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三;六
更多“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继承并拓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__________级水平__________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为( )等几个阶段。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E、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ABCE

  •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支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为到规则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 第3题:

    皮亚杰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


    答案:错
    解析: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4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下列属于后习俗水平的有()阶段。

    A:惩罚与服从
    B:好孩子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E:普遍的伦理准则

    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1)前习俗水平: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3)后习俗水平: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 第5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下列属于后习俗水平的有( )。
    ?

    A.惩罚与服从

    B.好孩子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E.普遍的伦理准则

    答案:C,E
    解析:

  • 第6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1)自我中心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 第7题: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后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两个阶段?()

    • A、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
    • B、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
    • C、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取向
    • D、“好孩子”的道德取向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大致包括()。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自律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 E、无道德规则阶段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多选题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后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两个阶段?()
    A

    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

    B

    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

    C

    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取向

    D

    “好孩子”的道德取向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下列属于后习俗水平的有(  )阶段。[2009年真题]
    A

    惩罚与服从

    B

    好孩子定向

    C

    社会契约定向

    D

    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E

    普遍性伦理准则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包括:①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相对功利取向阶段;②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是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是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此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在该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此时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支约,表现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须从的愿望。2、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已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为到规则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已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对个体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该阶段的儿童缺乏按规则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该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也得到发展,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 第14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在游戏中只是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
    (2)权威阶段(6~8岁)。此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 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 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 第15题:

    (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解析:
    柯尔伯格

  • 第16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

    A: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B:惩罚与服从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认可定向阶段

    答案:A
    解析: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不仅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且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第17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下列属于后习俗水平的有()。

    A.惩罚与服从
    B.好孩子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E.普遍性伦理准则

    答案:C,E
    解析:

  • 第18题: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 A、前道德阶段
    • B、他律道德阶段
    • C、合作道德阶段
    • D、公正道德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论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判断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水平,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2)0-2岁,为感知动作阶段,道德发展处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岁,为自我中心阶段,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4)6-8岁,为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害的。
    (5)8-10岁,“可逆”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为特征。
    (6)11-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简单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同情他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7)皮亚杰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他更鼓励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使儿童在道德上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其道德发展理论未能涉及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

  • 第20题:

    美国当代最主要的道德教育理论是()。

    • A、社会学习论
    • B、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
    • C、模仿学习理论
    • D、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填空题
    根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可将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____和____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2014黑龙江大庆)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最著名的认知发展道德理论是()。
    A

    道德认知论

    B

    “三水平六阶段”论

    C

    道德回归论

    D

    道德发展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与道德教育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和认知发展息息相关,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判断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水平,认为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2)0-2岁,为感知动作阶段,道德发展处于道德情感萌生阶段。
    (3)2-6岁,为自我中心阶段,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是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4)6-8岁,为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在这个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害的。
    (5)8-10岁,“可逆”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尊重为特征。
    (6)11-12岁以后,公正阶段。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非的简单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同情他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
    (7)皮亚杰认为,应根据不同的道德发展采取相应的德育策略。他更鼓励儿童与成人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使儿童在道德上主动发展。但是,由于其道德发展理论未能涉及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不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