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对“海因茨偷药行为”的判断为例,分析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然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可能反应,赞成:可以偷药,因为先提出请求;反对:偷药将会受到惩罚。衡量是非的标准由惩罚决定。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妻子需要,他要和妻子生活;反对:可能入狱,妻子可能在他出狱前死,偷药没好处。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行为好坏依据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能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准则,能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
    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反对:偷药将给家庭带来麻烦,丧失名誉。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就是对的。顺从传统要求,谋求赞赏。判断行为依据动机。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若不这么做,要为妻子死负责;反对:要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东西犯法。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只要行为违反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
    (3)后习俗水平: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也称原则水平。他们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法律和权威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不论情况多么紧急,总不能采用偷的方式。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但契约可以依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利益。
    第二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对偷药的反应,赞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是最重要的;反对:别人是否也像他妻子那样急需这种药,要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

  • 第2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知识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 第3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道德判断的发展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对教学的影响:
    (1)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
    (2)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 第4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5题: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习俗水平: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