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问题(一):请对本首诗进行评析。(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题目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问题(一):请对本首诗进行评析。(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相似考题
更多“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


    答案:
    解析:
    (1)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一、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2)指名认读。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多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指名读;评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美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拨、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动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了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才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 第2题:

    唐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佳节”指的是()

    • A、中秋节
    • B、元宵节
    • C、重阳节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是那座山的东边?


    正确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是终南山的东边。

  • 第4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有()个入声字?

    • A、1.0
    • B、2.0
    • C、3.0
    • D、4.0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儿童相见不相识"的诗句出自()

    • A、《回乡偶书》
    •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C、《秋兴》
    • D、《过故人庄》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选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有()个入声字?
    A

    1.0

    B

    2.0

    C

    3.0

    D

    4.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正确答案: 《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歌曲极具民族特色。在土家族中“乃哟乃”代表了“快快来”的意思,歌曲每一句结尾都用“乃哟嗬”的语气衬词来结束,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全曲只用“domisol”三个音构成,通过旋律进行可以看出,每句前半部分呈上扬感,而后半部分的衬词在“solmido”下行旋律表达下呈肯定语态,使全曲的演唱形成一种问答形式的感觉,表现出了幸福热闹的场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排列组合”?

    正确答案: 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排列组合,通过重复,组成各种有趣的图形,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是那座山的东边?

    正确答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山东”是终南山的东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唐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简述教师课堂上“创设语境”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正确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语境”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有四点:①创设语境要有针对性。创设语境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所开展的活动目标、内容、方法及形式等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②创设语境要有趣味性。创设的语境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知更加清晰、想象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③创设语境要贴近生活。语境的创设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语境中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的交际能力。④创设语境要有可操作性。语境的创设要便于操作,不要超出教师的可控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答案:
    解析: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 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一):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 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1236二 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I,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面含有32个()。
    1. 2里面含有12个()。
    0.25.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2. 4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I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 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 4 千米= 22400 米 22400÷4 = 5600 米 5600米=5. 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0. 4合起来,表示24个0. I,商6是表示6个0. I,应在商的个 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 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 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 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 4÷4与224÷4哪些地方 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 2 ÷ 3
    2.用竖式计算。
    38. 7÷9
    7. 26÷6
    16. 5÷15 43. 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 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 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 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第14题:

    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原文及其释义。


    正确答案: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少我一人。

  • 第15题:

    下列登临作品中,与节日民俗相关的有()。

    • A、王粲《登楼赋》
    • 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C、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
    • D、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正确答案:B,C

  • 第16题:

    唐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以下哪首诗不属于仄起平收式?()

    • A、《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B、《夜雨寄北》
    • C、《枫桥夜泊》
    • D、《再游玄都观》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语言技能(听说)目标。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原文及其释义。

    正确答案: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少我一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并唱准。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不同演唱形式(齐唱、小组合作、男女生对唱)来表演歌曲,体会歌曲情绪,提高表演积极性,逐步加强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土家族民歌的韵味和特点,用音乐体会土家族的欢乐及人民的热情,逐步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英语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②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③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外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④英语游戏教学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化难为易,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⑤英语游戏教学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正确答案: 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解析: 暂无解析