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

题目
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D.《论联合政府》

相似考题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材料二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请回答:(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更多“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46年6月在南京下关车站,国民党特务殴打的上海人民反内战请愿代表是()

    • A、马叙伦
    • B、郭沫若
    • C、沈钧儒
    • D、李公朴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正确答案: 制造“七君子事件”;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

  • 第3题:

    1949年1月22日,发表《对时局的意见》的民主人士有()、沈钧儒


    正确答案:李济深

  • 第4题: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提出()。

    • A、一切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 B、一切拥护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 C、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 D、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A、"八一宣言"
    •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C、"国共合作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

    正确答案: 错误的。其主要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次要矛盾必须服从于主要矛盾,这就导致了蒋介石不得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了。除此以外,中共和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代表),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也是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重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正确答案: 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抗日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1949年1月,李济深、沈钧儒等著名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

    《和平建国纲领》

    C

    《对时局的意见》

    D

    《国内和平协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的文件是()。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D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在()中明确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主张。
    A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项主张》

    B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D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人民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全民总动员,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A

    《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

    B

    《八一宣言》

    C

    《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945年11月19日,()、()等在重庆发起反内战大会,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
    A

    李公朴、闻一多

    B

    马叙伦、阎宝航

    C

    郭沫若、沈钧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正确答案: 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敌救己”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或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 第14题:

    1945年11月19日,()、()等在重庆发起反内战大会,成立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

    • A、李公朴、闻一多
    • B、马叙伦、阎宝航
    • C、郭沫若、沈钧儒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沈钧儒


    正确答案: 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县人。清光绪进士。1905年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学习。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上海法科大学(后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出狱。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汉口组织“抗日救亡总会”。1941年后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著有《寥寥集》、《家庭新论》等。

  • 第16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的文件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 C、《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1935年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A、邹韬奋
    • B、章乃器
    • C、沈钧儒
    • D、陶行知

    正确答案:A,C

  • 第18题:

    单选题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10月10日,发表(),要求“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政治。”
    A

    《抗日宣言》

    B

    《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C

    《对时局的主张》

    D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正确答案: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提出()。
    A

    一切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B

    一切拥护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C

    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

    D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联合发表的《对时局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沈钧儒

    正确答案: 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县人。清光绪进士。1905年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学习。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任浙江省临时政府政务委员兼秘书长,上海法科大学(后名上海法学院)教务长。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直到抗战爆发后才出狱。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汉口组织“抗日救亡总会”。1941年后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著有《寥寥集》、《家庭新论》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联合发表()
    A

    《建设民主纲领》

    B

    《抗日救国纲领》

    C

    《对时局的意见》

    D

    《和平建国意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