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降低固定噪声源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可采取的主动降噪措施有( )。

    A.居民住宅加装隔声窗
    B.选用低噪声设备
    C.噪声源加装隔声罩
    D.调整声源与居民住宅距离

    答案:B,C,D
    解析:
    居民住宅加装隔声窗不是主动采取的降噪措施,而是被动措施,排除A项。

  • 第2题:

    在某一机房内,混响半径(直达声压与混响声压相等的点到声源的声中心的距离)为8m。通过在机房内表面采取吸声措施后,以下哪个距离(距声源)处的降噪效果最小?( )

    A.16m
    B.12m
    C.8m
    D.4m

    答案:D
    解析:
    在混响半径处直达声能和反射声能相等,在混响半径之内,受声点的声能主要是直达声的贡献,直达声的作用大于混响声;在混响半径之外,受声点的声能主要是混响声的贡献。在室内吸声降噪时,仅当受声点在混响半径之外,才会有明显的降噪效果。小于混响半径处直达声声能强,用吸声减噪的方法只能降低反射声(混响声),不能降低直达声。4m在混响半径之内,所以降噪效果最小。

  • 第3题:

    采用吸声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大致在()dBA。

    A.6

    B.16

    C.26

    D.36


    A

  • 第4题:

    在建筑室内采用“吸声降噪”的方法,可以得到以下哪种效果?( )

    A.减少声源的噪声辐射
    B.减少直达声
    C.减少混响声
    D.同时减少直达声、混响声

    答案:C
    解析:
    吸声降噪只能降低室内声场中的混响声,即经由各墙面一次以上反射到接收点的声音,而不能降低来自声源的直达声。

  • 第5题:

    声环境二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

    A:最终降噪效果
    B:达标分析
    C:最终降噪效果或达标分析
    D: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