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时,PM10监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A.冬季监测五天有效数据 B.冬季、夏季分别监测五天有效数据 C.冬季监测七天有效数据 D.冬季、夏季分别监测七天有效数据

题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时,PM10监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

A.冬季监测五天有效数据
B.冬季、夏季分别监测五天有效数据
C.冬季监测七天有效数据
D.冬季、夏季分别监测七天有效数据

相似考题
更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时,PM10监测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mg/m3。

    A.0.05
    B.0.13
    C.0.15
    D.0.17

    答案:C
    解析:
    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中,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05+0.10=0.15mg/m3。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不属于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的是()。

    A:年平均温度日变化
    B:年平均风速月变化
    C:年平均风频月变化
    D:季小时平均风速日变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包括:①温度,统计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②风速,统计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③风向、风频,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④主导风向。

  • 第3题:

    (2019年)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达的图表应包括()。

    A.基本信息底图
    B.项目基本信息图
    C.达标评价结果表
    D.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答案:A,B,D
    解析:
    见原文8.9。

  • 第4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主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耍时可做1 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 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一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一期监测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D.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答案:A
    解析:
    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指环境风险评价、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固体废物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第6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要时可做1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1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1期监测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第7.3.2.1款规定,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检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检测,必要时可作2期检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检测。

  • 第7题:

    (2019年)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AERMODCALPUFF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答案:B
    解析:
    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根据GB 3095—2012中常规污染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TSP每日应有24h的采样时间。@##

  • 第9题:

    某“烟塔合一”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适用的模型是()

    A.ADMS
    B.AERMOD
    C.CALPUFF
    D.AUSTAL2000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A:7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h
    B:7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h
    C:5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h
    D:5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h

    答案: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GB3095-1996)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12h的连续监测时间。(备注: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GB3095-2012)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24h的连续监测时间。)

  • 第11题: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PM10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20小时采样时间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有20小时采样时间

    答案: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A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C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 )。

    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包括: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因为该项目处于运行期,以烟尘排放为特点且正常排放,属于全年逐日气象条件,所以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PM10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PM10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 第14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最少为( )个。
    A. 6 B. 5 C. 4 D. 3


    答案:A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要求。答案显然。

  • 第15题:

    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

    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
    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

    答案:A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①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②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③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④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⑤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因为该项目处于运行期,以烟尘排放为特点且正常排放,属于全年逐日气象条件,所以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PM10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PM10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 第16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不应少于( )个。
    A. 10 B. 8 C. 6 D. 3


    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規定。答案显然。

  • 第17题: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
    A夏季、冬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夏季
    D春季、秋季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测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测平均值为0.10mg/m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

    A:0.05mg/m3
    B:0.13mg/m3
    C:0.15mg/m3
    D:0.17mg/m3

    答案:C
    解析:
    对最大地面质量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即0.05+0.10=0.15mg,/m3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20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A.新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B.改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C.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D.施工期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22题:

    某大气环境一级评价的新建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有其他在建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该在建项目的数据来源应采用的资料或文件是()。

    A. 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
    B. 在线监测数据
    C. 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D. 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

    答案:C
    解析:
    评价范围内在建和拟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己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资料;改建、扩建项目现状工程的污染源和评价范围内拟被替代的污染源调查,可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依次优先使用项目监督性监测数据、在线监测数据、年度排污许可执行报告、自主验收报告、排污许可证数据、环评数据或补充污染源监测数据等。污染源监测数据应采用满负荷工况下的监测数据或者换算至满负荷工况下的排放数据。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A

    夏季、冬季

    B

    夏季、秋季

    C

    春季、夏季

    D

    春季、秋季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