析:
    建成后的小时浓度值=0.10+0.35-0.05=0.40mg/m3,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SO2小时浓度二级标准为0.50mg/m3,达标。

  • 第21题: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3,最大值为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

    • A、0.30mh/m3,0.40mg/m3
    • B、0.35mg/m3,0.45mg/m3
    • C、0.35mg/m3,0.40mg/m3
    • D、0.28mg/m3,0.38mg/m3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某技改项目N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05mg/m3,现状监测值为0.10mg/m3,削减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3,在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另有一拟新建项目,据环评报告该项目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3,则技改完成和新建项目完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

    • A、0.25mg/m3,不达标
    • B、0.10mg/m3,达标
    • C、0.20mg/m3,不达标
    • D、0.20mg/m3,达标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采石场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在于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TSP,PM10的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TSP和PM10的日均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分别为()。
    A

    0.20mg/m3,0.10mg/m3

    B

    0.30mg/m3,0.15mg/m3

    C

    0.50mg/m3,0.25mg/m3

    D

    0.12mg/m3,0.05mg/m3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