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时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卧床休息B.术前应留置胃管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D.观察患者腹部情况E.治疗便秘

题目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时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卧床休息

B.术前应留置胃管

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E.治疗便秘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时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卧床休息B.术前应留置胃管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D.观察患者腹部情况E.治疗便秘”相关问题
  • 第1题:

    (122~125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0岁,阴囊肿物2个月。开始提重物时,阴囊出现肿块,可用手还纳,无痛。近日站立时阴囊肿块即出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122、术前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积极消除便秘、治疗咳嗽

    B.按下腹部手术进行皮肤准备

    C.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

    D.术晨进流质饮食

    E.术前排空膀胱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本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试行手法复位
    B:应用止痛剂
    C: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D:紧急手术
    E:热敷、抗生素治疗

    答案:D
    解析:
    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嵌顿后易发生肠梗阻表现。该患者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脱出,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右阴囊红肿,提示可能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时可先试行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防止疝内容物坏死。

  • 第3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本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试行手法复位
    B.应用止痛剂
    C.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D.紧急手术
    E.热敷、抗生素治疗

    答案:D
    解析:
    1.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阴性,嵌顿后易发生肠梗阻表现。该患者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脱出,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右阴囊红肿,提示可能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2.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可试行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防止疝内容物坏死。

  • 第4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腹外疝术后,对患者正确的要求是
    A.24小时后可床边活动
    B.2天后可户外散步
    C.半个月后可恢复轻体力工作
    D.不从事体力劳动
    E.3个月内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

    答案:E
    解析:
    1.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阴性,嵌顿后易发生肠梗阻表现。该患者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脱出,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右阴囊红肿,提示可能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2.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可试行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防止疝内容物坏死。

  • 第5题: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

    针对该患者,术后可有效防止疝气复发的措施是
    A.定期复查
    B.治疗便秘
    C.卧床休息
    D.防止受凉
    E.避免重体力劳动

    答案:B
    解析:

  • 第6题:

    患者男,48岁。6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入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进行手术修补后,以下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
    B.取屈膝仰卧位
    C.多饮水
    D.注意保暖
    E.排尿

    答案:A
    解析:
    注意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因此绝对卧床不正确,因此选A。此外还要多饮水以促进排尿,注意保暖,体位取屈膝仰卧位,避免疝内容物脱出。解题关键:一般术后3~5天就可考虑离床活动。

  • 第7题: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

    术后为预防阴囊血肿,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B.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C.伤口放置盐袋
    D.早期下床活动
    E.阴囊冷敷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

    术毕患者回病房,护士安置患者取平卧位,膝下垫软枕,其目的是
    A.促进患者舒适
    B.缓解切口张力,以利愈合
    C.预防感染
    D.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
    E.减轻疼痛

    答案:B
    解析:
    1.排除法。
    2.平卧,膝下垫软枕,可放松腹部,减轻伤口张力,促进愈合。
    3.为预防术后阴囊血肿,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4.治疗便秘,有助于预防复发。

  • 第9题:

    患者,男,48岁,6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入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进行手术修补后,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A.注意保暖
    B.绝对卧床休息
    C.取屈膝仰卧位
    D.排尿
    E.多饮水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患者,男,48岁,6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入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进行手术修补后,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 A、绝对卧床休息
    • B、取屈膝仰卧位
    • C、多饮水
    • D、注意保暖
    • E、排尿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48岁,6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入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进行手术修补后,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A

    绝对卧床休息

    B

    取屈膝仰卧位

    C

    多饮水

    D

    注意保暖

    E

    排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对该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

    试行手法复位

    B

    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C

    应用止痛剂

    D

    热敷、抗生素治疗

    E

    紧急手术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50岁,慢性便秘多年。近半年来站立时发现阴囊出现肿块,平卧时可还纳,入院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应积极消除患者的便秘
    B:按下腹部手术备皮范围进行皮肤准备
    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术晨应置胃管
    E:人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不可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以免肠道梗阻时加重症状。
    术后护士为其采取平卧位,腘窝部垫枕,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以利愈合。
    术后为预防阴囊血肿,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伤口沙袋压迫。
    :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病可使腹压增加,诱发腹股沟斜疝,因此在患者术后应治疗这些慢性病。

  • 第14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B、绞窄性股疝
    C、睾丸鞘膜积液
    D、睾丸扭转
    E、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答案:E
    解析:
    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不透光,嵌顿后易发生肠梗阻表现。该患者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脱出。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右阴囊红肿,提示可能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 第15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B.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C.绞窄性股疝
    D.睾丸鞘膜积液
    E.睾丸扭转

    答案:A
    解析:
    1.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呈椭圆形或梨形,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透光试验阴性,嵌顿后易发生肠梗阻表现。该患者10小时前因提重物肿块脱出,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右阴囊红肿,提示可能为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

    2.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可试行手法复位: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治疗,以解除肠梗阻,防止疝内容物坏死。

  • 第16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护士对其病情判断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A.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B.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C.绞窄性股疝
    D.绞窄性腹股沟斜疝
    E.绞窄性腹股沟直疝

    答案:A
    解析:
    2.该患者出现不能回纳的肿块,并伴有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变现,应诊断为嵌顿性疝,需立即手术。

  • 第17题:


    患者,男,50岁。慢性便秘多年,近半年来站立时发现阴囊出现肿块,平卧时可还纳,入院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应积极消除患者的便秘
    B.按下腹部手术备皮范围进行皮肤准备
    C.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术晨应置胃管
    E.入手术室前不应排空膀胱

    答案:E
    解析:

    如考点还原,腹股沟斜疝属于下腹部的手术,术前要在规定位置备皮、备血、灌肠、排空膀胱等(ABC对),(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腹外疝病人手术切口在腹壁的薄弱点,任何腹内压增高的因素都可能会使之裂开。平卧位,膝下垫软枕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A对)。预防切口感染通过术后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严格无菌操作实现(B错),预防阴囊水肿可以使用丁字带托起阴囊(C错),预防伤口渗血应该避免腹内压骤然升降并及时更换敷料(D错),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E错)。
    由于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所以用丁字带把阴囊托起,使之位于一个较高位置,避免出现阴囊水肿(D对)。ABC都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C是预防腹外疝复发的操作。
    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病可使腹压增加,诱发腹股沟斜疝,因此在患者术后应治疗这些慢性病(A对)。术后3个月内应该避免重体力劳动,因为重体力劳动也是腹内压升高的因素(B错)。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或使新的腹外疝得到诊治(C错)。“注意保暖”和“早期活动”是病人生活方式的调节,与腹外疝复发没有直接关系(DE错)。

  • 第18题:


    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

    术前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卧床休息
    B.术前应留置胃管
    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E.治疗便秘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患者,男,50岁,慢性便秘多年。近半年来站立时发现阴囊出现肿块,平卧时可还纳,入院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
    A.应积极消除患者的便秘
    B.按下腹部手术备皮范围进行皮肤准备
    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术晨应置胃管
    E.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

    答案:C
    解析:
    1.该患者不可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以免肠道梗阻时加重症状。
    2.术后护士为其采取平卧位,腘窝部垫枕,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切口张力,减轻疼痛,以利愈合。
    3.术后为预防阴囊血肿,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伤口沙袋压迫。
    4.便秘、慢性咳嗽等慢性病可使腹压增加,诱发腹股沟斜疝,因此在患者术后应治疗这些慢性病。

  • 第20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对该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试行手法复位
    B.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C.应用止痛剂
    D.热敷、抗生素治疗
    E.紧急手术

    答案:E
    解析:
    2.该患者出现不能回纳的肿块,并伴有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变现,应诊断为嵌顿性疝,需立即手术。

  • 第21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本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试行手法复位
    • B、应用止痛剂
    • C、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 D、紧急手术
    • E、热敷、抗生素治疗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对该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试行手法复位
    • B、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 C、应用止痛剂
    • D、热敷、抗生素治疗
    • E、紧急手术

    正确答案:E

  • 第23题:

    单选题
    患者,男,5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人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应进行手术修补,下列哪项不属于其术前护理措施
    A

    绝对卧床休息

    B

    术前晚灌肠

    C

    多饮水

    D

    注意保暖

    E

    排尿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