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试述常见的输液反应、临床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题目

试述常见的输液反应、临床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发热反应:
(1)滚现:患者发冷、寒颤和发热,轻者发热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可灰复正常。严重者初期寒颤,继而高热达40℃,并伴头痛、恶心等症状。
(2)处理: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观察,保暖;重者立即停止输液进行对症处理。
2.急性肺水肿:
(1)表现:患者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严重者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有大量湿性暖音。
(2)处理:停止输液,高流量吸氧,病情允许让患者端坐,双腿下垂,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并迅速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静脉炎:
(1)表现: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迸理:停止此血管输液,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处理。
4.空气栓塞:
(1)表现:患者突然胸闷、胸骨疼痛、眩晕、血压降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发给,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2)处理:立即让患者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给高流量吸氧。
更多“试述常见的输液反应、临床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皮肤和黏膜放射反应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皮肤和黏膜放射反应的处理如下:干性脱皮和瘙痒时可给予1%冰片滑石粉。出现湿性脱皮时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局部涂抹2%硼酸软膏、四环素可的松软膏,也可清洁换药后干燥暴露,经上述处理一般10~14天可痊愈。鼻咽、鼻腔、口腔和喉部的黏膜反应可致局部干燥和疼痛,宜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朵贝液或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生理盐水鼻咽冲洗,复方薄荷油或淡鱼肝油滴鼻,口服维生素B2片及中药导赤散。

  • 第2题: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 )、( )、( )和( )。


    正确答案: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 第3题:

    试述皮肤和粘膜放射反应的处理。


    答案:
    解析:
    干性脱皮和瘙痒可给予1%冰片滑石粉;湿性脱皮应立即停止放疗,局部涂抹2%硼酸软膏、四环素可的松软膏,也可清洁换药后干燥暴露,经上述处理一般10~14天可痊愈。
    鼻咽、鼻腔、口腔和喉部的粘膜反应可致口干、鼻干、喉干和疼痛。宜保持口腔清洁,用Dobells溶液或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用生理盐水行鼻咽冲洗,用石蜡油、复方薄荷油或淡鱼肝油滴鼻。口服维生素B2片及中药导赤散。

  • 第4题:

    试述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


    正确答案:
    1.液体不滴,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l)针头滑出血管外:应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用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轻轻挤压靠近针头端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
    (4)压力过低:可适当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5)静脉痉挛: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使排气管针头露出液面,滴管内液体缓缓下流直至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3.滴管液面过低: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1/3一1/2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
    4.输液过程中,如果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各部位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输液器。

  • 第5题:

    试述头部常见的几种放疗反应及其处理。


    答案:
    解析:
    (1)下颌骨损伤:口腔肿瘤用深度X线治疗时,45Gy/4~5周可产生骨坏死。用60钴治疗,这种损伤已少见。预防方法为放疗前常规口腔处理,拔除龋齿和残根,除去金属冠,并经常保持口腔清洁。放疗前拔牙者,需拔牙后10~14天才能放疗。放疗后3年内不宜拔牙。为预防放射性龋齿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放疗时可应用塑料或小玻璃瓶咬合器,免遭不必要的照射。
    (2)唾液腺损伤:粘液细胞容易受到损害,发生纤维化。20Gy/2周后腮腺功能受抑制。使口涎分泌减少,粘稠,而致口干、牙齿容易脱落和易发生牙痛,治疗宜保持口腔清洁,中药可用增液汤等。
    (3)晶体损伤:放射量5~12Gy时可产生白内障,如治疗需要,不能避开晶体时,晶体的受量不能超过12Gy。
    (4)脑和脊髓损伤:小野照射超过50Gy/5周,大野超过40Gy,可出现脑软化和放射性脊髓炎。脊髓炎早期反应为屈颈时从颈部或腰部沿背向下肢或四肢放射的触电感。严重者可发生颈或胸段脊髓横断性损害。放射性脑损伤,潜伏期1~7年,表现为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呆滞、答非所问等。治疗可给予激素、血管扩张剂及各种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γ-氨酪酸、谷维素、ATP、加兰他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