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习得无助感的概念是美国学者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的,他通过实验发现,在有了某种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后,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表现为反应性降低等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习得无助感产生后会有三种表现:一是动机降低,二是认知出现障碍,三是情绪失调.
更多“简述习得无助感的含义及其表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习得性无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习得性无助”是德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来的
    B.“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C.“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D.“习得性无助”的……,是永久、弥漫、个人化的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试述习得无助产生的原因及习得无助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1)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我们,就会发现一种不寻常的心理现象,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当觉得希望渺茫时就会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无助”。
    (2)得无助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学习。人们习得了他们对于避免厌恶的事件无能为力。其结果他们不能认识到以后的情景实际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二是归因。人类的习得无助现象与不能控制的结果所作的归因有密切关系。如果把个体失败归因于缺乏足以应付环境的能力的话,很容易导致习得无助;如果个体把归因归于任务难度或努力等因素,则不会导致习得无助。
    (3)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①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盲目的接受现状,接受事实给予的结果,而不去探寻问题的原因和过程;
    ②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不去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调整自己状态的有效策略;
    ③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缺少应对的结果是让自己更多的承受现状,包括所赋予的压力;而且这种状态不断的继续产生破坏的效果和持续的作用。严重的可以成为个体的习惯性的思维和认知方式。

  • 第3题:

    论述题1:结合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论述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及克服习得性无助感的方法。


    [参考答案](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等。(2)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自身内部因素有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机体外部因素有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稳定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因素有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可控因素有努力,不可控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因为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而对学业成败的不同归因会影响学生的成就期待、情绪情感反应、行为方式等,从而会影响其学业成就。

  • 第4题:

    简述习得无助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1)是动机上的,无助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
    (2)是认知上的,无助的人不去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
    (3)是情绪上的,习得无助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 第5题:

    4、人们除了从自己的经历中习得无助,还有什么类型的习得性无助?

    A.替代性无助

    B.书本性无助

    C.群体性无助

    D.情景性无助


    替代性无助;群体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