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急性肺水肿时,吸入的氧气需用20%~30%的酒精将其湿化,其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急性肺水肿病人吸氧时,为什么湿化瓶内需盛20%~30%酒精?


    参考答案:急性肺水肿病人呼吸困难,咯带有粉红色泡沫样痰,在氧气湿化瓶内盛20%~30%酒精,可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其破裂,消除泡沫,可扩大气体和肺泡壁接触面,使气体易于弥散,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缓解症状。

  • 第2题:

    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需用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其目的是()

    A.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B.使痰液稀薄,宜咳出

    C.消毒吸入的氧气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答案:E

  • 第3题:

    患者,女性,74岁。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吸氧时需用20%~30%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A.减低肺泡表面张力

    B.消毒吸入的氧气

    C.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D.使痰液湿薄,易咳出

    E.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E

  • 第4题:

    对于急性肺水肿病人,护士应选择哪种给氧方式

    A.低流量持续酒精湿化给氧

    B.高流量持续酒精湿化给氧

    C.低流量间断给氧

    D.高流量20%~30%酒精湿化氧气

    E.持续低流量给氧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急性肺水肿病人应吸入

    A:10%~20%乙醇湿化的氧气
    B: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C:30%~50%乙醇湿化的氧气
    D:40%~50%乙醇湿化的氧气
    E:50%~60%乙醇湿化的氧气

    答案:C
    解析:
    心源性呼吸困难达到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病人吸入30%~50%乙醇湿化的氧气。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 第6题:

    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A:使患者呼吸道湿化
    B:消毒吸入的氧气
    C:使痰液易咳出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答案:E
    解析:
    急性肺水肿是由于短时间内吸入过多液体,输液速度过快,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患者表现为突然气促、咳嗽、呼吸困难、出冷汗、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自口鼻涌出,两肺听诊布满湿啰音,出现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湿化瓶内置20%~30%乙醇湿化氧气,可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故排除A、B、C、D答案,E正确。

  • 第7题:

    患儿肺水肿,可吸入酒精湿化的氧气,每次吸入不宜超过多长时间()

    • A、10分钟
    • B、15分钟
    • C、30分钟
    • D、25分钟
    • E、20分钟

    正确答案:E

  • 第8题:

    在防治输液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的措施中,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采取中凹卧位
    • B、尽量双腿下垂
    • C、吸入30%酒精湿化后的氧气
    • D、根据病情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正确答案:B

  • 第9题:

    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需用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其目的是()

    • A、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 B、使痰液稀薄,宜咳出
    • C、消毒吸入的氧气
    •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E、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E

  • 第10题:

    判断题
    患儿出现急性肺水肿时,可给予持续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需用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其目的是()
    A

    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B

    使痰液稀薄,宜咳出

    C

    消毒吸入的氧气

    D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湿化瓶中氧气通过酒精适宜的浓度是()。
    A

    <20%

    B

    20%~30%

    C

    30%~50%

    D

    50%~100%

    E

    >1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急性肺水肿患者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氧气的目的是

    A.减低肺泡表面张力

    B.消毒吸入的氧气

    C.湿润呼吸道

    D.减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

    E.使痰稀薄,易咳出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护士应立即给予患儿的治疗是

    A.间歇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B.持续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C.间歇吸入5%~10%乙醇湿化的氧气

    D.持续吸入5%~10%乙醇湿化的氧气

    E.持续吸入50%乙醇湿化的氧气


    正确答案:A
    肺水肿患者肺泡内渗出过多,会产生大量泡沫性痰。堆积在肺泡内弓}起呼吸困难严重者窒息。酒精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内的泡沫破裂。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减轻病情。故应立即嘱患儿坐位,双腿下垂,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间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 第15题:

    患者,男,70岁,输液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吸氧时需要20%~30%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A.消毒吸入氧气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使呼吸道湿润

    D.使痰液湿薄,易咳出

    E.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E

  • 第16题:

    护士应立即给予患儿的治疗是

    A、持续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B、间歇吸入5%~10%乙醇湿化的氧气
    C、持续吸入5%~10%乙醇湿化的氧气
    D、持续吸入50%乙醇湿化的氧气
    E、间歇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答案:E
    解析:
    肺水肿病人肺泡内渗液增多,会产生大量泡沫性痰。堆积在肺泡内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窒息。酒精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内的泡沫破裂。从而改善病人的呼吸困难,减轻病情。故应立即嘱患儿坐位,双腿下垂,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间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 第17题:

    输液中发生肺水肿时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

    A.使痰液易咳出
    B.消毒吸入的氧气
    C.使患者呼吸道湿化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答案:E
    解析:
    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 第18题:

    急性肺水肿病人需用60-70%酒精湿化的高流量4-6L/分氧气吸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急性心衰患者吸氧时将20%~30%酒精湿化的目的为()。

    • A、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C、防止氧中毒
    • D、利于氧气吸收
    • E、帮助氧气消毒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湿化瓶中氧气通过酒精适宜的浓度是()。

    • A、<20%
    • B、20%~30%
    • C、30%~50%
    • D、50%~100%
    • E、>10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判断题
    急性肺水肿病人需用60-70%酒精湿化的高流量4-6L/分氧气吸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女性,74岁。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吸氧时需用20%~30%乙醇湿化,其目的是(   )
    A

    减低肺泡表面张力

    B

    消毒吸入的氧气

    C

    使患者呼吸道湿润

    D

    使痰液湿薄,易咳出

    E

    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急性肺水肿病人应吸入()
    A

    10%~20%乙醇湿化的氧气

    B

    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

    C

    30%~50%乙醇湿化的氧气

    D

    40%~50%乙醇湿化的氧气

    E

    50%~60%乙醇湿化的氧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急性肺水肿的患者吸氧,要用20%到30%的乙醇,它具有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失,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