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问题(二):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题目
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问题(二):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问题(一):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逐渐深入阅读课文,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教师的提问设计巧妙,语言简练;有针对性的设问,使学生快速抓住重难点;教师对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所反馈,及时纠正错误,肯定正确,增强学生的信心。
问题(二):( 1)增进师生交流。好的提问犹如一条纽带,能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2)吸引学生注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使所有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
(3)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瞬间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
(5)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更多“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②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③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 元 角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设计理由]将小数融入学生的身高这一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 30米和1. 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设计理由]在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巩固应用
    五、拓展:小数的历史

  •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答案:
    解析:

  •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一):请对《春晓》作简要赏析。(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问题(一):《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晓”“知”等字的写法和意思。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春晓》的诗意及古诗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这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古诗的结构。
    问题(三)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 “晓”是什么意思? “晓”在文中 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来在干什么?

    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眠)正音。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的?

    “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很香)那“春眠”的意思是什么?(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鸟叫声)你从哪句看出? “闻”是什么意思? (听到)“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叫)“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鸟叫)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

    这些鸟在叽叽喳喳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 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二)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 (刮风下雨的声音)

    3.用“花落知多少”的“知”字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 (不知道)“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 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的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 人,来吟诵一遍。(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个学生上台演一个孩子,老师演妈妈,对话:

    妈妈: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妈妈: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妈妈: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妈妈: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 “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妈妈: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妈妈:“知多少”是什么意思呀?

    生:……

    妈妈:哎呀’我的孩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设计理由](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学习。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相对比较陌生,不容易懂,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录音泛 读”“领读”“指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读准古诗。
    (3)在教学的最后,通过表演的方式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

  • 第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景中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其次强调数学的符号也是一种语言,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3)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做游戏:玩“24点游戏”,出示四张扑克牌,请同学们算一下。(6、7、10、A)
    顸设:6+7+10+1=24
    提问:1是从哪儿来的
    追问:在扑克牌中。字母A表示1,那扑克牌中还有很多字母,它们分别表示哪些数呢
    【设计意图】
    运用游戏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教师:出示表格,并与学生集体完成表格。
    提问:这些式子中,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出来有点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加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小红”来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此时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数。
    提问:大家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观察这些式子中的n,a都表示小红的年龄。能否用其他字母表示
    2.巧妙设疑,引发思考
    提出疑问: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思考一下能表示200吗(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
    师生总结: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也就是说用字母表示数,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量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年龄。
    提问:思考n+30,a+30表示什么
    师生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追问:那如果a=12岁呢
    学生汇报:爸爸的年龄为42岁。
    【设计意图】
    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为数学高度,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组织学习。同时设置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深化原理
    出示例2: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要求学生小组探究填写表格。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1×6=6
    2
    2×6=12
    3
    3×6=18
    ……
    ……
    提问:你能用舍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吗其中,中来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预设: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6。
    总结: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6可以写成6。
    提问: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例4图片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重量是多少kg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练习,学生深化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含义的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巩固提高
    思考做一做,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提问:假如长方形的宽为3cm,怎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用a来表示长方形的长,面积为30。)
    强调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同时再次强化字母和数字相乘时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还有哪些疑问并做一做课后练习题。
    回顾总结: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设计意图】
    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

  •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 第6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以上题为例:
    【参考设计】
    问题(一):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作者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②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问题(三):
    —、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默读第1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2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3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2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2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学生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AA”画出有关词语。
    (4)学生画出句子,汇报。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和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美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1)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2)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设计理由]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方面展开: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教学中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法则。
    (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试制定教学目标与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新授部分教学。


    答案:
    解析:
    (1)除法的意义及运算法则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算法: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除法没有意义。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进行准确的计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性,发展理解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新授部分的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图片,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出数学问题“王鹏每周应该跑多少米?每天应该跑多少米?”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王鹏每周应该跑多少米”这个问题,同学们按照数学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两个方面。
    重点讲解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整数除法列竖式的方法探究被除数是小数时的竖式列法。
    ②应该对着被除数的哪一位写商?怎样表示商写在了十位上?
    ③除到被除数的十分位仍有余数,应该怎么办?与学生共同把这道除法竖式做完,并用乘法验算。
    总结拓展:教师通过例子与同学们探讨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
    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1。

  • 第8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问题(一):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及其一ing形式:drawing pictures,doing the dishes,cooking dinner,reading a book,answering the phone.②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及回答“I’m doing the dishes/…”(2)过程与万法目标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教学重点掌握动词短语的一ing形式,理解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doing?并能用I am…来作答。
    问题(二):
    一、Warming—up and Revision(热身互动,自然导入)1.Greeting and Sing a song:《I can help)).(投影出示歌词,老师做动作示范,师生一同演唱)
    【设计理由】首先以歌曲热身,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复习所学动词短语,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进一步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
    2.Game:Act and guess边做动作边找学生猜。如:read/write/draw/jump/run/swim/fly(T:Wonderful!Let’s go on.)sweep the floor/wash the clothes/do the dishes/cook the meals……【设计理由】通过做游戏回顾所学的动词,以旧带新,同时也为后面的新授、拓展做简单的铺垫,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动词的世界。
    二、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引入新知,操练巩固)
    1.教师展示着动词卡片说:I can draw a tree.Now,I am drawing a tree.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并强调I am drawing a tree now.鼓励学生做画画的动作,边做边说 I am drawing a tree/an apple/…同时教师播放课件,内容为本课时动词图片和短语拼写。
    【设计理由】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引出新单词的学习,并且重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单词,注意它们的发音及一定的拼读规则,这样对于其他的动词短语加后缀,学生也就能自己拼读了。2.教师出示洗碗的动作卡片,学生听发音后,教师说:I am doing the dishes.此时可作为扩展知识,告诉学生洗碗有两种表达方法,即I am doing the dishes或I am washing di—shes.
    继续播放课件,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认读:drawing pictures,cooking dinner,readinga book,answering the phone。教师注意学生动词一ing形式的读音,必要时多练习几遍,并纠正学生的发音。
    3.T:Boys and girls.Here’s a ping—pong.Do you like playing ping—pong.(做动作)Please look at me.What am I doing now?(边托球边解释:现在,我正在干什么)You can ask me:What are you doing?(拿词卡边领读边板书)
    教师回放课件内容,学生再次跟读。同时教师询问:What are you doing?鼓励学生说完整句,如:I am doing the dishes.I am reading a book.I am cooking dinner教师播放Let’s learn的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边读,力争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既是课题的导入也是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感知,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通过play ping—pong这一正在进行的动作,鼓励学生用“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句型来问老师,借此老师教学并板书课题,且初步熟悉其陈述句的表达法“I am V-ing.”
    三、Practice(练习)1.Play a guessing game.一名学生从词卡中挑出一张出示给全班同学,另一名学生背对这位同学,猜一猜自己正在干什么,全班同学问:What are you doing?猜的同学边做动作边用I’m V-ing来回答。
    【设计理由】猜单词游戏的设计,是一个常规性的游戏,无多少技巧隐含其中,这是机动处理的部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做游戏中生智。2.Listen to the tape.Listen,point and repeat.3.看课件中的图片,回答问题。如:What are you doing?I am writing.(遇到不会答时,可播放课件中相应的录音)
    【设计理由】听录音之后看板书领读,领读过程中,通过动词原形与现在分词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在分词的构成。紧接着看课件,进一步练习句型,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和拓展)1.写出动词的一ing形式,指导书写及拼读。2.看课件中的图片造句。
    【设计理由】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编自演,体验发现的快乐。不仅复习了本节课所学重点,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五、Homework(布置作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或课外运动,边做边用动词一ing的形式来说。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所占分值较大,考生应将精力重点放在这一问题上。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包含导入、传授新知和结课三个部分,考生应将这三个部分:都写完整,不能有所遗漏。另外,导入和课堂中的提问是需要重点设计的内容。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如经验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等。导入还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魔力,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核心内容要集中;(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问;(4)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时机;(5)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

  •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以上题为例:
    【参考设计】问题(一):本文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作者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2.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问题(三):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小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境,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内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学生练读课文2~12 A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反方: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老师做好方向引导,例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來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古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设计理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交流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引导,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深度。

  • 第10题:

    问答题
    请根据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片段: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选取图片,听完后教师立即提取反馈,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的选择。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录音补全对话。教师播放了一遍录音,没有留出学生填空的时间,而是开始提问学生两人一组朗读填写好的对话。  附对话:  Salesgirl: Good morning. What can I do for you?  Tang Hua: I’d like to buy some bananas and oranges.  Salesgirl: Sorry, no more bananas. But we have oranges.  Sara: How much are the oranges?  Salesgirl: 2 Yuan for a kilo. They’re on sale now.  问题:  请对以上现象作出评析。

    正确答案:
    此情境中学生听两遍录音,两遍的目的不同。第一遍是信息识别,第二遍是语言转述,目的是呈现购物交际用语,为下一步的口头交际做准备,符合情境设计的要求。
    图片选择中学生表现不错,因为任务简单,学生昕完后马上就可以选择。但是,补全对话时学生要填写的内容很多,学生很难在听的过程中完成句子填写。因此,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听后填充的时间。具体操作时可以先是个体活动,然后是同伴核对,最后再检查。而本案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准备时间,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如果学生能完成任务,也只能说明学生对学习材料十分熟悉,并不能说明这种操作是合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1)请结合本教学片断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视频题)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简答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2][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答案:
    解析:
    1.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掌握用秤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猜一猜,哪个更重?你怎样知道是它重?(面条和苹果)
    学生可能会说用秤称,可能会说掂一掂,还可能说看标签……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作物体的质量。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
    1.出示:常见的秤挂图。
    师:刚才说可以用秤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在哪里见过?
    2.介绍一些常见的秤。重点介绍天平和盘秤。
    小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认识克,感受1克和几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感受1克的质量。(1个2分硬币)
    师:你想知道1克是多重吗?
    学生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很轻)
    2.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药片、小发卡、纽扣、小螺丝、一粒花生、一个乒乓球、一片树叶……)
    3.掂一掂,比一比。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米、一包盐的重量,比一比谁重,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一般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用字母表示是g。
    4.估一估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1本数学课本大约重150克)
    5.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秤——天平。
    四、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感受1千克。
    师:物体有轻有重,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就周千克做单位。那1千克有多重呢?
    1扎面条的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斤。但斤不是国际通用单位。
    2.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判断: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
    小结:不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4.估计几千克,称书包。
    师:你估计书包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对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出示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5.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1扎面条、1罐奶粉、两袋盐……)
    6.称一称:1千克苹果有几个?1千克香蕉有几个?
    7.活动:感受几十千克,称体重,互相抱一抱。(体重在20~35千克)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l,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等于1000克)
    5千克等于多少克?3000克等于多少千克?
    六、拓展深化
    1.玲玲是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下面是她称出的物体的质量,这个马大哈,把什么给漏了,你能帮她补上吗?(课本第89页第4题)
    2.认真阅读玲玲的日记,你能发现什么?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我从1千米高的床上起来,拿起重9千克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一个5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2克的书包,穿上250千克重的鞋上学去了。
    七、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 第14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以上一题为例: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本: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
    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巳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人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人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 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同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 第15题:

    (视频题)请观看小学高年段《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问题1][简答题]
    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问题2][简答题]
    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逐渐深入阅读课文,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教师的提问设计巧妙,语言简练;有针对性地设问,使学生快速抓住重难点;教师对每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所反馈,及时纠正错误,肯定正确,增强学生的信心。

    2、(1)增进师生交流。好的提问犹如一条纽带,能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2)吸引学生注意。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使所有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
    (3)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瞬间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
    (5)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 第16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问题(一):请对本首诗进行评析。(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答案:
    解析:
    以上一题为例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人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理由]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H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理由]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做适时的纠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理由]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 :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理由]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活动一:学生练习画角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理由]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 :学生进一步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理由]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理由]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
    小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边长短,角不变。
    开口大,角就大。
    开口小,角就小。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画法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 第17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简答题]
    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

    [问题2][简答题]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运算。能使某些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通常所说的运算能力还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四则运算、方程运算,等等。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帮助学生形成计数能力。计数能力是运算的基础。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根据万以下的数,通过推理而掌握更大的数,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运用归纳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运算。
    (2)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公式。首先,让学生在大量感知具体事例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法则的存在,到一定阶段用文字或数学方式对法则进行科学的表达。其次,把单个的法则公式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这有助于灵活进行运算。
    (3)通过解答应用题发展运算能力。应用题的解答主要在于列式。学生应能够理解题意,迅速回忆相应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利用图示或表解把思路形象化、条理化,最后列出算式进行运算。这一过程体现出了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品质,也是运算能力的集中表现。

    2、【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导入环节】
    (1)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口算下面各题。
    40×8 30×5 2×30 9×20 ;
    12×4 8×11 7×10 12×3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前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够得到有效迁移。)
    (2)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请学生根据该情景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教材上不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理解。因此,学生若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理解了该情景中的数学关系,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口算方法,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 第18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题目要求:
    (1)简述《课标(2011)》关于“长度、面积、体积”教学的基本要求。
    (2)如指导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第一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②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③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④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⑤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在第二学段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要求为
    ①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④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⑥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⑦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⑧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体积的含义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探索体积单位的学习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导入环节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喝水的定格动画。动画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预设: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爱观察思考的热情。

  • 第19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6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4分)


    答案:
    解析:
    问题(~):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riends,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
    ②能听懂会说Myfriendisstrong.Hehasshorthair…
    ③会用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何描述并表达一个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
    (1)句型:Who’dhe/she?Who’dyourbestfriend?
    (2)词汇:hair,thin,strong,quiet
    问题(二):
    一、热身/复习(Warmin9—up/Revision)
    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It’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It’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
    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hasashort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tall.It’sshort.
    3.复习单词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Ji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ChenJie.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回答:Amy.教师说:Shehasshort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 are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
    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White的面具,问Whoisshe?学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Sheisthin.Heis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
    6.教师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isquiet.让学生翻译中文。
    8.教师导入课文对话:Johnhasafriend.你能根据他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让学生观看课件,教师问:Whoishe?(板书)
    9.听录音带,跟读对话。
    10.教师: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Whoisshe?(板书)
    11.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来描述黑板上所贴出的人物,让大家猜。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Let’Sfindout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hair,eyes,ears,nose,mouth教师出示第二组单词:long,short,big,small教师出示第三组单词: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 第20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下列单词:toy box, desk, chair, plane, bag, yeah!介词 in, on, under,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②能听懂并会说:Where is. . . ? It's in/on/unde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自然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物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将英语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对话,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 Where is... ? It’s in/on/ under...
    问题(二):
    一、课堂预热
    T = teacher C = class S1 = student (个别学生)
    1. 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Lily. Nice to meet you.
    (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
    2. Sing some English songs.
    二、新课讲授
    (教师拿出一个装有各种玩具的盒子,把玩具一件一件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讲台边放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告诉学生,老师将用这些东西做游戏,表演对话)
    T: 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toy box. What's in it? A plane, a car, a boat, a ball and a doll. So, this is a toy box. This is a chair and this is a desk. Let's play a game. OK? Close your eyes.(教师把小汽车放到椅子下面)Open your eyes. What's missing? (让学生举手回答)Where’s the car?(让学生猜,不许看,教师则用英语表达)In the desk?(找)No! In the toy box?(找)No!(从桌下拿出)Look! It's under the chair.
    (一)教授 desk,chair, toy box
    T:(指着实物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 It's a toy box.
    操练:
    ①T: I say the word,you point to the picture. Who can?
    S1听听指指(多让几个学生上台快速听指)
    ②T:(指着图片问)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It's a toy box/chair/desk/...
    ③Pair work(学生上台用实物操练)
    (二)教授 in, on, under ,Where is. . . ? It\s in / on / under...
    T(把plane, ball, car分别放在玩具箱里、椅子下面及桌子上面,提问):Where is the plane/ball/car?
    S1,2 3 (分别回答):It’s in the toy box/under the chair /on the desk.
    (学生回答一句,教师把玩具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如把飞机放在有缺口的玩具箱里面,并贴词卡in及板书主要句型It’s in the toy box)
    教师表情稍带微笑,依次教学It’s under the chair. It’s on the desk.
    操练:
    ①T: Let’s chant. OK?(手指黑板上的贴图,有节奏地说)in,in, in, in the boy box. / under, under, under, under the chair, /on, on, on, on the desk.
    全班学生拍手说chant。 T:(教师说cham前半部分,学生分组说chant的后半部分)
    ②T(指着贴图问全班学生):Where is the plane/ball/car?
    C : It's in the toy box/under the chair/on the desk.
    ③Pair work(学生两人一组示范表演)
    (三)升调表疑问这一句型
    T(拿着小汽车):This is your car. Hide it.(藏起来,为了加强对活动的控制,要求学生只能藏在与自己的物品相关的地方,在教师与一位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只能看,不能发出声音,采取小组评价调控课堂)
    S1:Where is my car?
    T(站在讲台边,用升调,侧身做出询问的样子)dn the desk? On the chair? under the chair?(如果教师次都没有猜对,便向学生询问Where is your car?如果学生回答准确, 教师发给他小贴画作为奖励,然后教师板书句型In the toy box?
    T(手指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这两个句子各是什么意思?
    S1:“In the toy box. ”的意思是“在玩具箱里。”“In the toy box?”的意思是“在玩具箱里吗?”
    T: I say “In the toy box. ” you say “In the toy box?”
    三、练习对话
    T(拿出 Mikc 和 Mum 的图 片):Who's this boy?
    C: Mike.
    T: Who's this woman?
    C:His mom.
    (教师把图片分别贴在黑板上)
    T: Mike can't find his car. Mike and his Mum are talk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re is Mike's car?
    (教师完整地放一遍录音)
    S1: It's under the chair.
    T: Who can repeat?
    (教师放录音,每句话暂停,请个別学生重复,教师分别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句子卡片)
    T: Group I and Group 2. You are Mike. Group 3 and Group 4. You are Mum.
    (教师放录音,每句话暂停,全班分角色跟读)
    对话操练:
    ①T: I’m Mum. You are Mike.(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话操练)
    ②T: Boys,you are Mike. Girls, you are Mum.(全班学生分男女对话操练)
    ③Pair work(两人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表演:取下卡片,准备好道具,两人一组上台进行示范表演,并评选出最佳拍档。要求表演时声音响亮,语言流利,表情自然,其他学生认真看表演,采取小组评价监控)
    四、完成任务
    T: Make up your own dialogue about your school things.(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进行练习,自己根据本课所学的句型来编对话)
    (教师示范。假如你的好朋友找不到他的尺子或是钢笔了,怎么办呢?)
    ①A: Where is my ruler?
    B: It's on the desk.
    A : Thank’s.
    ②A: Where is my pen?
    B: On the desk?
    A: No.
    B: In the box?
    A: No.
    B: Look! It's under the chair.
    A : Thanks.
    (分组自由表演,评出最有创意的小组。发动学生自评、互评)
    五、结束
    T: I can’t find my call phone, who can help me? Where is my phone?(让学生帮助教师找手机)
    S1 : On the desk?
    S2 : Under the chair?
    T: Yeah, It's in the bag.
    [设计理由]将所学任务分别融入实际的操作中,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知英语的情境,提高对英语的学习乐趣。

  • 第21题:

    问答题
    问题(一):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下面是某英语教师在写作课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Tell students we would write an article for our favorite sports, and the topic is about sports.Show students a model article on the screen and lead them to find out the format of an article: main heading, smaller heading and the body.Run a brainstorming activity: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sports and the famous athletes.Ask students the questions as follows.Why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at sport?Who is your favorite athlete ?What do you do to improve your skills?Then I would ask them to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They can change their idea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n choose one idea to write with. After the discussion, I would pic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their topics at the front.根据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该片段属于什么教学环节?体现了哪种写作教学模式? (2)请从写作教学原则的角度,评价该教学片段。 (3)该片段中教师的课堂角色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